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文本:::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1.47 6.3折 98 全新

库存3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永和[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3162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3510307

上书时间2024-12-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永和

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荣休教授。

198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2000年主持创办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2005年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成为首位执掌美国建筑研究重镇的华裔学者,2011至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目录

又记 7

补记 9

写作文 11

窥视剧场——实地考察 15

四间房——单身公寓 19

书房——建筑师会所 23

垂直玻璃宅 25

幼儿(墙)园 28

策划家居 30

十二月令 52

园/宅 57

坠入空间 59

平常建筑 68

向工业建筑学习 81

基本 建筑 动词化 91

浮出空间 94

我的红楼梦,或三考 107

问题建筑 111

现象与关系 118

张与张:对阵与分离 133

形式和程式 141

建筑就是这样 147

画图画 150

壮建筑 155

杨廷宝的空间 159

南东南 184

泰山和克里斯托的启示 191

后窗 193

烟斗——概念性物体 196

文学与建筑 198

文学与空间 207

第三警察局 217

“看”的建造 229

环 254

照相簿 260

过程思想 265

设计逻辑 270

向现实学习 274

第三种态度 277

设计:“谋” 284

革命者矶崎新 289

意匠之手 293

自行车(的故事) 299

匡溪行 301

四函(评译) 305

关于建筑教育 317

AA与我 334

通用建筑学 340

时间城市,又及超薄城市 368

小城市 376

物体城市 382

我的家教 397

父亲的文学 403

译名表





内容摘要

又记

这次再版,有增有减。增加十七篇。减去三篇:《蒲公英(面店)——概念性物体》《马达客栈》及《建筑改变我们》。现在重读,这几篇从理念到文字都显欠缺了。

挑选新文章的准则,仍是史建先生为过去两版定的文学性。准确地说,文学性是目标,过去不曾完全实现,此版也未能篇篇做到。就性质而言,有些话题似乎是超越文学的;或者,是我还没有找到把形式和内容恰当衔接的路径,如建筑教育。

文章数量的增多促使了对原书编年式组织的重新思考。该版共含五十篇,按涉及论题分为六组,分别关于“建筑,居住”“文学,艺术”“思想”“教育”“城市”“父亲”。组的属性只能是模糊的,因为有些文章是跨类别的,如《坠入空间》既可入“建筑,居住”也可入“文学,艺术”,《张与张》既可入“建筑,居住”也可入“父亲”。因此,组在目录中仅以数字区分,并无标题出现,文章在组内仍以时间排序。

2023年


补记

回想起来,这些年也没少坐在计算机前用左二右一三个指头敲字:除了当建筑师必做的设计说明之类的文案工作,就是些应付考试似的笔头采访,反复回答着一些类似的问题;在麻省理工当系主任,则需不停地起草各式各样的文件、报告、计划、通知、通讯、备忘录。要说出书,我最适合编写一本大部头《美国大学行政文稿尺牍》,当然是英文的,姑且不论这本巨著是否有出的价值。更糟糕的是,正因为这些年的被动式写作使我染上了厌文症,长期以来绝少自己主动提笔。

于是,此次增订旧作《作文本》,只能打个小小的补丁,添上了寥寥三篇。其中《第三警察局》好歹是个剧本,尚有一定的文学成分。

卸下系主任一职以来,我开了微博。尽管难得写到一百四 (也许更短的日本俳句更适合现在的我?),也算个写字的新开端吧。

书,也仍是随身总带一本:其中字最多的当数东野圭吾,否则更多是绘本,图茂过文。

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颇具野心的写作计划:准备将剧本《第三警察局》大规模扩充,说不定还能搬上舞台,那我就有机会全程涉猎戏剧这个对我来说新的领域,同时又从文学转回到我更熟悉的视觉以及设计的世界。

2012年

写作文

直到现在,一写东西就想起中学时写作文。当时成绩总在四分或良的左右徘徊,上不去;老师说我的主要问题是该到高潮时感情抒发不出来。其实我自己也知道,但我觉得抒情实在是件尴尬的事儿。我连看演出有时都会低下头,替演员投入地表演不好意思。最怕的就是诗。高中朗诵考试抽题,先抽到文言文的《鸿门宴》,心中窃喜,以为天助我也,再抽抽到《海燕》,高分的奢望即刻化为乌有。后来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到根本无情可抒。逐渐走上了不懂浪漫、不会庆祝、反高潮的不归路。再后来学了建筑学,也是偏向理性建筑多些。

我对文学的兴趣倒未因此受到影响。读理论、哲学对我来说很困难,读小说有时还能有所领悟。特别是发现了一马平川的1960年代法国新小说后,还疯狂过一阵子。因为不懂法文,看了一堆英译本、中译本。杜拉斯用的法文句法很基本,我把她的电影剧本《广岛之恋》还英法对照地过了一遍,过足了平淡的瘾。于是我在感情上也很同情意识流,但又无法忍受乔伊斯、普鲁斯特的费解与枯燥。

理想主义时期过去后,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侦探小说。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很容易接受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侦探小说,阅读变成了消遣。中国建筑界读侦探小说的前辈同好有刘开济先生,克里斯蒂曾经一晚上一本;还有张钦南先生,每晚睡前读几行,第二天如记不起昨晚读到了哪儿,这几行还要重读,因此进展缓慢,一旦坚持到底,对该书也印象全无,又可重新开始。理论上说,张先生只需要一本侦探小说来回读就够了。我的状态在刘张二位之间;是早晨在马桶上和夜晚在被窝里读,一次一页两页。阅读时间的零碎与军人于征途中在马背上吟咏或许有些相似;侦探小说也可以称为是我的“马、被”文学。正由于此,其实也没读多少。

把建筑和文学扯到一块儿,还是刚到美国念书时上的一个设计课开的头。当时任课的建筑老师请来一位作家,带着学生一边写故事一边画房子。尽管课上得稀里糊涂,但后来也总会想到这回事。

回国从事建筑实践的这些年,作文,如果发生的话,就是在上床看侦探小说的前一刻,起码十点以后。写的内容基本上都与建筑有关。有点儿晚上记录日间的思想活动的意思。晚上的思维方式也受白天的影响,是白天的延续:建筑,盖房,设计结构,搭接材料,建造空间;写作,排字,建立框架,组织词句,制作文本。于是有了本书书名的又一层意思。另一个更直接的影响是:随着建筑实践越来越忙,文章越写越短。这次在史建先生敦促下整理出书,发现二十年来一共没写几个字。“是不多。”史建说。然而,要不是《读书》的汪晖先生当年向我约稿,我目前已经极少的量恐怕还能打个折扣。在此还要感谢汪晖对我的鼓励。

也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收进这本书。史建给入集的文字下了一个文学的定义,即脱离了建筑的线索也能提供阅读愉悦的。我作的文能满足这一苛求的本来不多,再排除质量太差的、用英文写的来不及翻译的等等,勉强剩下来三十来篇。以前做的概念设计中,文本构成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占了很大比重。还有就是对某些建筑学问题的讨论,如空间、城市等,以前都曾发表过。收录文字中有一些很个人化的认识以及论述方法,可能对于即便是建筑专业的读者来说也难免莫名其妙,只好在此先抱歉了。书中文章按写作时间先后为序,因此还是应该能读出一个建筑师思想变化的大概。

以后是不是还会写侦探小说,现在还拿不准。也许,我与文学或文字之间相互折磨的时间已经太长了。

2005年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著名建筑师张永和随笔集全新增订

融汇文学、建筑、艺术,记录四十年观察与思考



精彩内容
客人结束了关于他对城市不可见性的讨论,喝了一口茶。

回味着客人的故事,主人放下烟斗,打破了沉默:

我也有一个城市的故事可以讲讲……

我是在一个水平城市中长大的。

从空中看,这座城市像是一个向天际展开的坡屋顶的海洋。

打破这灰色瓦浪的只是院落中飘出的葱茏的绿色以及城中城辉煌的金色,

也有若干不同形式的塔企图反抗这宏大、统一的建筑蔓延,

但只能被其所吞没。

因为,

这实质上是一座由一栋或一体建筑构成的城市。

水平城市是看得到的,

然而,

一场革命将颠覆水平城市的清晰。

个性以及垂直性将在城中崛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