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5.14 6.3折 ¥ 56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何龙编著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786021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11623737
上书时间2024-12-23
何龙,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曾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五届出版政府奖人物奖、2019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届湖北省文化名家等荣誉。
第一章 科普出版发展概述
第一节 国内科普出版发展概述
第二节 国外科普出版发展概述
第三节 新技术对科普出版的影响
第四节 网络新媒体时代科普出版的新特征与新要求
第二章 科普出版的技术演变及出版创新
第一节 科普出版的载体演变
第二节 科普出版的技术演变与创新实践
第三节 科普出版资源典型应用场景
第三章 科普出版中的二维码技术及应用
第一节 二维码技术概述
第二节 二维码技术的出版应用
第三节 二维码技术科普出版案例
第四节 二维码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 科普出版中的动画新技术及应用
第一节 动画新技术VR/AR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VR/AR技术的主要应用
第三节 VR/AR技术应用于科普出版的案例
第四节 影响与趋势
第五章 科普出版中的音视频应用
第一节 音视频概述
第二节 音视频的主要出版应用
第三节 短视频的科普出版实例
笫四节┄影呴及趋势
第六章 科普出版中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第―节 ┄数据库概述
第二节 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出版应用
第三节 科普数据库出版案例分析
第四节 数据库出版技术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第七章 科普出版的前沿技术与应用展望
第一节 物联网与科普出版
第二节 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出版
第三节 区块链技术与可信出版
第四节 5G通信技术发展与科普出版
后记
第一章科普出版发展概述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叫大众科学,是指采用各种媒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形式多样,兼具持续性、群众性和社会性是科普的主要特点。科普主要的实现方式有学校课堂、社会活动、图书资料、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等。其中,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的出版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之一。随着数字新媒介技术的应用,科普出版的形式、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章主要介绍国内外科普出版的发展概况,探讨新技术对科普出版的影响及网络新媒体时代科普出版的特点。
第一节国内科普出版发展概述
一、我国科普出版发展的历程
1.20世纪1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中国的科普出版起步于20世纪初,其中,科普书刊出版对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据《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上海图书馆编)和《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编)统计,涉及文学、交通运输、工业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科学普及类图书有643种,1933-1936年是1949年以前我国科普图书出版最多、各类学校数量最多、图书馆最多的时期。从领域上看,医药卫生类的科普图书最多,农业科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工业技术、科学文艺、地球物理学、化学、气象学、交通运输、天文学、生物科学等领域也有不少著作。当时40多个城市的190多所出版机构先后出版过科普图书,上海出版的科普图书达到447种,占当时科普图书出版总数的70%。
在报纸杂志的科普出版方面,开明书店创刊于1930年的《中学生》刊登了大量科普文章,比如,以连载形式发表顾均正的《化学奇谈》和刘薰宇的《马生生谈算学》。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出版发行机构也出版了很多科普书刊,比如,光华书店出版的《生物奇谈》和《科学与日常生活》、山东新华书店出版的《科学知识》、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先有天?先有地?》、保定新华书店出版的《自然常识问题解答》、东北书店出版的《天空的秘密》、冀中新华书店出版的《大众科学常识》等。
除专门的出版机构外,各地民众教育馆也出版一些科普图书,如天津市立民众教育馆出版的《生活常识》、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出版的《天文》、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出版的《日常事物的奇妙》、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出版的《雪》、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出版的《人是怎样来的》等。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民众教育馆已有900余所,有的民众教育馆兼有图书出版发行的功能,在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时的科普作者主要是专业科普作家、出版机构编辑和出版人、教育工作者、职业科学家、科学团体组织者,以及实业家等。当时的专业科普作家多数有编辑职业的经历。比如,陈望道主编《太白》杂志的“科学小品”栏目,周建人主编《自然界》,开设“趣味科学”栏目,专载内容比较生动的生物方面的文章。由此,形成了一批科普作家群,如以贾祖璋、顾均正、周建人等人为代表的后太白作家群;以《科学趣味》《开明少年》为阵地的新生代科学小品作家群;以高士其、董纯才、艾思奇为代表的“红色”作家群,以及实业家中的科普图书作家,如吴羹梅、苏祖圭、苏祖国、曹仲渊等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上海出现多个出版机构,胡愈之、邹韬奋等编辑名家汇集上海,出版了一批优秀科普图书,比如,郑贞文主编的《少年自然科学丛书》、俞子夷主编的《儿童科学丛书》等。《少年自然科学丛书》于1927年初版,共12编,1943年重新编排出版,共收32编,内容涉及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多种学科和领域,体裁新颖、叙述生动、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是当时较流行和畅销的青少年科普系列读物。任鸿隽和杨孝述创建的中国科学社先后出版《科学杂志》《科学画报》,以及《电工技术丛书》《土木工程丛书》《科学画报丛书》等科技书刊。
本书是一本关于新技术在科普出版中应用的专著。它概述了国内外科普出版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科普出版中经典案例的分析,讲述了AR、VR等新技术在科普出版中的应用和影响,展望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等前沿技术在未来科普出版方面的应用前景。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思考和前沿探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