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懂心理学如何拼职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懂心理学如何拼职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5.73 2.0折 78 全新

库存2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吉亮编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8033072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3575521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吉亮,男,笔名晨曦老师,中共党员,山东省枣庄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ACI注册国际高级职业培训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高级培训师,山东省高级培训经理人,共赢体(人单合一)咨询师,2015年荣获中华讲师风云榜“中国百强讲师”。



目录

目 录

上 篇 心理学与自我的职场定位 /1

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挣钱吗 /4

为什么什么都想抓,又什么都抓不到 /6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9

百招全,不如一招鲜 /11

我只能子承父业吗 /14

职业规划必须选择热门行业吗 /16

你的工作是否做到位 /20

你总是边工作边抱怨吗 /23

你以什么态度完成工作 /25

你花了多长时间完成工作 /27

你的工作是否做到了极致 /30

不懂心理学,如何拼职场

•• 2 ••

你是否把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 /32

压力是否来源于不良习惯 /36

错误的工作方式会使人倍感疲惫 /38

职场休克,如何轻松应对 /41

塞利格曼效应:你的绝望从何而来 /43

你是温水里的青蛙吗 /46

如何减少工作中一半的压力 /48

为什么职场关系如此复杂 /52

如何赢得老同事的好感 /54

领导面前,哪些话不能随便说 /56

如何恰到好处地向领导进谏 /59

如何称呼身边的同事 /61

办公室可以互诉心事吗 /63

如何搞定你的客户 /65

工作需要借口吗?NO /70

与其抱怨,不如积极工作 /72

你的工作努力值是多少 /75

大受领导恩宠,如何把握分寸 /77

•• 3 ••

如何为领导排忧解难 /79

有些工作真的难以完成吗 /82

你是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吗 /86

如何摆脱“全能人才”的窘境 /89

面对领导的要求,如何和气地拒绝 /91

如何拒绝领导酒桌敬酒 /94

如何拒绝同事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96

拒绝下属时要及时安慰 /100

如何理解领导讲话的手势语言 /106

领导的签名方式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108

如何识破领导说话时的身姿语言 /111

同事日常小动作表露真心 /113

通过同事打电话方式识其性格 /116

下属信件处理方式透露其工作态度 /118

如何体会领导眼神的特别意味 /122

察言观色,洞悉上司情绪心理 /124

表情是人们内心活动的一面镜子 /126

面相即为心相,透过神态识心理 /129

不懂心理学,如何拼职场

•• 4 ••

细微表情背后的言外之意 /132

自然态表情透露一个人的真实心理 /134

测试你的情绪值 /138

职场情商你有多少 /140

你的性格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 /144

性格类型测试 /147

职场公关能力测试 /151

自我职场能力测评 /153


下 篇 职场人际关系心理学 /159

刺猬法则:把握好与领导的亲近尺度 /162

反馈效应:善汇报让领导放心 /164

手表定律:获取多方领导说话的异同 /167

海格力斯效应:打消对领导的抵触情绪 /169

老鹰效应:脱颖而出有办法 /171

瀑布效应:有些话不能随便说 /174

安泰效应:团队的力量 /178

泡菜效应:与优秀的人成为拍档 /181

•• 5 ••

竞争优势效应:学会与同事合作 /182

彼得原理:不要抢占同事的功劳 /185

懒蚂蚁效应:不要小瞧对方 /187

破窗效应:谨慎应对虚伪同事 /190

位差效应:尊重对方等于尊重自己 /194

皮格马利翁效应:巧妙鼓励赞扬下属 /196

鲇鱼效应:巧用激将法 /198

不值得定律:知人善任 /201

南风效应:让下属知道你很“疼”他 /204

三明治效应:批评也要讲艺术 /207

权威效应:令对方深信不疑 /212

投影效应:找到对方的在意点 /214

250定律:真诚对待每一位顾客 /216

留面子效应:面子给足对方 /219

威尔德定理:善于倾听客户的心声 /221

微笑效应:给客户一个亲近的理由 /223



内容摘要

第01章

心理定位——多做规划少绕路

在职业选择中,如何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工作的目的只是挣钱吗?难道自己只适合一种行业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属于职业规划。职业人对未来的职业去向应该多做规划,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挣钱吗

大家都熟知《杜拉拉升职记》的故事,杜拉拉也许是我们职场中的代表,她没有多少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全靠个人的努力,当然,最终她取得了成功。仅仅从这个角度说,杜拉拉当然算是每个人的偶像,不过,尽管我们对杜拉拉的坚韧和成功十分敬佩,但我们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种拼命努力的工作狂和八面玲珑的为人处世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或者可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过的一种生活。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与其成为另外一个拼命式的工作狂,还不如做回自己,静心地享受生活。生活中,那些工作狂为什么拼命地工作呢?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挣钱,而挣钱又为了什么呢?

中国的文化崇尚工作至上,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经常在办公室挑灯夜战,或者从来不出门旅游,这样拼命工作的人其实已经忽略了生活的美好,更何况工作得多并不意味着应该受到表彰或加薪。过度工作很有可能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消磨自己的创造力,甚至对你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尽管,有激情有梦想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努力更不是一种错误。但是,我们的休息也很重要,除去忙碌的工作以外,我们应该更多地享受生活,享受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感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多来自心灵深处的快乐。

王先生来自于偏远的山村,用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挤进了大学的门槛,到大学毕业之后,他已经负债累累。虽然,品学兼优的王先生通过老师的介绍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并不满足普通的职位,而且自己读书时欠下的债也成了他拼命工作的动力。早上他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下班了,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在无数个深夜,他孤身一个人待在办公室,思考一个企划案,或着手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当然,付出是有回报的,王先生很快晋升到管理层,不仅如此,他还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就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位女士,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样看起来,王先生的生活算是美满幸福了,但王先生并没有放松下来。每天,他依然是公司最拼命的一个,妻子每每抱怨:“你已经很久没陪我们去公园了?我们一家人从来没去旅游过?”这时王先生总是以惯有的口吻说:“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妻子辩解:“可我们已经不缺什么了,我和孩子唯一缺的就是你,再富足的物质生活也比不上一家人在一起啊!”妻子的话还没说完,王先生已经西装革履地出门了。

没想到加班到凌晨一点的王先生回到家里,竟然发现妻子带着孩子走了,桌上只留下一个地址。第二天,王先生破天荒地向公司请了假,按照妻子留下的地址,来到一处山清水秀的森林公园,远远地,王先生看到妻子、孩子,还有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坐在一起,孩子嬉戏着,妻子则和母亲聊着天。看着这样的景象,王先生的眼睛湿润了,在那一刻,他明白了很多。

从此以后,王先生不再是拼命三郎了,他从自己的工作时间里抽出一部分陪家人和朋友,在这段时间里,他才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轻松!

当一个人拼命工作到忘记了家人和朋友,尽管他的物质生活是富足的,但其精神生活却是一片贫瘠,他的内在心灵更是一片荒芜。因为他不懂得享受生活,自然感受不到来自生活的快乐。工作的功利性目的是挣钱,但这并不是其最终的目的,享受生活才是挣钱的最终目的。

1.工作的价值不只是谋生

许多人认为工作的价值只在于谋生,只在于薪水,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一个人生命的一大半时间都在工作,假如工作的意义只是谋生,那人生未免太了然无趣。

2.工作的目的在于找到自己的价值

每天的工作对人们来说是一种锻炼,更有助于提升其能力,帮助其在社会中更快地成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更容易明白生活的道理。

3.工作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

难道仅仅是因为让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一些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物质充足,但其精神却很贫瘠,心灵无法得到休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模糊了一个概念,挣钱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而不是折腾生活。

心理启示

生活中,享受生活是人生的特殊体验,在越来越喧嚣的尘世中,我们逐渐背离了享受生活的本质。在拼命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越来越提得起,放不下,为享受而享受,把挣钱、占有当作是享受的终极目的。这样一来,生活中感受到的是苦多乐少。其实,享受生活是一种感知,品味春华秋实、云卷云舒,一缕阳光、一江春水、一语问候、一叶秋意都是生活里醉人的点点滴滴。


为什么什么都想抓,又什么都抓不到

如今,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新兴行业也层出不穷,虽然,不少人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是,各种各样的职业也让他们眼花缭乱,特别是在某一个阶段同时出现了不相上下的职业选择,那对于当事人来说肯定是大伤脑筋的事儿。人生就是这样,它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给你出难题,让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当这样难以抉择的时刻来临,就需要你作出取舍了,如果你不想错过那个难得的机会,就要果断地放弃另一个选择,这样你才会有所得。可是,也有人害怕顾此失彼,想“鱼和熊掌兼得”,殊不知,经过了一番折腾之后,却发现什么都没有得到。有时候,你什么都想抓,其实什么都抓不到,这就是没有正确地取舍。即便是难以抉择,也要最终作出一个选择,如果你手里抓着这个,心里想着那个,眼睛还盯着另外一个,那么,就无法集中心思专注于一个事物上。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正确做好职业取舍,就要明白“有舍才有所得”的道理,只有果断地放弃,你才能有所获得,进而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孟子就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并且孟子也作出了选择,那就是“舍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