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山学人的美学建树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佘山学人的美学建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1.7 6.3折 129 全新

库存14件

广东广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5.5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祁志祥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76402759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9元

货号11677897

上书时间2024-12-21

评价9902好评率 99.91%

  • 物流很快 540
  • 发货速度快 535
  • 包装仔细 520
  • 品相不错 516
  • 非常满意 424
  • 价格实惠 392
  • 值得信赖 372
  • 物超所值 333
  • 服务态度好 321
  • 品相超预期 314
  • 有小瑕疵 4
  • 书质量太差 4
  • 描述严重不符 4
  • 品相未达预期 3
  • 包装损坏 3
  • 影响阅读 3
  • 服务态度差 3
  • 联系不到卖家 3
  • 发货太慢 2
  • 没收到货 2
  • 没有物流信息 2
  • 物流太差 2
  • 描述不符 1
查看全部评价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佘山脚下有唯一的一座高等学府,这就是上海政法学院。“佘山学人”,成了上海政法学院学者人无我有的名片。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现有文学博士4名,影视学博士2名,音乐学博士1名硕士1名,美术学博士1名,文化学博士1名,翻译学硕士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
作者作为中心负责人和团队带头人,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起家,拓展到美学的一般原理、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佛教美学及中国佛教美学史。出版《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完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向“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转换,使“十一五”国家级高教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得以落地。出版《乐感美学》,提出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核心的“乐感美学”学说。在完成学界第一部《中国美学通史》(古代部分)和《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基础上,又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中国美学全史》。另在佛教美学这个艰难的交叉领域辛勤跋涉,完成、出版了《佛教美学》《佛教美学新编》《中国佛教美学史》。除佛教美学由于有很强的专业性,别人很难置评外,《乐感美学》《中国美学全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都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反响。而这一切,大多来自佘山脚下的艰苦劳作。曾嵘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博士,目前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纪录片学院担任副教授。她以特有的音乐学素养研究南方越剧的审美特征有所成就,曾经拿到过上海市哲社项目。肖进博士师从南京大学名师吴俊,侧重于现当代文学时代特征及个案的研究,成果迭出。本书收有他的相关成果四篇,可窥一斑。徐红、马婷均为影视学博士,纪录片学院副教授,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红侧重于当下影视美学一般现象的学理分析,马婷侧重于热点影视作品的追踪评论。论文发表的刊物品级都比较高,有理由唤起人们对其未来学术前景的期待。高翔博士受学于创意写作,致力于创意写作,是网红诗人。他源于创作经验的创意写作研究颇有特色。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运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谢彩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她提交了一篇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探讨佛教艺术的论文。王珏是年轻的美术学博士,杨浦区滨江的空间美学设计体现了他的美术学背景。青年教师郭丽娟是音乐学硕士,承担着艺术公共课教学,同时在纪录片学院任教。她关于大学生音乐教学及音乐在纪录片中如何运用的思考,靠船下篙,给人颇多启示。于是就有了这部“佘山学人”的美学成果集。



 
 
 
 

目录

第一章“乐感美学”学说的创构及评论

第一节“乐感美学”原理的逻辑建构/祁志祥

第二节反思·对话·共建/曾繁仁·

第三节 乐感美学批判/陆扬

第四节 当代中国美学前沿的坚实界碑/注济生

第五节《乐感美学》的多重建设性向度评析/冯航云·

第六节美从“乐”处寻:《乐感美学》的独到发现/杨守森

第七节从“乐感”探寻美学的理论基点/马大康

第八节“乐”:中国传统美的生成范畴/高楠

第九节“乐感美学”的形而上学性质/寇鹏程

第十节重构美学的形上之维:问题与方法/李西建

第十一节《乐感美学》的“照着说”与“接着说”/张灵

第十二节 当代美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问题/赖大仁

第二章《中国美学全史》的铺写及评论

第一节中国美学精神及其演变历程/祁志祥

第二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袁济喜

第三节 尽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鸿篇巨制/杨春时·

第四节大情杯、大手笔、大功力/毛时安

第五节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总结与出新/陈伯海

第六节 史中含论、论从史出与以论带史/董乃斌

第七节经纬与史论:中国美学史书写的独特探索/欧阳友权

第八节 纵览中华干秋美,笔耕独评古今学/汪济生

第九节一部中国美学的“全史”和“大百科”/寇鹏程

第十节《中国美学全史》的六大贡献/周锡山·

第十一节“审美必须调动整个身心去拥抱对象”/傅修延

第十二节 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祁志祥现象”/夏锦乾

第三章《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开拓及评论

第一节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整体走向与时代分期/祁志祥

第二节 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现代美学史/曾繁仁

第三节 开拓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研究的新篇章/蔡毅

第四节 百年美学:一张翔实可靠的思想地图/张灵

第五节《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论述”性质与意义/刘俐俐

第六节 交织着观念的历史:略谈《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方法/李健

第七节《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类型化写作模式/张永禄

第八节 秉笔直书,气韵贯通/李亦婷

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体系建构及其评论

第一节 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祁志祥

第二节 科学的体系恢宏的视界/贾明

第三节 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有益尝试/周锡山

第四节 开创古代文论研究的新格局/吴建民

第五节民族传统文论体系的全新建构/王长华、田兆元

第六节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现代性构建/张灵

第七节市土意识与世界眼光/王青

第八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建构意识/方锡球·

第九节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杨乃乔

第十节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探索/黄意明

第十一节基于市土话语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建构/潘端伟

第五章佛教美学研究

第一节佛教美学的研究历程及其逻辑结构/祁志祥

第二节 中国佛教美学的历史巡礼/祁志祥

第三节 西南地区圆觉菩萨造像民俗化倾向/谢彩

第六章现当代文学研究

第一节 上海沦陷时期散文创作的怀旧风/肖进

第二节 另类镜像:上海小报视域中的张爱玲/肖进

第三节 《郁金香》和《小艾》的写作成因及佚失原因初探/肖进

第四节莫言在中东欧的译介、传播与接受/肖进

第七章创意文学写作研究

第一节 创意写作视域下文学创意的内涵与创生机制/高翔

第二节 文学与创意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高翔

第三节 西方创意写作工作坊研究热点梳理/高翔

第八章越剧研究

第一节“十七年”间越剧女性典型形象研究/曾嵘

第二节 越剧男女合演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曾嵘

第三节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越剧女小生唱腔研究/曾嵘

第九章影视美学

第一节 论“华语电影”概念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徐红

第二节 论新时期文化资市重构中跨境合拍影片的审美指向/马婷

第三节“合资引进”、技术“狂欢”与青年亚文化:《速度与激情7》的

市场与文化思考/徐红

第十章电影评论

第一节《一代宗师》:王家卫的诗意江湖与功夫美学/马婷

第二节《刺客聂隐娘》:侯孝贤的文人武侠视界与东方美学传播/马婷

第三节封神的标准:国漫《姜子牙》的审美突破与叙事偏差/马婷

第十一章音乐美育与空间美学

第一节高校艺术通识课教学的新要求与新策略/曾嵘·

第二节 论音乐审美与大学生素质教育/郭丽娟

第三节纪录片创作中音乐的合理应用/郭丽娟

第四节 城市滨水区空间的美学重塑/王珏




内容摘要

主编插白:“乐感美学”是余山学人祁志样主持的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完成后于2016年3月出版。面对学界美学本质取消主义、解构主义的现状,作者吸取当代美学研究的关系论成果,从审美实践出发,明确提出“美”与“丑”是有分别的,“美”是有义界、本质的,“美”不是历史上曾经说的什么什么,而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快乐”和“价值”是“类”的双重维度。只要你给别人带去健康的有价值的快乐,你就是美的创造者。作者用4编、14章、60万字的篇幅论证“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建构起层次丰富、思理绵密的“乐感美学”学说。2016年6月下句,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伦理学学会与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杂志》社联合举办“重构美学的形上之维暨《乐感美学》研讨会”。来自上海和全国的专家对《乐感美学》新说的提出给予好评。复旦大学陆扬教授认为《乐感美学》是一部关于“美”的“百科全书”。辽宁大学高楠教授认为“乐感美学”将会引发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地震”效应。哈尔滨师大冯毓云教授认为以“乐感”为标志的美学学说必将在中国美学史上“独领风骚”。(13这里除收录上述三位名家的评论外,还收录了曾繁仁、汪济生、杨守森、马大康、赖大仁、李西建、寇鹏程等前辈、时贤的文章。他们或肯定、或对话、或由此引发话题展开新的探讨,可以见出“乐感美学”引发的社会反响之一斑。

第一节“乐感美学”原理的逻辑建构()

新世纪以来,美学正在经历一场反本质主义的解构浪潮。一味解构之后美学往何处去,这是解构主义美学本身暴露的理论危机,它向美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重构美学的形上维度话题。笔者最近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乐感美学”就是这方面的一部思考比较系统的成果。(2)

为了避免引起误解,笔者先来说明一下“乐感美学”的涵义。

首先,“乐感美学”不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说是李泽厚先生1985年春在一次题为“试谈中国的智慧”讲演中提出的,收录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后来在《华夏美学》中又有所发挥。“乐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一种概括,与西方的“罪感文化”相对。本文所探讨的“乐感美学”是对以“乐感”为基本特质和核心的美学体系的一种思考和建构,而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研究与概括。

其次,“乐感美学”不是指中国传统的美学形态。2010年,劳承万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一书,他将中国古代美学形态概括为“乐(le)学”。“乐感美学”诚然从中国古代的美学形态“乐学”中吸取了诸多有益资源,但它不是中国古代美学原理的提炼,而是综合中外古今美学理论资源、结合审美实践对美学的一般原理的概括。

再次,“乐感美学”不是“乐感审美学”。近几年来,伴随着美学研究中心从“美”向“审美”的转变,一些学者主张将“美学”易名为“审美学”。如王建疆在2008年第6期《社会科学战线》发表“是美学还是审美学”一文提出:“美学表面上看起来研究的是美,而非审美,但实际上却研究的是审美。”“就美学的实际存在而言,确切地说它应该是审美感性学,简称审美学,而不是什么美学。”笔者依据“美学”创始人鲍姆嘉通、黑格尔以及最早将“美学”引进中国的先驱者蔡元培、萧公弼、吕激、范寿康、陈望道等人的用……



精彩内容

佘山脚下有唯一的一座高等学府,这就是上海政法学院。


“佘山学人”,成了上海政法学院学者人无我有的名片。


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现有文学博士4名,影视学博士2名,音乐学博士1名硕士1名,美术学博士1名,文化学博士1名,翻译学硕士1名。


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


作者作为中心负责人和团队带头人,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起家,拓展到美学的一般原理、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佛教美学及中国佛教美学史。


出版《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完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向“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转换,使“十一五”G家级高教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得以落地。出版《乐感美学》,提出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核心的“乐感美学”学说。在完成学界第一部《中国美学通史》(古代部分)和《中国现当代美学史》的基础上,又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中国美学全史》。另在佛教美学这个艰难的交叉领域辛勤跋涉,完成、出版了《佛教美学》《佛教美学新编》《中国佛教美学史》。除佛教美学由于有很强的专业性,别人很难置评外,《乐感美学》《中国美学全史》《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都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反响。


而这一切,大多来自佘山脚下的艰苦劳作。


曾嵘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博士,目前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纪录片学院担任副教授。她以特有的音乐学素养研究南方越剧的审美特征有所成就,曾经拿到过上海市哲社项目。


肖进博士师从南京大学名师吴俊,侧重于现当代文学时代特征及个案的研究,成果迭出。本书收有他的相关成果四篇,可窥一斑。


徐红、马婷均为影视学博士,纪录片学院副教授,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红侧重于当下影视美学一般现象的学理分析,马婷侧重于热点影视作品的追踪评论。论文发表的刊物品级都比较高,有理由唤起人们对其未来学术前景的期待。


高翔博士受学于创意写作,致力于创意写作,是网红诗人。他源于创作经验的创意写作研究颇有特色。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运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谢彩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她提交了一篇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探讨佛教艺术的论文。


王珏是年轻的美术学博士,杨浦区滨江的空间美学设计体现了他的美术学背景。


青年教师郭丽娟是音乐学硕士,承担着艺术公共课教学,同时在纪录片学院任教。她关于大学生音乐教学及音乐在纪录片中如何运用的思考,靠船下篙,给人颇多启示。


于是就有了这部“佘山学人”的美学成果集。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