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63 6.3折 ¥ 60 全新
仅1件
作者杨宣华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54069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11658848
上书时间2024-12-22
绪论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效)之一,在电影的视听语言表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史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都是以音乐为载体实现的。某种意义上说,电影音乐承载了声音发展划时代的历史使命,它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变革,而且还促进了电影艺术创作观念的更新。
1930年孙瑜的影片《野草闲花》中主题歌《寻兄词》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电影音乐的诞生。虽然“中国电影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国内外电影史论和文化理论研究者们青睐的对象”①,但由于交叉学科的限制和认识的片面性,对干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历程、艺术特征、作曲家及经典作品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史和电影文化理论专著中,大部分涉及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内容都是对某部电影中具体音乐特征和创作手法的分析,或者对作曲家创作风格的经验性、技术性总结,只有很少的文献涉及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研究,如《电影音乐小史》②《电影音乐百年史话》③《百年中国电影之音画交响》④等,但篇幅短小,不够深入,不能够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进行宏观地、全面系统地梳理。还有一些著作虽然涉及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状况,如王云阶的《论电影音乐》、王文和的《中国电影音乐寻踪》、贾培源的《电影音乐概论》、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编撰的《中国电影音乐文集》等,但大都是断代史或电影音乐理论研究。因此,与其他电影学相关学科比较,中国电影音乐史学理论建设还很薄弱,研究现状堪忧。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书遵循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对中国电影音乐的演变进行归纳总结,从无声片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萌芽到电影音乐的诞生和迅速发展、经过“十七年”电影音乐、“文化大革命”电影音乐,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2013年)的新时期电影音乐,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并对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特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阐述。采用历史论述、文献检索、个案分析及归纳总结的方法,以线性脉络进行客观书写,兼顾中国电影音乐表现出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外来文化与社会变革的影响。本书认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是作曲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坚持探索的结果。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电影音乐逐渐摆脱了“舶来品”的特征,逐渐发展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电影音乐。
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等原因,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并不均衡,总体上可以分为内地、香港、台湾三个部分,本书主要是按照历史脉络对内地部分电影音乐发展进行梳理,台湾、香港的电影音乐发展将另著论述。希望通过努力深入研究不同地区的电影音乐文化现象,构建并形成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研究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电影理论研究领域,史学研究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本书对于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研究,力图通过论证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内容类型和不断创新,挖掘音乐和作曲家更大的潜力,以期对电影音乐的一线创作和电影音乐教学中的美学鉴赏产生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以史为鉴”,扬长避短,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史》是“高等教育电影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本。书稿梳理和归纳了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并对电影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的不同美学特征、文化内涵及传播学特质,结合重点影片音乐加以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电影本土化、民族化的大方向,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电影与音乐的关系。书稿对于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研究,力图通过论证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内容类型和不断创新,挖掘音乐和作曲家更大的潜力,对电影音乐的一线创作和电影音乐教学中的美学鉴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