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54
1.9折
¥
49
全新
库存41件
作者徐文辉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20321
出版时间201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6600628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
1 绪论
2 国内外绿道理论研究
2.1 绿道概念的辨析
2.1.1 绿道概念、类型及生态学意义
2.1.2 几个有关的绿道基本概念一
2.2 绿道的作用与目的
2.2.1 生态功能
2.2.2 社会文化功能
2.2.3 经济产业功能
2.3 美国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
2.3.1 美国绿道建设历史及特点
2.3.2 美国绿道的保障体系
2.3.3 美国绿道网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4 中国绿道建设现状分析
2.4.1 中国绿道建设现状及特点
2.4.2 绿道相关指导理论
2.4.3 中国当前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5 中美绿道建设的差距
2.5.1 实践方面
2.5.2 理论方面
2.5.3 观念意识与宣传教育方面
2.5.4 政策法规及资金支持方面
2.6 小结
3 绿道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研究
3.1 景观生态学
3.2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3.3 道路生态学的研究理论
3.3.1 道路生态学的节点、廊道效应
3.3.2 宗跃光等人景观生态网络概念
3.3.3 道路生态学的生态经济原理
3.3.4 道路生态学的规划应用
3.4 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理论
3.5 其他相关理论
3.6 小结
4 生态浙江绿道规划设计理论构建
4.1 “生态浙江”战略的提出
4.2 生态浙江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的构建
4.2.1 生态浙江绿道网建设的框架分析
4.2.2 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的构建
4.2.3 生态浙江的绿道类型
4.3 小结
5 生态浙江绿道战略规划实践
5.1 省域绿道网战略性规划
5.1.1 规划目标
5.1.2 布局类型
5.1.3 布局说明
5.2 地区范围内绿道规划——以嘉兴市为例
5.2.1 现状概述
5.2.2 规划目标和建设思路
5.2.3 总体布局
5.2.4 布局说明
5.3 城市区域绿道网规划——以杭州市为例
5.3.1 现状概述
5.3.2 规划目标和思路
5.3.3 规划布局内容
5.3.4 布局说明
5.4 小结
6 绿道建设的评价体系
6.1 绿道的生态性评价
6.1.1 依赖性
6.1.2 界面性
6.1.3 连续性和完整性
6.1.4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6.1.5 人为干扰的限制性
6.2 指标体系建立
6.2.1 量化指标
6.2.2 质的指标
6.2.3 其他指标
6.3 绿道的尺度问题
6.3.1 景观生态学角度
6.3.2 隔离防护等角度
6.3.3 游憩角度
6.4 小结
7 场所层次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7.1 绿道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7.1.1 生态设计和生态恢复设计
7.1.2 绿道生态设计原则
7.1.3 生态设计方法
7.2 场所层次绿道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
7.2.1 诸暨经济开发区入口段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7.2.2 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绿化景观设计
7.3 小结
8 乡村绿道概念及规划建设评价模式的建立
8.1 从绿道到乡村绿道
8.2 乡村绿道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8.2.1 乡村绿道分类
8.3 乡村绿道的发展意义
8.4 乡村绿道规划建设评价模式的创建
8.4.1 乡村绿道主题功能的评价模式
8.4.2 各类乡村绿道评价因子创建
8.4.3 评价因子的指标权重确定
8.4.4 分析结果说明
8.5 小结
9 乡村绿道战略规划案例
9.1 森林浙江的乡村绿道网络规划实践
9.1.1 乡村绿道的“森林”意义
9.1.2 森林浙江乡村绿道网络建设的框架和內容
9.1.3 乡村绿道的建设类型
9.1.4 浙江乡村绿道网络建设规划实践
9.2 庆元县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实践
9.2.1 概括
9.2.2 沿线绿道现状特征及评价
9.2.3 规划设计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地方法规
9.2.4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9.2.5 乡村绿道发展总目标
9.2.6 规划设计范围及具体目标
9.2.7 总体布局
9.2.8 具体建设设想
9.2.9 植物选择
9.2.10 实践措施建议
9.3 小结
10 绿道建设的保障体系
10.1 政策保障
10.1.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
10.1.2 加大对绿道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10.2 法规保障机制
10.2.1 制定绿道网的法规和规章
10.2.2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10.3 机构组织保障机制
10.3.1 加强领导.协调行动
10.3.2 建立绿道网建设的机构和咨询委员会
10.3.3 加强周边地区绿道网建设的合作
10.4 公众参与机制
10.4.1 加强绿道网建设的宣传教育
10.4.2 建立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有效机制
10.5 资金保障机制
10.5.1 建立绿道网建设专项资金
10.5.2 积极推进绿道网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10.5.3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10.6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2.1.2几个有关的绿道基本概念
绿色通道是1998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交通部、铁道部联合提出的通知,以公路、铁路、江河为主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统一规划,路基(堤面)绿化和两侧造林绿化统一布局,沿线的城镇、乡村绿化美化统一推进,乔、灌、花、草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结合,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结合,努力实现通道沿线林木连线(岭)成网(片),花果飘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力争使每一条绿色通道都建成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
旅游通道是以旅游活动为基础,以旅游交通线路为主轴,以轴上的城市、景区或景点为依托,具有重要的旅游交通、游憩、生态、景观、经济等功能的带状区域。从空间来分有区域、景区、景点旅游通道,从交通方式分有铁路、水路等旅游通道。
城市各等级道路是连接城市各部分用地区域,承担城市物流、人流、金融流、信息流等功能,其中交通大道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骨架,可分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根据"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交通干道的绿化围绕中间分隔带,两侧绿带、行道树绿化为主,绿带的断面布置形式通常为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等,道路绿地的功能以组织交通、降噪、防污、美化街景为主要功能,并通过行道树等骨干树种的选择来体现地域性特色。
综合以上三个概念,从林业生态角度出发,绿色通道的建设侧重的是造林灭荒和固土护坡,并达到美化沿线环境之目的;旅游通道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进行旅游线路组合的绿色廊道,即把城市、景区、景点等节点通过旅游通道进行有机合理的组织,以突出旅游活动的吸引力;而城市干道绿带则要更多地从组织交通、美化城市街景的角度考虑。它们与"绿道"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绿色通道、旅游通道、交通干道都是区域之间连接的线形空间,同时也具备了视觉美化功能和游憩型绿道的部分功能。但从建设内容来看,绿道建设要从大区域(甚至全国、全省)范围来考虑,并从多层次的角度来安排游憩型活动以及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并从生态的角度来连接破碎化的生境,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环境中物理环境和生物资源的目的,利于保护传统文化,增加游憩机会。而绿色通道的造林灭荒、旅游通道的特色旅游线路组织、交通干道的组织交通与美化街道功能仅是绿道建设的初步形式。与绿道相比,它们在目的和意义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深化。因此,旅游通道、绿色通道、交通干道具备了绿道建设的雏形,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道。……
精彩内容
本书对于推进绿道理论及其规划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从事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学习与参考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