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46 6.3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汤晏著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24900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355202
上书时间2024-12-22
? ? 第一章? 幼年(1910—1929)
? ? 第二章? 父亲钱基博(1887—1957)
? ? 第三章? 清华才子(1929—1933)
? ? 第四章? 青年讲师(1933—1935)
? ? 第五章? 牛津(1935—1937)
? ? 第六章? 巴黎(1937—1938)
? ? 第七章? 西南联大(1938—1939)
? ? 第八章? 蓝田(1939—1941)
? ? 第九章? 上海(1941—1945)
? ? 第十章? 上海:胜利后(1945—1949)
? ? 第十一章? 北京(1949—1978)
? ? 第十二章? 出国访问(1978—1980)
? ? 第十三章? 钱鍾书热(1980—1994)
? ? 第十四章? 泰岱鸿毛(1994—1998)
? ? 结语
? ? 简体字版后记
? ? 附录一? 繁体字版后记
? ? 附录二? 读英译《管锥编》—纽约读书笔记之二
? ? 附录三? 回忆“魔鬼夜访”过的钱锺书先生
? ? 钱锺书年表
? ? 书目?
内容摘要
Ⅱ
无锡有几个大家族如荣、唐、薛、秦、杨及钱家。钱姓在中国是一大姓,在《百家姓》里仅在赵姓之后。无锡钱氏是一望族,乃源自五代十国。钱穆说:“江浙钱氏同以五代吴越武肃王为始祖,皆通谱。无锡钱氏在惠山有同一宗祠,然余与子泉不同支。年长则称叔,遇高年则称老长辈。故余称子泉为叔,锺书亦称余为叔。”。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谈到他家世时,无不自豪地说:“自以始得姓于三皇,初盛于汉,衰于唐,中兴于唐宋之际,下暨齐民于元明,儒于清,继继绳绳,卜年三千。虽家之华落不一,绩之隐耀无常,而休明著作,百祖无殊;典籍大备,灿然可征也。”’钱锺书的上世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武肃王起兵临安,奄有吴越开始。。钱锺书的祖父钱福炯(祖耆,1849-1926,是武肃王第三十一世孙),他的前四代是钱奎、钱士镜、钱浩若、钱维桢。福炯是钱维桢第四子,按“福、基、锺、汝、昌”排辈下来,福炯曾娶江阴富豪孙氏女为妻,这就是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中所说的“锺书的祖母娘家是石塘湾孙家,官僚地主,一方之霸”。钱锺汉在《无锡光复志拾遗》中也说孙家“是无锡当时最有势力的大地主家族之一”。
钱福炯共生四子二女。长子钱基成(子兰)、次子基治(仁卿)、老三老四钱基博(子泉)与钱基厚(孙卿)。女二钱素琴和钱月琴。基治先殁。钱基博乃是钱锺书的父亲,是一位学淹贯博的鸿文大儒。基博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二月二日,与孟子同生日,他与弟弟基厚是双胞胎。据郑逸梅《艺林散叶》中说:“梁溪钱孙卿钱基博,为孪生兄弟,面貌相类,初识者几难辨别。”钱基厚对政治很有兴趣m,而钱基博纯粹是一个学者。他虽与丁文江同年出生,丁学英文出洋留学吸收新思想,回国后与胡适等人办《独立评论》,算是新派人物;但钱基博思想较旧,为近代古文大家,在新旧文化交替期间,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物。惜近人很少有人注意他,吾人对他所知不多,幸好他有一篇自传留下来。
1935年,钱基博应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周佛海之请,写了一篇长约五千字的自传,刊于上海《光华大学半月刊》(二卷八期),并附刊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卷末。据自传称,他年5岁跟着比他长14岁的长兄基成开蒙读书,9岁能背诵四书、五经。16岁与孪生兄弟基厚及其同邑好友徐彦宽(辑有《念劬庐丛刊》)“自拟为师(许国风)门三杰”,并写过一篇约四万字的文章《中国舆地大势论》登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上,年仅16。刊出后很受时人注意,深得梁启超赞赏,自此后著述益丰。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提法使陶大均看到钱基博的文章,甚为欣赏,惊为龚自珍再世,遂招之人幕,那时钱氏不过22岁而已。
辛亥革命时与同邑人顾忠琛以苏浙联军参谋,攻克南京,延治军书。历任职淮军司令部,为陆军第十六师副官、参谋,官阶陆军中校。后调江苏都督府。他说:“戎马仓皇,未尝废文史。《吴禄贞传》,席地为草,文出一时传诵,咸以为传神阿堵,如见生平也!”他又说:“生平无营求,淡嗜欲而勤于所职;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讲评孜孜,以摩诸生,穷年累月,不肯自暇逸。而性畏与人接,寡交游,不赴集会,不与宴饮;有知名造访者,亦不答谢,日:‘我无暇也!’”(不喜酬酢,钱锺书很像乃父。)他的学问自信“集部之学,海内罕对”。而他自谓所著文章“植骨以扬马,驶篇似迁愈”,其磅礴气概当可思之过半矣!这篇自传是中国传统式的自我肯定(self-affirmed)。
钱基博先后任教于无锡师范学校、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武昌华中大学。1952年起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1957年病逝武汉。重要著作有《经学通志》、《韩愈志》、《版本通义》、《古籍举要》、《中国文学史》及《现代中国文学史》等书。
P4-5
主编推荐
作者与钱锺书、杨绛通信多年,杨绛先生生前亲自审阅的个人全传:“不采用无根据的传闻,不凭‘想当然’的推理来断定过去,力求历史的真实”
钱锺书逝世二十周年,作者全新修订纪念,用“外人的客观”揭示钱锺书人生关头的重要抉择。
生动的笔法,丰富的描写,不夸大不损益的态度,满足普通读者“看一看下蛋母鸡”的愿望
数学零分进清华,大一为钱穆大作写序,参加中英庚款会*届留学生考试让同班同学曹禺退避三舍,24岁与周作人、沈从文、老舍、叶圣陶、刘大杰、丁文江、温源宁等当代名作家同写一专栏,《宋诗选注》被汉学家小川环树称为*好的宋诗选本,晚年在美国大学“打擂台”枪不入……
钱锺书身上笼罩了太多的传奇光晕,有人说他是民国时期*才子,有人说他是当代*博学鸿儒,有人说他是北京*后一位隐士;他有一位同样家学渊源、文采斐然的才女做妻子,有一位“读书种子”可惜天不假年的女儿;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经历了战争、动乱和重重变故;他不但英文好,也精通法、德、意及拉丁文,主要著作却是用传统文言写成;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到英法求学,天赋绝伦,却难以施展,*出名的是一本小说……
如此种种,一个钱锺书,需要一部胡适说的“没有忌讳”的“可靠的生动的传记”,本书即努力达成此种要求。
精彩内容
19世纪以来,新兴的中国知识阶层出了几位学贯中西的巨人,如严复、胡适,而钱锺书可能是这一脉在20世纪*后一位代表人物。钱锺书家学渊源,不但古文根柢深厚,不到20岁就替父亲捉代笔,为国学大师钱穆作序,而且博闻强记,学贯中西,他每学一种欧洲语言,皆从该语言的经典着手,学德文读歌德,学法文读拉伯雷,学意大利文读但丁,其积学之富,令人叹为观止。钱锺书又以《围城》等小说屹立文坛,夏志清教授的《现代中国小说史》并辟专章讨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
这么一位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天才,却未能发挥自己的才智。虽然钱锺书还有《宋诗选注》、《管锥编》等学术著作问世,但是以他的学问和才具,若能恣意挥洒,成果当远远不止于此。
1980年代之后,钱锺书逐渐受到中外学界的重新肯定,一股钱锺书热愈烧愈旺,隐然有“钱学”成形之势;多少人到了北京,都要慕名前往三里河的钱宅一访。然而,对照钱锺书一生─青年意气风发,惜墨如金;中年身处铺天盖地的斗争浪潮中,立说无着,美志不遂;晚年即使有意创作,也有时不我予之憾——这股热闹的背后,却是无可奈何的苦劳,无可言喻的静默。
汤晏先生受过专业史学训练,且与钱锺书夫妇书信往来达二十年之久,浸淫之深,查证之详,用功之勤,文笔之畅,在在令所有相关著作相形失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