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的应用日益成熟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制造和应用中产生的摩擦学问题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这两个领域的摩擦学研究属于纳米摩擦学范畴,在应用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如何减少摩擦和磨损;而在制造方面,学者们的兴趣则主要在如何科学利用和调控摩擦和磨损,典型的应用就是芯片制造中的化学机械抛光。在化学机械抛光中,研究人员想方设法在产生尽可能少的缺陷的基础上,有效增大被抛光材料的磨损率,即材料的去除率,这和在应用中要尽可能减少材料磨损是截然相反的。
纳米摩擦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现代显微检测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压痕仪(NI)等。其中新型的纳米压痕仪还结合了原子力显微镜,它除了能开展纳米压痕试验外,还可以应用于纳米划痕试验,从中可以得到许多精确的纳米级或微米级的材料力学行为,如压入硬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度等。有的新型纳米压入装置还可以用于微纳尺度材料的压缩、拉伸、断裂、疲劳摩擦和磨损等测试,极大地推动了纳米摩擦学的研究。理论上,分子模拟技术,特别是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的发展,无疑给纳米摩擦学研究增添了助推剂,它可以打破和克服纳米尺度真实试验工作的局限,运用大规模多CPU并行处理的计算机来完成纳米尺度摩擦磨损过程的模拟。分子模拟理论和现代显微检测技术协同合作,使人类把视野延伸到原子和分子水平。在此基础上,从事跨尺度的研究才真正成为可能。
纳米摩擦学与宏观摩擦学一样,涉及摩擦、磨损和润滑,也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学、晶体学、材料学等都与纳米摩擦学相关联。本书仅涉及其中一个方向,即运用分子动力学计算软件LAMMPS模拟几种材料的纳米磨损过程,期望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能对该领域的应用实践打下基础。
第1章简要综述了分子动力学的发展及其应用价值;第2章概述了分子动力学的原理、作用势函数和模拟工具;第3章从纳米压入原理和试验入手,论述了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对单晶铜、单晶硅的纳米压入的规律性认识,在该章的后一节,还专门叙述了单晶纳米线的拉伸行为,提出材料尺度对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支撑观点;第4章系统论述了在空气润滑下单晶铜的纳米二体和三体磨料磨损的模拟试验及其规律,介绍了单晶硅的纳米磨料磨损,指出纳米尺度与宏观磨料磨损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不能忽略被磨表面的弹性回复作用,据此,完善了纳米尺度下椭球磨料的滑动与滚动的判据;第5章分析了在含水膜条件下单晶铜的纳米压入、二体及三体磨料磨损的行为,并将磨料滚动与滑动的判据延伸到有水润滑的条件,水膜的存在能降低摩擦因数并影响材料的去除率;第6章直接针对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系统讨论了单晶硅表面覆盖有无定形二氧化硅膜情况下的纳米压入和磨损行为,并在含有水膜的情况下,分析了材料的磨损去除机理,还采用非刚性磨料模拟磨损过程,发现采用非刚性磨料时,相比刚性磨料,材料去除效率较高,单晶硅表面去除质量好,基体无缺陷;第7章中,作者采用分子动力学系统研究了纳米多晶铜的变形行为,并结合使用相场法构建了更接近实际的多晶模型,定量分析了晶界的移动和孪晶演化过程,为将来合理设计晶体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书为《磨料磨损》的续作。书中主要内容为作者十余年相关科研工作的总结。作者指导的博士生孙甲鹏(河海大学副研究员)、史俊勤(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陈娟(太原科技大学讲师)、张猛(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和优秀硕士生朱向征(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整理了书中主要章节内容及计算数据。特别是张猛博士为本书的排版做了重要的工作,在此一并向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也衷心感谢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作者所在研究组老师,特别是孙琨教授的协助指导和帮助。同时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本书的出版提供的经费支持(MEMS中的纳米三体磨料磨损,项目编号:51375364)。感谢所有支持过本人的朋友、家人和亲戚。
书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期望广大读者谅解,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作者在本书再版时订正。
为便于读者分析、理解内容,对于一些重要的彩色图,均附于书后的插页中,对于未在插页中列出的彩色图,如认为有必要,欢迎读者通过电子邮件向作者索取,作者电子邮箱为:fangl@mail.xjtu.edu.cn。
方亮
商品简介
本书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分子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纳米压入过程模拟、空气条件下纳米磨料磨损行为、含水膜条件下单晶铜纳米薄膜材料的磨损行为、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晶界对纳米多晶铜力学性能的影响。本书主要应用LAMMPS大规模并行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其中还涉及大量对位错理论、相变理论和相场方法的应用讨论,内容针对性强,可为解决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提供帮助。
目录
前言第1章绪论11.1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发展历史11.2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应用与意义21.3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发展趋势4参考文献6第2章分子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102.1分子动力学原理102.1.1N原子系统112.1.2Verlet算法122.1.3Velocity-Verlet算法122.1.4初始位置和速度132.1.5时间步长132.1.6总模拟时间142.1.7系综类型142.1.8温度和压力控制142.1.9能量最小化152.2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势函数162.2.1对势162.2.2Morse势172.2.3SW势函数172.2.4Tersoff势函数182.2.5 EAM势函数192.3周期性边界条件202.4分子动力学模拟工具212.5缺陷的分析及可视化232.5.1缺陷的分析识别方法232.5.2可视化方法25参考文献25第3章纳米压入过程模拟283.1概论283.2纳米压入原理和试验283.3分子动力学模拟纳米压入过程373.3.1模拟方法383.3.2纳米力学行为及性能393.3.3塑性变形机理433.4单晶铜纳米压入的弹性回复行为463.4.1引言463.4.2分子动力学模型以及单晶铜力学参量473.4.3恒定速度加载条件下的弹性回复483.4.4恒定载荷速率加载条件下的弹性回复543.4.5单晶铜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现象603.4.6小结613.5单晶硅的纳米压入行为623.5.1相识别和表征方法623.5.2纳米压痕中单晶硅的相变653.6单晶纳米线的拉伸行为683.6.1引言683.6.2模型及方法693.6.3模拟结果70参考文献79目录第4章空气条件下纳米磨料磨损行为834.1概论834.2磨料磨损基本理论834.3空气条件下纳米尺度单晶铜的二体磨料磨损854.3.1单晶铜二体磨料磨损模型构建854.3.2单晶铜二体磨料磨损分子动力学874.4空气条件下纳米尺度单晶铜的三体磨料磨损974.4.1单晶铜三体磨料磨损的分子动力学模型974.4.2恒载下单晶铜的三体磨料磨损模型1024.4.3纳米椭球形磨料滚滑判据1044.4.4空气下单晶铜的纳米三体磨料磨损1114.5空气条件下纳米尺度单晶硅的磨料磨损1224.5.1单晶硅磨料磨损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1224.5.2单晶硅磨料磨损行为1254.5.3单晶硅纳米磨料磨损时的塑性变形1304.5.4纳米磨料磨损中单晶硅的相变1314.5.5单晶硅相变的应力机理1364.5.6小结139参考文献140第5章含水膜条件下单晶铜纳米薄膜材料的磨损行为1435.1概论1435.2单晶铜含水膜的纳米压入行为1435.2.1引言1435.2.2模型与模拟方法1445.2.3水膜对单晶铜塑性变形的影响1455.2.4压入方式对单晶铜塑性变形的影响1515.2.5单晶铜应力松弛与弹性回复1585.2.6小结1635.3单晶铜含水膜的二体磨料磨损1635.3.1模型与模拟方法1635.3.2水膜对摩擦力的影响1655.3.3单晶铜表面形貌1675.3.4单晶铜塑性变形1705.3.5单晶铜磨损评价1735.3.6单晶铜单原子层磨料磨损机理1745.3.7小结1845.4单晶铜含水膜的三体磨料磨损1855.4.1引言1855.4.2模型与模拟方法1855.4.3磨料形状对单晶铜三体磨料磨损的影响1875.4.4载荷对单晶铜三体磨料磨损的影响1965.4.5驱动速度对单晶铜三体磨料磨损的影响2025.4.6小结2065.5含水膜的纳米三体磨料磨损理论模型2075.5.1引言2075.5.2含水条件下磨料运动方式的理论模型2085.5.3含水条件下磨料滚滑判据的讨论与分析2115.5.4弹性回复对磨料运动方式的影响2155.5.5多因素耦合的磨料滚滑判据2165.5.6小结217参考文献218第6章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分子动力学2226.1概论2226.2SiO2/Si双层纳米材料的压痕行为2226.2.1引言2226.2.2小压痕下纳米压痕行为2236.2.3大压痕下纳米压痕行为2336.2.4压痕速度对SiO2/Si纳米材料的影响2446.2.5小结2536.3SiO2/Si双层纳米材料的蠕变及应力松弛行为2536.3.1引言2536.3.2蠕变行为2546.3.3应力松弛行为2646.3.4小结2706.4SiO2/Si双层纳米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2716.4.1引言2716.4.2建模2726.4.3载荷及薄膜厚度对摩擦力的影响2736.4.4材料去除行为及表面质量分析2766.4.5磨料尺寸对摩擦磨损的影响2856.4.6磨料种类对磨损的影响2876.4.7SiO2磨料性质对摩擦磨损的影响2886.4.8去除模型2936.4.9小结294参考文献295第7章晶界对纳米多晶铜力学性能的影响3017.1概论3017.2基于多相场理论构建多晶体系3027.2.1多相场理论简介3027.2.2多晶铜晶粒生长模型3027.2.3三维多相场并行求解3047.2.4MD模拟方法及参数简介3067.3相场模型和规整多晶对比3087.3.1引言3087.3.2力学特性及变形行为对比分析3097.3.3晶界应力集中对比分析3107.3.4位错及HCP结构(SFs和TBs)对比分析3117.3.5不同晶粒尺寸下多晶铜膜的变形机制3137.3.6力学特性及变形行为3147.3.7孪晶对晶粒变形的影响3157.3.8孪晶与HCP结构(SFs和TBs)的相互作用3167.3.9小结3187.4不同应变率和温度下多晶铜变形机制3187.4.1引言3187.4.2不同应变率下力学特性及变形行为3197.4.3不同温度下力学特性及变形行为3237.4.4晶界活动对力学特性的影响3267.4.5变形机制及影响晶界活动的因素3277.4.6小结3327.5不同晶粒尺寸的三维多晶铜变形机制3337.5.1引言3337.5.2力学特性及晶界活动分析3347.5.3弹性阶段变形分析及晶界波动模型的提出3357.5.4塑性阶段的变形分析3427.5.5小结3467.6不同温度和应变率下三维多晶铜变形机制3467.6.1引言3467.6.2力学特性及晶界活动3477.6.3弹性模量的定量分析3507.6.4流变应力的定量分析3547.6.5小结3587.7预制孪晶的三维多晶铜变形机制3587.7.1引言3587.7.2力学特性及晶界活动3597.7.3变形机制的分析3617.7.4小结363参考文献363
内容摘要
本书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分子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纳米压入过程模拟、空气条件下纳米磨料磨损行为、含水膜条件下单晶铜纳米薄膜材料的磨损行为、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晶界对纳米多晶铜力学性能的影响。本书主要应用LAMMPS大规模并行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其中还涉及大量对位错理论、相变理论和相场方法的应用讨论,内容针对性强,可为解决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提供帮助。
主编推荐
1)本书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2)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分子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纳米压入过程模拟、空气条件下纳米磨料磨损行为、含水膜条件下单晶铜纳米薄膜材料的磨损行为、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晶界对纳米多晶铜力学性能的影响。3)本书主要应用LAMMPS大规模并行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其中还涉及大量对位错理论、相变理论和相场方法的应用讨论,内容针对性强,可为解决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提供帮助。
精彩内容
本书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分子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纳米压入过程模拟、空气条件下纳米磨料磨损行为、含水膜条件下单晶铜纳米薄膜材料的磨损行为、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晶界对纳米多晶铜力学性能的影响。本书主要应用LAMMPS大规模并行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其中还涉及大量对位错理论、相变理论和相场方法的应用讨论,内容针对性强,可为解决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提供帮助。本书可供从事摩擦磨损技术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参考。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