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德谈话录
  • 歌德谈话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歌德谈话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24 6.3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爱克曼 著,朱光潜 译 悦读纪 出品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91640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9837772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爱克曼全名约翰·彼得·爱克曼(J.P.Eckermann),出生于德国一个贫农家庭,1823年在魏玛受到歌德接见,从此担任歌德的秘书,直到歌德逝世,是歌德晚年生活的见证者。译者:朱光潜现当代有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对中国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对西方美学思想作了介绍和评论,融贯中西,创造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目前享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目录
1823年

 魏玛,1823年6月10日(初次会见)

 1823年6月19日(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耶拿,1823年9月18日(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论艺术难关在于掌握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1823年11月3日(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1823年11月15日(《华伦斯坦》上演)

 1824年

 1824年1月2日(莎士比亚的伟大;《维特》与时代无关)

 1824年1月27日(谈自传续编)

 1824年2月4日(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2日(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1824年2月24日(学习应从实践出发;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1824年2月25日(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歌德的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6日(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1824年2月28日(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1824年3月30日(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1824年5月2日(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1824年11月24日(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对比)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

 1825年

 1825年1月10日(谈学习外语)

 1825年1月18日(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回忆席勒)

 1825年2月24日(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1825年3月22日(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

 1825年3月27日(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1825年4月14日(挑选演员的标准)

 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1825年4月27日(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人民之友”)

 1825年5月1日(歌德为剧院赚钱辩护;谈希腊悲剧的衰亡)

 1825年5月12日(歌德谈他所受的影响,特别提到莫里哀)

 1825年6月11日(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英、法对比)

 1825年10月15日(近代文学界的弊病,根源在于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1825年12月25日(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1826年

 1826年1月29日(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健康的艺术必然是客观的)

 1826年7月26日(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备演剧目)

 1826年12月13日(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须认真学习)

 1827年

 1827年1月4日(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1827年1月15日(宫廷应酬和诗创作的矛盾)

 1827年1月18日(仔细观察自然是艺术的基础;席勒的弱点:自由理想害了他)

 1827年1月29日(谈贝朗瑞的诗)

 1827年1月31日(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1827年2月1日(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

 1827年3月21日(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希腊悲剧论)

 1827年3月28日(评黑格尔派对希腊悲剧的看法;对莫里哀的赞扬;评史雷格尔)

 1827年4月1日(谈道德美;戏剧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学习伟大作品的作用)

 1827年4月11日(鲁本斯的风景画妙肖自然而非摹仿自然;评莱辛和康德)

 1827年4月18日(就鲁本斯的风景画泛论美;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

 1827年5月3日(民族文化对作家的作用;德国作家处境不利;德国和法、英两国的比较)

 1827年5月4日(谈贝朗瑞的政治诗)

 1827年5月6日(《威廉·退尔》的起源;歌德重申自己作诗不从观念出发)

 1827年7月5日(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1827年7月25日(歌德接到瓦尔特·司各特的信)

 1827年10月7日(访耶拿;谈弗斯和席勒;谈梦和预感;歌德少年时代一段恋爱故事)

 1827年10月18日(歌德和黑格尔谈辩证法)

 1828年

 1828年3月11日(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1828年3月12日(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1828年10月17日(翻译语言;古典的和浪漫的)

 1828年10月20日(艺术家凭伟大人格去胜过自然)

 1828年10月23日(德国应统一,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不应限于国都)

 1828年12月16日(歌德与席勒合作的情况;歌德的文化教养来源)

 1829年

 1829年2月4日(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1829年2月12日(歌德的建筑学知识;艺术忌软弱)

 1829年2月13日(自然永远正确,错误都是人犯的;知解力和理性的区别)

 1829年2月17日(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1829年3月23日(建筑是僵化的音乐;歌德和席勒的互助和分歧)

 1829年4月2日(战士才有能力掌握最高政权;“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1829年4月3日(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诡计)

 1829年4月6日(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1829年4月7日(拿破仑摆布世界像弹钢琴;他对《少年维特》的重视)

 1829年4月10日(劳冉的画达到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歌德学画的经验)

 1829年4月12日(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

 1829年9月1日(灵魂不朽的意义;英国人在贩卖黑奴问题上言行不一致)

 1829年12月6日(《浮士德》下卷第二幕景)

 1830年

 1830年1月3日(《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回忆伏尔泰的影响)

 1830年1月27日(自然科学家须有想象力)

 1830年1月31日(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同日(谈弥尔顿的《参孙》)

 1830年2月3日(回忆童年的莫扎特)

 同日(歌德讥诮边沁老年时还变成过激派,说他自己属改良派)

 1830年3月14日(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就贝朗瑞谈政治诗,并为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不写政治诗辩护)

 1830年3月17日(再次反对边沁过激,主张改良;对英国主教骂《维特》不道德的反击;现实生活比书本的教育影响更大)

 1830年3月21日(“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个区别的起源和意义)

 1830年8月2日(歌德对法国七月革命很冷淡,而更关心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1830年10月20日(歌德同圣西门相反,主张社会集体幸福应该以个人幸福为前提)

 1831年

 1831年1月17日(评《红与黑》)

 1831年2月13日(《浮士德》下卷写作过程;文艺须显出伟大人格和魄力,近代文艺通病在于纤弱)

 1831年2月14日(天才的体质基础;天才最早出现于音乐)

 1831年2月17日(作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须如实反映;《浮士德》下卷的进度和程序以及与上卷的基本区别)

 1831年2月20日(歌德主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排除目的论)

 1831年3月2日(Daemon〔精灵〕的意义)

 1831年3月8日(再谈“精灵”)

 1831年3月21日(法国青年政治运动;法国文学发展与伏尔泰的影响)

 1831年3月27日(剧本在顶点前须有介绍情节的预备阶段)

 1831年5月2日(歌德反对文艺为党派服务,赞扬贝朗瑞的“独立”品格)

 1831年5月15日(歌德立遗嘱,指定爱克曼编辑遗著)

 1831年5月25日(歌德对席勒的《华伦斯坦》的协助)

 1831年6月6日(《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1831年6月20日(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1831年6月27日(反对雨果在小说中写丑恶和恐怖)

 1831年12月1日(评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

 1832年

 1832年2月17日(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为例,说明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众)

 1832年3月11日(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几天以后(歌德谈近代以政治代替了希腊人的命运观;他竭力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附录一爱克曼的自我介绍

 附录二、二两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附录三第三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译后记

内容摘要
     1823 魏玛,1823年6月10日(初次会见) 我来这里已有几天了,今天次访问歌德,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对他的印象很深刻,我把这一天看作我生平很幸福的一天。 昨天我去探问,他约我今天十二点来见他。我按时去访问。他的仆人正等着引我去见他。 房子内部给我的印象很愉快,不怎么豪华,一切都很高雅和简朴。陈列在台阶上的那些复制的古代雕像,显出歌德对造型艺术和古希腊的爱好。我看见底楼一些内室里妇女们来来往往地忙着。有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是歌德的儿媳妇奥提丽的孩子,他不怕生,跑到我身边来,瞪着大眼瞧我的面孔。 我向四周瞟了一眼。仆人打开一间房子的门,我就跨过上面嵌着“敬礼”字样的门槛,这是我会受到欢迎的预兆。仆人引我穿过这间房,又打开另一间较宽敞的房子,叫我在这里等一会儿,等他进去报告主人我已到了。这间房子很凉爽,地板上铺着地毯,陈设着一张深红色长沙发和几张深红色椅子,显得很爽朗。房里一边摆着一架钢琴,壁上挂着各色各样的绘画和素描。通过对面敞开着的门,可以看见里面还有一间房子,壁上也挂着一些画。仆人就是穿过这间房子进去报告我已来到。 不多一会儿歌德就出来了,穿着蓝上衣,还穿着正式的鞋。多么崇高的形象啊!我感到突然一惊。不过他说话很和蔼,马上消除了我的局促不安。我和他一起坐在那张长沙发上。他的神情和仪表使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纵然说话也说得很少。 他一开头就谈起我请他看的手稿说:“我是刚放下你的手稿才出来的。整个上午我都在阅读你这部作品,它用不着推荐,它本身就是很好的推荐。”他称赞我的文笔清楚,思路流畅,一切都安放在坚牢的基础上,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他说:“我很快就把它交出去,今天就写信赶邮班寄给柯达,明天就把稿子另包寄给他。”我用语言和眼光表达了我的感激。 接着我们谈到我的下一步的旅行。我告诉他我的计划是到莱茵区找一个适当的住处,写一点新作品,不过我想先到耶拿,在那里等候柯达先生的回信。 歌德问我在耶拿有没有熟人,我回答说,我希望能和克涅伯尔先生建立联系。歌德答应写一封介绍信给我随身带去,保证我会受到较好的接待。 接着歌德对我说:“这很好,你到了耶拿,我们还是近邻,可以随便互访或通信。” 我们在安静而亲热的心情中在一起坐了很久。我触到他的膝盖,依依不舍地看着他,忘记了说话。他的褐色面孔沉着有力,满面皱纹,每一条皱纹都有丰富的表情!他的面孔显得高尚而坚定,宁静而伟大!他说话很慢,很镇静,令我感到面前仿佛就是一位老国王。可以看出他有自信心,超然于世间毁誉之上。接近他,我感到说不出的幸福,仿佛满身涂了安神油膏,又像一个备尝艰苦,许多长期的希望都落了空的人,终于看到自己优选的心愿获得了满足。 接着他提起我给他的信,说我说得对,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他说:“不知道这种能力怎样由此及彼地转化。”接着他告诉我:“我在柏林有很多好朋友。这几天我正在考虑替你在那里想点办法。” 他高兴地微笑了,接着他指示我这些日子在魏玛应该看些什么,答应请克莱特秘书替我当向导。他劝我特别应去看看魏玛剧院。他问了我现在的住址,说想和我再晤谈一次,找到适当的时间就派人来请。 我们很亲热地告别了。我感到万分幸福。他的每句话都表现出慈祥和对我的爱护。 P1-3

主编推荐
 1. 本书作者是德国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歌德,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的代表。著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名著。 2.歌德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自然科学、近代西方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了解德国及欧洲文学史、思想史的关键人物之一。 3.本书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包括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及言论,较全面地反映了歌德的思想及活动。 4.全书语言优美,文笔流畅,通俗自然,是了解歌德及欧洲近代思想的好书。 5.高中语文书籍。 

精彩内容
 导读 一、作家介绍 爱克曼(J.P.Eckennann,1792—1854),德国作家,歌德晚年的助手和挚友。其作品《歌德谈话录》是人们研究歌德生平和思想的宝贵资料。 爱克曼曾编辑歌德遗著,并与里默尔合编《歌德全集》*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国古典文学*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魏玛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无须多言,马克思、恩格斯都喜欢他的著作,列宁在流放时携带的仅有的两部文学作品中,就有一部是歌德的《浮士德》。歌德的写作生涯是从十岁开始的。1774 年秋,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歌德断续花了五十八年时间完成的巨著诗剧《浮士德》则是其一生丰富思想的总结与艺术探索的结晶,是堪与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媲美的伟大诗篇。 二、作家评价 有这样的时代,一些人物具有的经验,不可动摇的健全理智和一种不容置疑的纯洁品德,仅只是他们的存在就起着支持和鼓舞的作用。在一个这样的时代,不只是德国文学,就是德意志本身也遭受了它所能遭受的*悲痛的损失。这个人逝世了。在内部和外部的一片混乱中,他像一根坚固的柱石,许多人倚着它而站立起来了;他像法鲁斯1,照亮了精神的条条大路;他的本性对于任何没有秩序、没有法规的状态是格格不入的,他把他对思想界的影响力一直都只归之于真理和事物本身的节制作用;在他的精神中,我要补充说,在他的心灵里一定可以找到关心艺术或科学,诗歌或生活的德意志,一定可以找到父辈智慧的评判,一个*终的宽容的决断。只要歌德活着,德国就不是孤苦伶仃,不是一贫如洗的,尽管它虚弱、破碎,它的精神却是伟大的,丰富的,坚强的。 ——谢林:《悼念歌德》,摘自彼得·伯尔纳:《歌德》,关惠文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年版 歌德不仅是德国的,而且是欧洲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一生的著作,反映了他那时代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于将来社会远景的设想。同时歌德却经常感到,这些设想和歌德社会的鄙陋状态有着很大的距离,他在矛盾之中有时战斗,有时妥协,这两种态度都表现在他的著作里,正如恩格斯所说:“歌德有时伟大,有时极为渺小……” ——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年版 三、作品评价 如果人们把歌德的作品尤其是歌德和爱克曼的谈话录,这本迄今为止*好的德语书排除在外:德语的散文作品中还有什么东西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呢?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德国袖珍书出版社/德·格鲁伊特出版社1999 年版 这是这个世纪能够留下来的几本好书,真正的好书:它们的枝条延伸到这个世纪以外,就像那些根不在这个世纪的大树一样——我指的是《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和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录。 ——尼采:《遗著》,德国袖珍书出版社/德·格鲁伊特出版社1999 年版 四、关于对话录 对话录作为一种文体由来已久,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对话录》,《论语》中的一些篇章也可看作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录,禅宗的语录中也有一些意趣盎然的对话录。对话录的文风往往生动活泼,寓深刻的思想于轻松的形式,给一些哲学书添了戏剧和小说的味道,使哲人的音容笑貌如在读者眼前。在没有电视的时代,对话录大概算得上很受欢迎的“访谈节目”。 五、关于德国文学中的“狂飙突进”运动和“魏玛古典文学” 狂飙突进运动 十八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德国的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因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倡导者赫尔德*早提出了狂飙运动的思想原则,青年时代的歌德和席勒是该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们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国家统一;批判虚伪道德和封建文艺;主张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在创作手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要求作家歌颂自然,强调作品的民族形式,并以希腊古典艺术为*理想和楷模。他们崇尚天才,把天才尊奉为神,故狂飙时期也称“天才时期”。狂飙时代的代表作有歌德的剧本《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席勒的剧本《强盗》等。这个时期的作品都渗透了反抗社会的叛逆精神。激情洋溢、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影响局限于知识界,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因而未能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摘自《德语文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年版,有改动 魏玛古典文学 一般指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歌德和席勒的文学创作。歌德和席勒当时寓居魏玛,故名。德国文学史上所称的魏玛古典文学不是一个文学流派,而是十八世纪以来德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认为魏玛古典文学始于歌德的意大利旅行(1786—1788)及席勒移居魏玛(1787),终于一八五年席勒逝世,而以歌德与席勒建立深厚友谊的十年间的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楷模,继承了启蒙运动的传统,崇尚人道主义的理想,追求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在艺术上达到了肃穆恬静、和谐的艺术境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代表作为席勒的剧本《华伦斯坦》《奥尔良的姑娘》《 威廉·退尔》,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长篇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和诗剧《浮士德》等。魏玛古典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自《德语文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年版,有改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