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生物安全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生物安全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9.22 6.7折 7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武桂珍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51973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28元

货号14579326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生物安全学概论

第一章  生物安全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3

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概念 3

第二节  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威胁 4

第三节  致病微生物耐药性 7

第四节  生物技术谬用 12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20

第六节  外来物种入侵 31

第七节  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的防范 35

参考文献 50

第二篇 传染病与动植物疫情

第二章  传染病概论 57

第一节 传染病的特点和特征 57

第二节 感染 58

第三节 病原体的致病性 60

第四节 致病状况或致病机制 61

第五节 传播方式 62

第六节 诊断 64

第七节 治疗与扑杀 66

第八节 预防控制策略 68

第三章  细菌性传染病 70

第一节 细菌学及发展 70

第二节 细菌性传染病历史及流行概况 71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传播方式 85

第四节 细菌性传染病特点 87

第五节 预防控制策略和未来方向 89

第六节 细菌耐药 91

第七节 结语 94

第四章  病毒性传染病 95

第一节 病毒学的发展 95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的发展史及流行概况 96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103

第四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104

第五节 预防与控制策略 106

第五章  寄生虫病 108

第一节 寄生虫病的发展史及流行概况 108

第二节 寄生虫病的致病机制 109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传染过程 110

第四节 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12

第五节 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113

第六章  人兽共患病 116

第一节  概述 116

第二节  人兽共患病的动物宿主 121

第三节  节肢动物媒介 125

第四节  自然疫源地 128

第五节  人兽共患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32

第六节  预防与控制策略 134

第七章  动物疫病 140

第一节  概述 140

第二节  全球动物疫病防控 145

第三节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 150

第八章  重大植物疫情 158

第一节  概述 158

第二节  风险分析与监测预警 160

第三节  防控策略与技术 163

第四节  重大有害生物 167

参考文献 178

第三篇 两用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第九章  两用生物技术概述 187

第一节  两用生物技术 187

第二节  近年值得关注的两用生物技术 187

第三节  两用生物技术监管 188

第十章  微生物基因组修饰技术两用性及生物安全 190

第一节  微生物基因组修饰技术 190

第二节  微生物基因组修饰技术两用性及生物安全 195

第十一章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两用性与生物安全 199

第一节  合成生物学技术及其发展 199

第二节  合成生物学的两用风险与生物安全 206

第十二章  基因编辑、基因驱动技术的两用性与生物安全 209

第一节  基因编辑技术 209

第二节  基因驱动技术 220

第三节  基因编辑与基因驱动的两用性与生物安全 223

第十三章  动植物基因组修饰技术及动物克隆技术两用性及生物安全 230

第一节  动物基因组修饰技术两用性及生物安全 230

第二节  植物基因组修饰技术两用性及生物安全 241

第三节  动物克隆技术两用性及生物安全 257

第十四章  基因组学技术两用性及生物安全 263

第一节  主要基因组测序计划 263

第二节  基因组学技术的两用性 266

第三节  防止基因组学技术谬用的建议 271

第十五章  气溶胶技术两用性及生物安全 273

第一节  生物气溶胶的基本特征 273

第二节  生物气溶胶的采集、鉴定与传播 274

第三节  生物气溶胶的防护 278

第四节  气溶胶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279

第五节  生物气溶胶的谬用 281

第十六章  生物安全新技术 284

第一节  免疫学技术与生物安全 284

第二节  材料学技术与生物安全 299

第三节  人工智能技术 317

第十七章  生物技术两用性和多学科 322

第一节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两用性 322

第二节  生物技术在工业中的两用性 328

第三节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两用性 334

第四节  生物技术两用性与生态环境 342

第十八章  两用生物技术的甄别和应对 346

第一节  概述 346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甄别 346

第三节  生物技术的应对 348

第四节  生物技术展望 350

第十九章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安全的监管政策 352

第一节  美国两用生物技术监管 352

第二节  欧盟和其他国家两用生物技术监管 358

第三节  我国两用生物技术监管 363

参考文献 367

第四篇 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二十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论 395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 395

第二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原理 397

第三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指南 398

第四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总则要求 402

第二十一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406

第一节  总则 406

第二节  生物风险管理 414

第三节  动物实验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422

第二十二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428

第一节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428

第二节  人员管理 435

第三节  材料管理 438

第四节  实验室活动管理 445

第五节  标识管理 449

第六节  生物安保管理 450

第七节  实验室应急管理 452

第八节  废物管理 457

第二十三章  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468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 468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 483

第三节  个人防护装备 524

第二十四章  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 533

第一节  常规实验活动的安全操作技术 533

第二节  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操作 559

第三节  大动物实验的安全操作 561

第四节  实验室消毒与灭菌 563

第五节  实验室应急处置 574

第二十五章  人用疫苗高生物安全风险车间 580

第一节  高生物安全风险车间概述 580

第二节  高生物安全风险车间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582

第三节  组织机构与人员 584

第四节  高生物安全风险车间的设计与建造 587

第五节  车间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593

第六节  高生物安全风险生产设备 596

第七节  车间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602

第八节  车间生物安全运行管理 603

第九节  人员防护管理 607

第十节  菌(毒)种和样本的管理 611

第十一节  生产过程生物安全防护 614

第十二节  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演练 617

第十三节  车间消毒及灭菌处理 620

第十四节  高生物安全风险车间废弃物管理 623

第十五节  车间安保管理 625

第二十六章  兽用疫苗生产车间 628

第一节  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 628

第二节  中国兽用疫苗生产企业概况 629

第三节  兽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生物安全的关系 630

第四节  常见兽用疫苗与车间的生物安全 633

参考文献 644

第五篇 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

第二十七章  人类遗传资源 651

第一节  人类遗传资源的概念 651

第二节  人类遗传资源的国内外概况 651

第三节  人类遗传资源的应用和价值 654

第四节  人类遗传资源与国家生物安全 656

第五节  人类遗传资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57

第二十八章  生物资源 661

第一节  绪论 661

第二节  生物资源安全 663

第三节  生物资源保护 671

第二十九章  微生物资源 677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保藏管理要求 677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管理 678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保藏技术 681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共享与利用 683

第五节  国内外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保藏机构建设 688

第三十章  生物标本资源 692

第一节  生物标本资源概况 692

第二节  中国生物标本资源及保藏体系 694

第三节  生物标本资源与生物安全 696

参考文献 700

第六篇 生物人侵防控

第三十一章  国内外生物入侵防控的发展趋势 703

第一节  国际生物入侵防控的现状 703

第二节  中国生物入侵发生趋势与面临的难题 704

第三节  中国生物入侵防控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 706

第三十二章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国际影响 709

第一节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国家计划 709

第二节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的国际地位 713

第三十三章  中国主要入侵物种研究 719

第一节  入侵动物 719

第二节  入侵植物 761

第三十四章  中国生物入侵防控工程体系 782

第一节  生物入侵防控:中国方案 782

第二节  中国生物入侵发展展望 789

参考文献 794

第七篇 微生物耐药

第三十五章  微生物耐药与生物安全 829

第一节  微生物耐药公共卫生危害 829

第二节  细菌耐药对患者安全和卫生经济学影响 831

第三十六章  微生物耐药流行病学 833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耐药 833

第二节  动物源微生物耐药 846

第三节  环境微生物耐药 849

第三十七章  微生物耐药机制与传播 856

第一节  细菌耐药机制 856

第二节  真菌耐药机制 859

第三节  抗疟药物耐药机制 864

第四节  病毒耐药机制 867

第五节  微生物耐药传播 870

第三十八章  微生物耐药控制 877

第一节  全球微生物耐药控制行动 877

第二节  微生物耐药监测 880

第三节  微生物耐药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882

第四节  耐药监测网的建设和应用 888

第五节  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 889

第六节  耐药微生物感染防治新技术 893

参考文献 898

第八篇 生物恐怖 与生物武器

第三十九章  生物威胁因子 915

第一节  概述 915

第二节  分类及种类 915

第三节  检测方法 917

第四节  防控手段 918

第四十章  生物恐怖 919

第一节  概述 919

第二节  生物恐怖的历史 920

第三节  生物恐怖的袭击方式 921

第四节  生物恐怖的特点 922

第五节  生物恐怖的危害与处置 923

第四十一章  生物武器 927

第一节  概述 927

第二节  生物武器的历史 929

第三节  生物武器的袭击方式 932

第四节  生物武器的特点 933

第五节  生物武器的危害与防护 933

第四十二章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935

第一节  概述 935

第二节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历史与意义 935

第三节  核查与监督 941

第四节  生物技术发展对公约的影响 942

第五节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未来发展趋势 942

参考文献 944

内容摘要
当下,全球生物安全形势严峻,世界面临多种生物威胁,国际生物安全形势发展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转折期。短期内,生物安全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生物袭击威胁、新发突发传染病、两用技术风险等棘手问题;长期看,战略安全风险加大,亟须加强战略引导和技术攻关。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生物技术缪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防范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本书将积极评估和分析现有生物安全治理体系的不足,采取更具实验性的途径,通过定期测试和重新评估对科学、安全与社会的基本设想。

精彩内容
当下,全球生物安全形势严峻,世界面临多种生物威胁,国际生物安全形势发展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转折期。短期内,生物安全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生物袭击威胁、新发突发传染病、两用技术风险等棘手问题;长期看,战略安全风险加大,亟须加强战略引导和技术攻关。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生物技术缪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防范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本书将积极评估和分析现有生物安全治理体系的不足,采取更具实验性的途径,通过定期测试和重新评估对科学、安全与社会的基本设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