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7:0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7:07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94 6.7折 49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编辑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12193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9662923

上书时间2024-12-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英文版指导和激励来自世界各地和社会各个部门(非营利组织、企业和政府)的数百万社会变革。通过在线研讨会、会议、杂志、在线文章、播客等,《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探讨涉及各类主题的研究、理论和实践,包括影响力投资和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模式。《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由斯坦福大学PACS 中心出版。《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刊出版方: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构建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为真切关心社会发展的人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生态环境。乐平将自己定位为社会创新的触媒和社会创新市场的构建者。通过以影响力为导向的综合性投资,乐平支持具有高成长性的新生代社会企业快速发展,并催化具有规模化潜力的社会创新方法,很终产出规模化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一系列知识与思想产品,乐平为社会创新构建人才市场和思想市场,基于跨界多元的社群培育一个有利于社会企业家生长的社会创新环境,促进更多社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目录
导言创新从细节开始,社会从微观改变1

 特别策划

 偏袒富豪的现代慈善制度3

 精英们是否绑架了社会变革35

 近十年中国富人捐赠案例梳理41

 专题文章

 实现系统性变革53

 走心的科学——有效传播的五大原则77

 心理行为细分法在靠前发展援助项目中的应用与推广99

 慈善星期二120

 案例研究

 共享洞悉基金:开拓“资助反馈”的新领域131

 新方法

 无人机按需供应医疗产品156

 独立媒体抗击假新闻156

 影视作品提升核武器威胁认知157

 重振社区连接157

 实地报道

 乌干达女性走出抑郁症阴影158

 普惠芝加哥推动社区社会影响力投资160

 研究速览

 新派基金会是资助政府的利益集团吗?162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合作案例研究163

 慈善投资与高等教育164

 新书架

 《用钱有道》书评165

 《性别平等》书评167

 中文特稿

 东亚应更快推动从所有者经济向利益相关者经济演进169

内容摘要
    导言 创新从细节开始,社会从微观改变 社会创新的宗旨是为社会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因此,创新方案的意义在于切实有效、可持续和更为公平,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但创新行为的发生必然依赖于特定的个人或组织,也必然以知识的创造、积累和传播为基础,并需要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之间展开积极合作。由此,对创新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就成为社会创新的核心环节。 人们通常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怀有一种缺乏耐心的看法,总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但本期的《实现系统性变革》则提出一个有见地的论点,即在复杂系统内推动和实现变革的两大模式和三个关键点,其核心在于对学习的投资,发现、培养学习型的人才。简言之,一切创新的核心在于人与知识的互动。 当下的西方发达国家面临各种危机和挑战,慈善事业也不能幸免。《偏袒富豪的现代慈善制度》认为,慈善捐赠和大基金会政策明显包含着对富豪的偏袒,只有改革慈善事业,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秦晖先生在点评《不同社会语境下的慈善挑战》中直接批评了作者,他认为西方现代社会的两项基本制度—市场经济与福利国家,从来都是有争议的,但不仅这种争议本身就是多元社会的体现,而且慈善事业支持社会建设是现实的。 本期内容中还值得一提的是《胜者为王:精英们改变世界的迷局》一书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精英们是否绑架了社会变革?”这个问题本身的深邃性使我们至少不能忽略对这本书的书评。 《近十年中国富人捐赠案例梳理》貌似一篇描述性报道,但揭示了近5年来在中国政府发出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号召之后,中国富人参与慈善事业的姿态发生的转变。企业家创办的家族基金会或企业基金会,正在对中国的公益慈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优选气候变化还是乡村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宏大议题只是社会创新的一种问题意识,更踏实、更接地气的创新是在宏大议题之下的细节上发生的。《慈善星期二》描述分析了一场席卷优选的互联网时代创新型慈善捐赠运动—“慈善星期二”的诸多新特点,人们任何微小的善意,如在慈善活动中不捐钱却捐时间和行动,促进了所有人成为公共利益的合作者而非资源的竞争者。 细节的创新同样来源于深入的专业化视角,如《走心的科学—有效传播的五大原则》所说的,社会倡导运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需要知道是什么促使人们关注、投入情感并采取行动。当心理行为细分法在靠前发展援助项目中得到应用与推广,传播需要将如何获得同理心的科学作为行动策略的依据。 今日的世界出了很多问题,不同的社会也在面对有着自身特色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仅有善心与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反思性知识建构和实践经验的分享。因此,只有进入值得反思的细节,我们才能察觉从微观开始发生的那些深刻的甚至是系统性的社会结构变迁。 文摘 偏袒富豪的现代慈善制度(节选) 我们生活在第二个镀金时代,面临着严重而且不断加剧的不平等。虽然这种不平等是公众的敌人,但它却是私人慈善事业的朋友。在美国,1930年的时候大约有200家私人基金会,其总资产不足10亿美元;1959年,私人基金会有2000多家;到了1985年,私人基金会的数量突破了3万家;截至2014年,私人基金会的数量接近10万,资产总额超过8000亿美元。从20世纪早期的安德鲁?卡内基和约翰?洛克菲勒,到21世纪的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美国的慈善事业在不断壮大。似乎每过一年,就有一位新的亿万富翁登上慈善舞台,宣布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如今成了世界首富,身价达1600亿美元。贝佐斯于2018年9月宣布,将捐赠20亿美元用以解决无家可归问题,并创建一个学前教育网络,这可能只是他对大型慈善事业的初步尝试。 然而,慈善事业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亿万富翁和他们的基金会所代表的圈子。尽管大 型基金会的规模惊人,基金会的总数也在增长,但绝大多数捐赠都来自在世的慈善捐款者(至少在美国是如此)。2017 年,美国人向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捐赠了4100 多亿美元。在这一总数中,在世的个人捐了2870 亿美元,占比70%。几乎所有美国人每年都会捐一些钱。当然,一个小捐赠者所拥有的权利与一个大慈善家不可相提并论。然而,总的来说, 小额捐赠意义重大,支持了数以万计的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小捐赠者与大慈善家享有同样的自主权,也可以从捐赠产生的税收优惠中受益。对慈善事业的任何考虑都必须超越洛克菲勒和盖茨之类的富豪,关注普通慈善捐赠在社会中的数量和意义。 慈善事业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是行使个人自由的结果。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虽然捐赠是自愿行为,但由于慈善事业是一项税收补贴活动,所以其实有一部分费用是由纳税人承担的。严格来说,捐赠者在捐钱时并非只是在行使一种花钱的权利,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获得了补贴。在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时代,创建大型慈善机构并不能享受任何税收优惠(因为当时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尚未被采纳,直到1917 年才被采纳)。而今天,美国通过一套庞杂的优惠税法,承担了慈善事业的部分开支,这套税法既适用于捐赠者,也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和私人基金会。在美国,2016 年对慈善捐款的补贴让美国人民损失了500 多亿美元的联邦税收。 当代美国社会的慈善事业根植于一套构建和鼓励慈善事业的法律规则。这些法律管理着非营利组织、慈善信托、私人和社区基金会等慈善组织的创建,并设定了这些组织运作的规则。而人们是否选择捐赠以及捐赠的时间、对象和人数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法律的产物。这些因素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因为税收政策为慈善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了特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并且往往对个人和企业捐赠的财物和其他资产实行免税。受赠 的慈善组织同时受到相关法律的制约,法律要求强制执行捐赠者的意愿,而且往往不论其是否在世,这就催生了原则上可以永续存在的慈善项目和慈善组织。这些治理安排是历史悠久的捐赠活动在当代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塑造美国慈善事业的政策已经失灵。这其中有许多原因。捐赠者指导基金①(donor-advised fund,简称DAF) 像葛藤一样蔓延开来,越来越成为很受欢迎的慈善模式,并在此过程中积存了越来越多的慈善财富。这类基金可以让捐赠者在做出捐赠的同时立刻享受税收优惠。总统的2017 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通过分项扣除总额和提高标准扣除额,大大降低了捐赠人的税收动机。当时的许多研究预测,2018 年的慈善捐赠会有所减少。而美国最富有的捐赠者正在把慈善事业变成一种政治武器,利用社会福利组织或501(c)(4) 条款来暗度陈仓,像马克? 扎克伯格、皮埃尔? 奥米迪亚和乔布斯的遗孀劳伦这样的富豪,他们成立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简称 LLC)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规避基金会要服从的透明度要求。 比起无效和失灵,更糟糕的是,塑造美国慈善事业的政策是站不住脚的。一系列旨在刺激普通公民的慈善捐赠和富人的慈善项目(主要通过私人基金会实施)的政策,实际上是在颠覆而不是支持美国的民主目标。今天美国的慈善事业经常破坏它的民主,主要责任在于美国的政策,而不在于个人捐赠者的偏好或特定非营利组织的活动。 美国的慈善事业应该如何才能支持美国的民主进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着眼于两个层面。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美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使用的最关键、最常见的慈善政策工具中的不公正问题:针对慈善捐款的应税所得减免。以可抵税捐款的形式提供税收优惠是不合理的。对捐赠者,我们应该用固定税额减免来取代应税所得减免。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接近没有税收优惠,不错富豪仍然拥有巨大的权利。无论是否有税收补贴,大型慈善事业都象征着一种权利的行使—试图将私人资产用于某些公共目的。这种权利不受控制,透明度低,由捐赠者,而且被默认为是永续存在的。大型慈善事业是富豪们的游戏。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各种政策和社会规范制定一个约束框架,促使富豪服务于社会。

主编推荐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系列,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前沿研究和实践,囊括社会创新领域的经验、总结,以及专家学者对社会创新方面新的见解,有助于指导和激励来自世界各地和社会各个部门(非营利组织、企业和政府)的社会创新活动。 从靠前化的知识分享中探求对本地创新实践有意义的内容,并努力与之对话,摆脱文本的局限,将社会创新的专业化知识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的职业经验与生活常识连接起来,丰富我们的创新理论和策略想象力,融会贯通文本与实践。

精彩内容
人们通常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怀有一种缺乏耐心的看法,总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无论是优选气候变化还是乡村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宏大议题只是社会创新的一种问题意识,更踏实、更接地气的创新是在宏大议题之下的细节上发生的。今日的世界出了很多问题,不同的社会也在面对有着自身特色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仅有善心与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反思性知识建构和实践经验的分享。因此,只有进入值得反思的细节,我们才能察觉从微观开始发生的那些深刻的甚至是系统性的社会结构变迁。《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英文版指导和激励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各个部门(非营利组织、企业和政府)的数百万社会变革。通过在线研讨会、会议、杂志、在线文章、播客等,《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探讨涉及各类主题的研究、理论和实践,包括人权、影响力投资和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模式。《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由斯坦福大学PACS中心出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