•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解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81 6.3折 4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道进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605419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3383148

上书时间2024-12-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道进,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博导,闽江学者,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兼任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重庆市科技哲学学术带头人、重庆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普及专家等。先后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困境:一个反拨》《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等多部;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社科重大及一般项目计9项,独立主持省部级咨政服务类横向项目6项;曾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三等奖,“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江苏省软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否包含环境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治学方法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和两种关系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两种关系

第六节 两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第七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分工

第八节 环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萌芽、传承和实践

第一节 倍倍尔和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实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沉寂、复苏和崛起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沉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复苏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研究在中国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崛起

第四章 敲响环境问题的警钟

第一节 青年恩格斯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

第二节 关注城市环境问题

第三节 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第四节 关注土地资源

第五节 关注森林、矿产等资源及生态破坏问题

第五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阐发

第一节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第二节 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属性和双重地位

第三节 坚持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主体性原则

第六章 “人化自然”理论

第一节 自然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理论

第三节 人化自然理论和旧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四节 “回归自然”解析

第五节 “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第七章 人与自然的关系:必要的张力

第一节 以人类为中心还是以生态为中心

第二节 环境保护运动的“主流”分析

第三节 “深绿”和“浅绿”之争的实质是发展观之争

第四节 生态中心主义在实践中的危害

第五节 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关系

第六节 关于素食问题

第七节 绿色大潮浪淘沙

第八章 物质变换理论

第一节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

第二节 承认还是拒斥“物质变换”概念

第三节 物质变换概念的多重含义

第四节 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

第五节 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第六节 研究环境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

第七节 环境问题的实质

第八节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资源问题

第九章 物质变换裂缝

第一节 “物质变换裂缝”和水体有机污染

第二节 “物质变换裂缝”和草原退化

第三节 “物质变换裂缝”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

第四节 用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指导环境保护实践

第十章 物质变换的调控

第一节 物质变换的不同目的

第二节 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第三节 “为什么生产”和“生产什么”

第四节 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

第五节 为利润生产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社会再认识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第二节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是民主和谐

第四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未来社会

第五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多样性的社会

第六节 以包容的态度承认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路径的多样性

第十二章 社会发展的双重维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践

第二节 唯物、辩证、历史地看待社会发展问题

第三节 全面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

第四节 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

第五节 “第三条道路”

第六节 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

第七节 正确认识当前的发展阶段

第八节 殊途同归的结局

第九节 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第十节 通向共产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第十三章 环境问题的症结:私有制

第一节 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第二节 私有制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

第三节 私有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要消灭什么样的私有制

第五节 私有制是导致环境危机的社会根源

第六节 私有制必然消亡的根本原因

第七节 消灭私有制的条件

第八节 私有制的消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九节 私有制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十四章 “红绿”结合的实现进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红色道路和绿色道路相结合的理论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两种关系的和解

第三节 “红绿”道路结合的途径:加强资源管理

第四节 资源管理的关键是“生产什么”

第五节 解决“生产什么”问题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第六节 解决“生产什么”问题的时机和步骤

第七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

第十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存论意义

第一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第二节 大力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第三节 正确理解“产品极大丰富”和“按需分配”

第四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节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第六节 走出消费误区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第一章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不仅研究者越来越多,而且研究水平越来越高。在国外,生态马克思主义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在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介绍和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论文和专著。从总体上看,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虽然承认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包含环境理论,但他们大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因此,他们更注重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论,探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方案和途径。也就是说,生态马克思主义所从事的工作,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构,而非建构。①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态马克思主义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它只是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一个流派。②还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诞生于二十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具有环境思想,即使有,也只是些零星、片段的“观点”。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是否包含环境思想

自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一些西方学者批评马克思主义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思想,不关心生态问题,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把马克思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进行批判。他们还认为,马克思主义过分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对自然的支配”,忽视了对自然界的关爱,没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因而引起了环境危机。美国生态学家唐纳德·沃斯特,加拿大哲学家威廉·莱斯、本·阿格尔和一些日本学者都持这种观点。①即使一些后来成为生态学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大多认为马克思主义缺少环境思想,如格伦德曼认为马克思不是生态学家。②奥康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遗忘了政治生态学所主要关心的一些问题,而且它缺乏丰富的生态感受性。直到今日,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除被看成两个相对的或相互排斥的概念之外,很少被有机联系起来。④总之,在生态学家的眼中,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没有更多关注生态科学和自然界,在实践中也没有认真对待那些显然在不断兴起的全球生态问题;反过来,大多数的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则较少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来自外部的批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反应比较迟缓,因为在他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中,从来没有涉及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环境这方面的内容。不过,早期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虽然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生态思想,但同时认为生态社会主义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发展和超越。他们进而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结合起来,即填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理论空场”。同来自外部无知的批判相比,这应该说是一种进步。

……



精彩内容

环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核心旨趣在于,人与自然之间既是主客体关系,又是共生诉求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劳动或实践得以外化与实现;阐述了资本的逐利性在异化劳动的同时,也异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产生了“物质变换裂缝”及各种生态灾难;并指出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同一条道路,只有逐步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自然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的自然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统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