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76 6.6折 ¥ 3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卢明银主编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4662417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17663366
上书时间2024-12-19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可靠性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系统可靠性及其研究内容
习题
第二章 可靠性特征量与常用寿命分布
第一节 可靠性特征量
第二节 产品失效率曲线和失效规律
第三节 常用的寿命分布
习题
第三章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第一节 可靠性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概念
第二节 可靠性数据收集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可靠性数据分析
习题
第四章 典型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一节 系统与系统模型分类
第二节 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三节 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四节 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五节 表决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六节 贮备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七节 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第八节 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应用
习题
第五章 可修复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一节 维修性及其数量指标
第二节 马尔柯夫过程
第三节 串联可修系统
第四节 并联可修系统
第五节 κ/n(G)可修复系统
第六节 串并联可修系统
第七节 柔性连接系统
习题
第六章 故障模式、影响、危害性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第三节 危害性分析
习题
第七章 故障树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故障树的建造
第三节 故障树分析(FTA)
习题
第八章 系统可靠性设计优化
第一节 可靠性设计
第二节 可靠性预计
第三节 系统可靠性分配优化
习题
第九章 人机系统可靠性
第一节 人机系统
第二节 人和机器的功能与特点分析
第三节 人机功能匹配
第四节 人因可靠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可靠性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可靠性的发展历程
人们对“可靠性(reliability)”的重视由来已久,但作为可靠性科学或可靠性定量指标的研究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外可靠性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可靠性准备及萌芽期
可靠性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并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可靠性理论开始出现并得到应用。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德国和美国。
(1)可靠性概念的产生
心可靠性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航空领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飞机已经成为一种交通工具,空中飞行事故不断增加,故要求计算出每台飞机发动机失效的概率以及在一段飞行时间内不发生失效的概率,这便是可靠性的初始概念,即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环境条件下不发生失效的概率。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一书中,首次把概率的概念用于描述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飞机由于各种失效造成的事故率不应超过0.000 01/h的定量要求。这相当于飞机在1h飞行中的安全可靠度R,=0.999 99,这可以认为是最早的飞机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定量要求。
(2)可靠性理论的产生及应用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V-1火箭的研制过程中最先提出了系统可靠性的基本理论,认为N个部件组成的系统,其可靠度等于N个部件可靠度的乘积,也就是现在常用的串联系统可靠度乘积定律。根据这一理论研制的火箭的可靠度达到了0.75,因此V-1火箭成为第一个在研制后期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航空飞行器。后来,由于德国战败,可靠性研究在德国的发展也就中止了,而一批从事可靠性研究的专家却转到了美国。1944年,德国使用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没有起飞就在发射台上爆炸,还有不少火箭没有到达伦敦就掉进英吉利海峡。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故障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可靠性这门学科诞生了。
……
本书共分九章, 主要包括绪论、可靠性特征量与常用寿命分布、可靠性数据收集与分析、不可修系统可靠性模型、可修复系统可靠性模型、故障模式影响危害性分析、故障树分析、系统可靠性设计优化和人机系统可靠性。在内容上既着重于系统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又力图反映出系统可靠性的最新进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