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3.77 2.0折 ¥ 68 全新
库存51件
作者邓纯东主编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5234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9343442
上书时间2024-12-23
“中国梦”: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中国共产党让“中国梦”有了实现的可能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出场的根本旨趣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神旗帜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中国梦”是马克思“自由人”理论的现实观照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中国梦”
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
差异性和同一性:中国梦认同问题探析的二维视角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世界梦概念辨析
论中国梦战略构想形成的五重逻辑向度
“中国梦”的梦想体系和价值彰显
论追寻中国梦的三重思维
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
实践视阈下“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推进路径探析
论中国梦的历史逻辑
坚持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中国梦”的思想根基与意识形态价值
《中国梦思想研究/治国理政思想专题研究文库》:
一、认同的含义
何谓“认同”,在现今的理论界并不能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学者对其含义进行解读时,即使是分属不同学科,也都是从认同主体的角度对认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解读,并把主客体间的差异性作为认同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性之所在,把主客体间的同一性作为认同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之所在。
第一,认同表征着认同主体(自我)与认同客体(他者)的内在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所以,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他的成熟成长过程,而且,“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②即人的社会化只能在不断与他者(他人和各类共同体)建立起各种不同关系的过程才能实现。当然,“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③一个人要与他者建立关系,就须先确立自我意识,再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思考自己与他者“会有什么样关系,为什么会有关系,怎样才能建立或融人这些关系中”等问题的同时,按自我标准对自我与他者的“同”或“异”进行审视,并依据与他者“同”或“异”来确认的自己社会身份。其中,作为主体的自我在区分了与他者的“异”的同时,也承认了与他者的“同”,再依据与他者的“同”进行“自我类化”,建立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从而形成“关系我”“社会我”“角色我”“身份我”的过程,就是认同。
第二,认同的必要性在于认同主体(自我)与认同客体(他者)之间的差异性。莱布尼茨认为“凡物莫不相异”,并形象表述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①自我与他者肯定是不能相同或相等同的。自我与个体的“他者”,如人与人,不仅存在生物学意义上诸如性别等的差别,也存在社会学意义上诸如财富、价值观、信仰等差异。特别在多元化社会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呈现更趋个体性和多样性,即使个体隶属于一个组织或分属于一类人或构成一个群体,也不能抹杀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换言之,多元化社会就是由相互差异的社会个体(人)组成的社会,即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学意义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毫无疑问,自我与集体性的“他者”之间的差异性就更加明显了。威廉·康纳利指出:“差异需要认同,认同需要差异。”②正是自我与他者存在客观、不可抹平的差异性,在认同的基本词义解释中才有这样逻辑:主体与客体“本来”就是“无关系的”,需要经过主体“认”即“分辨,识别”并“表示同意”,才能达到主体与客体“同”即“一样,没有差异”的结果。
第三,认同的可能性在于认同主体(自我)与认同客体(他者)之间的同一性。莱布尼茨在提出“凡物莫不相异”的同时,还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共性”。也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的不同个体虽各有其特殊性,但事物与事物之间又有着普遍的联系,存在着许多共性,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是如此。在生物学层面上,人们有着相同的体貌体征,并因这些体貌特征而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也因一部分人具有相同的体貌体征而细化分类为女人、男人,老人、小孩等。在社会学层面上,我们可根据人们之间的共同性进行诸如知识分子、中产阶级、中国人等类的划分。更关键的是,“世界向来已经总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他人的世界之内的自在存在就是共同此在”。③人作为一种为社会化的动物,一出生就处于一个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即在现实性上总要归依于一定的群体、阶级、民族、国家,并依托这种社会形式来确认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自身。也就是说,人与他人、群体乃至更加宏大的国家、民族、社会和整个人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依存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不仅表现为自我与他者具有共同的利益,还表现为自我要受到他者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因此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相同性。也因为自我与他者存在同一性,认同发生和进行才成为可能,并最后达到“同”即“一样,没有差异”的结果。
本书是一本学术文集,收录了《人民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过的理论文章。书稿分专题对思想的历史演进、的内涵、的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有助于读者全面准确理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