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亦庄X11号地考古发掘报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亦庄X11号地考古发掘报告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12.95 6.3折 180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47824

出版时间2011-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80元

货号7705557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遗址概况与发掘经过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排
第四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分期
第二章 汉代遗迹
第一节 墓地概况
第二节 墓葬介绍
第三节 窑址概况
第四节 窑址介绍
第三章 唐、辽时期遗迹
第一节 墓葬
第二节 窑址
第四章 清代时期文化遗存
第一节 墓葬
第二节 井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汉代遗存的分期
第二节 唐辽遗存的分期
第三节 墓葬和附近城址的关系
附表
附表一 亦庄X10、X11、X16号地汉代墓葬统计表
附表二 亦庄X10、X11、X16号地唐代墓葬统计表
附表三 亦庄X10、X11、X16号地清代墓葬统计表
附表四 亦庄X10、X11、X16号地窑址统计表
插图目录
图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X10R2、X11R2、X16R2号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X10R2号地考古发掘平面图
图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X11R2号地考古发掘平面图
图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X16R2号地考古发掘平面图
图五 东壁剖面图
图六 西壁剖面图
图七 地层出土器物
图八 ④层铜钱拓片
图九 M5平、剖面图
图一○ M5出土陶器
图一一 M5出土陶器
图一二 M5出土陶器
图一三 M5出土器物
图一四 M5出土陶楼
图一五 M5出土铜钱拓片
图一六 M6平、剖面图
图一七 M6出土器物
图一八 M6出土铜镜
图一九 M6铜钱拓片
图二○ M7平、剖面图
图二一 M7出土陶壶
图二二 M7出土陶罐
图二三 M7铜钱拓片
图二四 M8平、剖面图
图二五 M9平、剖面图
图二六 M9墓砖拓片
图二七 M9出土器物
图二八 M9铜钱拓片
图二九 M11平、剖面图
图三○ M11铜钱拓片
图三一 M12平、剖面图
图三二 M12出土器物
图三三 M13平、剖面图
图三四 M13出土器物
图三五 M13铜钱拓片
图三六 M14出土墓砖拓片
图三七 M14平、剖面图
图三八 M14出土器物
图三九 M14出土铜镜
图四○ M14铜钱拓片
图四一 M15平、剖面图
图四二 M15出土器物
图四三 M15铜钱拓片
图四四 M16平、剖面图
图四五 M16出土器物
图四六 M16出土陶棺
图四七 M16铜钱拓片
图四八 M17墓砖拓片
图四九 M17平、剖面图
图五○ M17出土器物
图五一 M17出土陶灶
图五二 M18平、剖面图
图五三 M19出土墓砖拓片
图五四 M19平、剖面图
图五五 M19出土器物
图五六 M19铜钱拓片
图五七 M20平、剖面图
图五八 M20出土墓砖拓片
图五九 M20出土器物
图六○ M20铜钱拓片
图六一 M21平、剖面图
图六二 M22平、剖面图
图六三 M22出土器物
图六四 M23平、剖面图
图六五 M23出土墓砖拓片
图六六 M24平、剖面图
图六七 M24出土墓砖拓片
图六八 M25平、剖面图
图六九 M25出土墓砖拓片
图七○ M26平、剖面图
图七一 M27平、剖面图
图七二 M27出土陶器
图七三 M28平、剖面图
图七四 M28出土墓砖拓片
图七五 M29平、剖面图
图七六 M29出土墓砖拓片
图七七 M30平、剖面图
图七八 M30出土墓砖拓片
图七九 M30出土陶罐
图八○ M31平、剖面图
图八一 M31出土墓砖拓片
图八二 M32平、剖面图
图八三 M32铜钱拓片
图八四 M33平、剖面图
图八五 M33出土器物
图八六 M33出土陶壶
图八七 M34平、剖面图
图八八 M34出土墓砖拓片
图八九 M38平、剖面图
图九○ M38铜钱拓片
图九一 M39平、剖面图
图九二 M39出土器物
图九三 M39出土器物
图九四 M39出土器物
图九五 M39铜钱拓片
图九六 M39出土铜器
图九七 M40平、剖面图
图九八 M41平、剖面图
图九九 Y2平、剖面图
图一○○ Y3平、剖面图
图一○一 Y4平、剖面图
图一○二 Y5平、剖面图
图一○三 Y6平、剖面图
图一○四 Y7平、剖面图
图一○五 Y8平、剖面图
图一○六 M1平、剖面图
图一○七 M1出土墓砖拓片
图一○八 M1出土器物
图一○九 M2平、剖面图
图一一○ M3平、剖面图
图一一一 M3出土墓砖拓片
图一一二 M3出土器物
图一一三 M35平、剖面图
图一一四 M35出土器物
图一一五 M36平、剖面图
图一一六 M36出土墓砖拓片
图一一七 M36出土器物
图一一八 M37平、剖面图
图一一九 M37出土墓砖拓片
图一二○ M37出土器物
图一二一 Y1平、剖面图
图一二二 M4平、剖面图
图一二三 M4出土铁器
图一二四 M10平、剖面图
彩版目录
彩版一 X11号地全景及地层出土器物
彩版二 M5
彩版三 M5出土陶器
彩版四 M5出土陶器
彩版五 M5出土陶器
彩版六 M6遗址及铜镜
彩版七 M6出土陶器
彩版八 M7
彩版九 M7出土陶器
彩版一○ M8
彩版一一 M9及出土陶器
彩版一二 M11、M12及出土陶器
彩版一三 M13
彩版一四 M13、M14出土陶器
彩版一五 M14
彩版一六 M14及出土器物
彩版一七 M15
彩版一八 M15出土陶器
彩版一九 M15出土陶器
彩版二○ M16
彩版二一 M16
彩版二二 M16出土陶器
彩版二三 M17
彩版二四 M17及出土陶器
彩版二五 M17出土陶器
彩版二六 M18、M19
彩版二七 M18出土陶器
彩版二八 M20
彩版二九 M20及出土陶器
彩版三○ M21、M22及出土陶器
彩版三一 M23、M24
彩版三二 M25、M26
彩版三三 M27及出土陶器
彩版三四 M28
彩版三五 M29、M30及出土陶器
彩版三六 M31
彩版三七 M32、M33
彩版三八 M33
彩版三九 M33出土陶器
彩版四○ M33出土陶器
彩版四一 M34、M38
彩版四二 M39墓室及出土器物
彩版四三 M39出土陶器
彩版四四 M39出土陶器
彩版四五 M39出土陶器
彩版四六 M39出土陶器
彩版四七 M39出土器物
彩版四八 M40、M41
彩版四九 Y2
彩版五○ Y3
彩版五一 Y3
彩版五二 Y4
彩版五三 Y4
彩版五四 Y5、Y6
彩版五五 Y7、Y8
彩版五六 Y8
彩版五七 M1
彩版五八 M1出土器物
彩版五九 M2
彩版六○ M2
彩版六一 M3及出土器物
彩版六二 M35
彩版六三 M35
彩版六四 M35及出土器物
彩版六五 M36
彩版六六 M36及出土器物
彩版六七 M37及出土器物
彩版六八 Y1
彩版六九 Y1
彩版七○ Y1
彩版七一 M4
彩版七二 M10、J1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历史沿革
大兴历史悠久, 自先秦建县以来至今约有2400 余年历史, 为我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大兴前身为古蓟县, 以建于蓟城地区得名。蓟县当为先秦之县, 为春秋战国时燕国所建。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 年), 秦于蓟城地区置广阳郡, 蓟县属之。自汉至隋唐五代, 蓟县之建制始终存在。西汉时期蓟县相继隶属燕国、燕郡、广阳郡、广阳国。汉末王莽新朝时期(公元9 ~24 年),蓟县一度改名伐戎县, 隶属广有郡, 王莽新朝覆灭后恢复蓟县之名。东汉时, 蓟县相继隶属广阳国、广阳郡、上谷郡、广阳郡。三国时代, 蓟县属魏之幽州燕郡、燕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各朝, 蓟县相继隶属燕国、燕郡、幽州、范阳郡等。辽会同元年(公元938 年),蓟县改名蓟北县, 隶属幽都府; 辽开泰元年(公元1012 年), 蓟北县改名析津县, 隶属析津府, 为辽南京附郭京县。宋宣和五年至七年(公元1123 ~1125 年), 析津县归宋, 隶属燕山府。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 年), 析津县更名大兴县, 隶属大兴府, 为金中都依郭县①。
元明清三代时期大兴县为“天下首邑”。元代至元九年(公元1272 年) 中都改为大都, 大兴县为元大都附郭赤县, 隶属大都路。明代初期, 大兴县隶属北平府。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大兴属之。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 年), 明迁都北京, 大兴为依郭京县。清代, 大兴仍为依郭京县, 隶属顺天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 年) 10 月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 大兴属之。1928 年6 月,大兴县划归河北省, 9 月定为特等县, 1929 年1 月旋即降为二等县。至1937 年七七事变前, 隶属河北省第三专区。日伪统治时期(1937 年7 月~1945 年8 月), 大兴县先后隶属河北省津海道和燕京道。1943 年10 月, 中共领导的大宛安永固涿良办事处成立。1944 年2 月更名平南办事处, 同年9 月设置平南县。1945 年3 月, 平南县建制撤销, 分设大兴县和涿良宛县。1945 年8 月日本投降至1948 年12 月地区解放, 大兴县隶属河北省第五专区。1949 年8 月以前, 中共创建的平南县、大兴县隶属冀中十专区。1949 年8 月, 大兴县划归河北省通县专区。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大兴县仍隶属通县专区。1958 年3 月, 大兴县划归北京市并将原属北京市南苑区的旧宫、亦庄、瀛海、西红门等地划归大兴改为区建制。1960 年1 月, 恢复县建制。1999 年, 辖14 个镇, 526 村。2001 年1 月9 日, 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兴县, 设立大兴区,以原大兴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兴区的行政区域, 区政府驻黄村镇。2002 年, 大兴区辖3 个街道、14 个镇。2005 年10 月, 北臧村镇人民政府由原址迁至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天富大街10 号办公。2005 年11 月3 日, 大兴区黄村、西红门、亦庄、旧宫地区办事处揭牌仪式在黄村镇举行。2007 年10 月12 日, 大兴区瀛海地区办事处揭牌仪式在瀛海镇政府举行。截止到2005年, 大兴区全区面积1036.32 平方千米, 人口56.6 万人。辖3 个街道、14 个镇, 共有75 个社区、526 个村委会。到2009 年7 月31 日, 观音寺、天宫院街道办事处成立。
亦庄地区所处区域为清代皇家苑囿南苑的范围内。“南苑” 一词为御苑名。因在皇宫之南,故名。历代所指不一。《宋书? 明帝纪》: “以南苑借张永, 云‘且给三百年, 期讫更启’。” 杜甫《哀江头》诗: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温庭筠《河传》词: “天际云鸟引晴远, 春已晚, 烟霭渡南苑。”
到了元、明、清三代为皇家苑囿。明永乐中始建为苑囿。清置总尉防御等官把守, 其中养殖禽兽, 专供皇帝游猎享乐。《大清一统志》记载: “南苑在京城永定门外二十里, 方圆一百六十里。原为下马飞放泊, 明永乐中增广, 亦名南海子。周围绕以短垣, 麋鹿雉兔, 蕃息其中, 时命禁旅行围, 以肄武事。” 清代赵翼《南苑大阅恭纪》诗云: “雪晴南苑曙光皑, 翠辇亲临阅武来。”
南苑又称“南海子”, 位于永定河冲积扇中部, 这里地势低洼, 泉源密布, 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 形几个很大的水面, 那时紫禁城北的积水潭有北海子之称, 于是这里就叫成了南海子, 包括饮鹿池、眼镜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系列水域。
加上流经这里的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为生物的繁衍创造了理想的水文条件, 使得这一带水生和喜水的动植物繁盛起来。自辽金时起封建帝王就在这里筑苑渔猎; 出生在草原又善骑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这块水丰草茂的游猎胜地。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燕京, 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四十顷” 的小型皇家猎场, 称“下马飞放泊”, “下马”, 指离城里不远, 骑上马, 一会儿下马就到了。“飞放”, 指飞鹰放狗, “泊” 自然是指“海子”。
明永乐年间,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 赶走了所有居住在海子里的居民, 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120 里, 开四个苑门, 北为大红门, 南为南大红门, 东为东红门, 西为西红门,并设有“海户” 护守。谓之“南海子”。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 就是指南海子一带。周辟四门, 内建衙署, 设总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负责管理。
苑内分为四部分, 各有一名提督管理, 管辖海户400 人。苑内设立二十四园, 养育禽兽, 种植果蔬, 供皇帝和官僚贵族打猎享乐。后日渐荒芜, 明隆庆年间, 南苑已经很衰败。
清朝入主中原后, 南海子称南苑, 虽然后来建起了西苑、北苑, 但这里仍是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猎场。清朝皇帝在此修建4 处行宫和若干庙宇, 分别为旧衙门行宫(又称德寿寺, 现地名旧宫), 南红门行宫(现地名南宫), 新衙门行宫(现地名新宫), 团河行宫。现仅存团河行宫。清朝在南苑周围开九门, 正门为大红门, 又称“北红门”, 位于今南四环路大红门立交桥所在地, 是由南苑往永定门的必经之路。后增设为九个, 包括小红门等。后来又增设了角门。
《帝京景物略》记载: “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 方一百六十里。” “四达为门, 庶类蕃殖,鹿、獐、雉、兔, 禁民无取设海户千人守视。” 南苑一部分作为操兵练武之所, 筑晾鹰台, 作为检阅台, 清帝多次在此校阅八旗军队。平时严禁平民进入, 也不耕种, 只有一些维护的人称为“海户”。随着乾隆后期, 西苑(包括三山五园) 兴建后, 逐渐停建。同治间于此设神机营。
苑内多獐子、野兔、麋麂(四不像), 并圈养老虎, 作为狩猎之用。1900 年,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日军闯入园中焚毁建筑、射杀动物。明清两代苦心经营的南苑从此一蹶不振。1901 年后荒废, 《辛丑条约》签订后, 为了弥补国库的空虚, 在光绪二十八年六月设立了“南苑督办垦务局”, 由皇家发行“龙票”, 出卖南苑里的土地, 将“南苑内闲旷地亩招佃垦荒”。从此, 封闭了六百多年的南苑得以开发。比如大太监李莲英的广德庄、富源庄, 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振亚庄等, 后来, 许多庄名都化为地名一直流传至今。清亡后, 南苑毁为粮田。民国二年(1913 年),北洋政府在南苑设第一所航空学校, 并建飞机场。由此开始了南苑长期作为兵营的历史。中国陆军第29 军的军部曾设在南苑, 1937 年7 月28 日, 发生了南苑抗战, 大批日军进攻南苑军部, 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都牺牲在南苑地区。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 这里发展为北京近郊重要农业区和工业区。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南郊农场和红星人民公社的出现, 使这里成为北京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刚改革开放, 就曾有台商意在亦庄附近建立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开发区,1994 年, 亦庄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面孔出现在北京的地图上。
第二节 遗址概况与发掘经过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X10R2、X11R2、X16R2 号地,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东北部, 北邻凉水河一街, 东邻中芯学校, 南邻泰河路, 西邻泰河园小区(图一)。2010 年3 月20 日~4 月22 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 对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古代遗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在发掘过程中, 我们根据墓葬的实际分布情况, 对分散遗迹采取单个布方、集中区域整体发掘的方法。共发掘古代窑址8 座、墓葬41 座、古井1 眼。其中汉代窑址7 座、辽金窑址1座、汉代墓葬32 座、唐代墓葬1 座、辽金墓葬5 座、清代墓葬3 座、清代井1 眼。发掘面积共计1300 平方米(图二~图四; 彩版一)。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排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X10R2、X11R2、X16R2 号地在正式发掘之前, 主要由刘风亮同志负责协调工作。考古工作开始后主要由郭力展同志负责发掘。发掘工作结束后, 由于发掘人员马上又投入其他基建考古工作中, 一直未能对发掘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
2010 年10 月开始, 开始对发掘资料进行整理。本报告由郭力展、尚珩执笔, 遗迹、器物图由孙建国绘制; 遗迹照片由郭力展同志拍摄, 出土器物照片由王殿平、王宇新同志拍摄。
第四节 地层堆积与文化分期
经过对整个遗址区的发掘, 根据土质、土色以及包含物等综合因素分析, 河西区X10R2、X11R2、X16R2 遗址区域内地层堆积情况大致相同, 自表土层之下总体可分为五层(图五、图六):第①层: 现代地表层, 厚0.5 ~0.65 米。呈灰褐色, 土质较杂、疏松, 内含较多现代垃圾、植物根系等。

精彩内容
亦庄X11号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西四号村一带的凉水河南岸。2010年3至4月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为配合基本工程建设,抢救发掘了汉代墓葬32座、窑址7座;唐代墓葬1座;辽金墓5座、窑址1座;清代墓葬3座、井l眼。同时出土有大量随葬器物。据初步研究,汉墓的年代大致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个别墓葬可能晚至魏晋时期。陶窑的时代上限不早于西汉中期,下限可能晚至东汉时期。唐墓的上限为唐代中晚期。辽墓下限到辽代中期靠前。这批墓葬的发掘对研究北京东南部地区汉至辽金时期的葬俗、人口、制陶产业模式等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北京亦庄X11号地考古发掘报告》适合从事历史学、考古学以及博物馆学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高校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北京亦庄X11号地考古发掘报告》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