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5.94 6.7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黄忠廉,方仪力,陈元飞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17177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547782
上书时间2024-12-18
黄忠廉,1965年生于湖北兴山,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协作导师。翻译理论家,变译理论创始人,科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创建者。专攻翻译学、汉译语言和汉外对比。主持国家社科项目4项,部级6项,出版学术著译作26部,主编丛书3套,发表学术论文240篇。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文化名家”。现任陕西“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广东“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组副组长。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
总序 当代翻译学文库
前言 翻译学急需“纯”研究
第1章 基于翻译本质的理论翻译学构建
1.1 引言
1.2 为何要建构理论翻译学
1.3 理论翻译学构建为何要基于翻译本质
1.4 如何构建理论翻译学
1.5 结论
第2章 翻译学学科史
2.1 编者导言
2.2 要文选编
2.3 要论摘编
第3章 翻译学元理论
3.1 编者导言
3.2 要文选编
3.3 要论摘编
第4章 翻译学方法论
4.1 编者导言
4.2 要文选编
4.3 要论摘编
附录
附录1 理论翻译学:立说与构建
附录2 “三界”共创理论翻译学—“届理论翻译学与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述评
跋
1.2为何要建构理论翻译学
1.2.1翻译学学科产生、历史与现状反思
如果“经验科学以描述经验世界的特殊现象以及建立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的普遍法则为其主要目标”(Hempel,1952:1),作为经验科学的翻译学是从经验世界的翻译问题出发,基于翻译思想抽象出具有普遍解释效力的翻译理论,并最终形成范式和科学共同体。明确的研究问题、科学的研究方法、普适性理论构建以及享有一系列同一价值观的科学共同体都应是构建和促进翻译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回顾翻译学的科学发展史,学界似乎更注重对科学方法的追求,轻视了上述其他重要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奈达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开始借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索翻译的“科学性”,力图通过细致的语言对比,证实翻译中存在的某种“对等性”,以此证明翻译的普遍性。虽然持续发展的翻译研究否定了“对等”的存在,但奈达等人所采用的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式极大地推进了翻译学的学科创立,将翻译问题探索从经验主义的泥潭带出,为翻译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亟待解答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揭示了翻译与译语文化的种种联系。“转向”意味摆脱传统观念束缚,从已有观点出发,引入新的视角。以图里为代表的描写学派调整了研究起点,将翻译视作“译语文化的事实”(Toury,1995:29),明确指出科学研究范式是翻译学成为合法学科的基本条件。图里采用描述分析法,分析了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太翻译家如何翻译本民族作家用其他语言写就的作品,尝试用综合法说明译者翻译策略和原作的选择是由本土既存规范决定的。描写学派对翻译与文化关系的探究同样可视作对翻译研究科学性的有益尝试,表明分析与综合这一辩证逻辑方法能描述关于特殊翻译现象的经验。受此影响,西方译界扩大了分析综合法的使用范围,引入了“后殖民转向”“社会学转向”等多重研究视角,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采用分析综合法得出的结论是否因此具有普适性?正如霍姆斯曾指出的:“有些看上去是普遍理论的理论,实际上只适用于西方文化区域。”
(Holmes,1988:75)威尔斯在反思翻译学的跨学科性时将翻译学比喻为“综合市场”,他认为当下翻译学充斥了无数价值观、标准和概念,关于翻译的讨论看似是永无休止的论争(Wilss,1999:132)。威尔斯的反思富有洞见,当下翻译学虽已显出一定的科学性,能用归纳、实验验证、观察、理论建构等多种科学方法分析和探讨经验世界中的翻译现象与问题,但经多次“转向”以及对其他学科方法大量复制借用后,翻译学自身的边界却开始变得模糊,暴露出碎片化、概念模糊、复制借用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科的发展和扩张使得翻译这一原本清晰的学科研究对象变得越来越含混”(Brems et al.,2014:2)。
这说明,上文所提及的明晰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普适性的翻译理路和享有相同价值观和信念的科学共同体等问题并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那么如何从当下的碎片化回归到常规科学的发展路径?对翻译研究开展元学科反思或是有效方法。
1.2.2翻译学发展需要元反思
元学科反思首先是从反思翻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开始的。“元”(meta),有“本初”“开始”“基本”之意。将“元”的概念运用于学科的发展得益于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他于20世纪初提出了元数学概念,希望以整个数学研究为研究对象,超越数学研究的具体问题,元学科层面反思,是哲学层面的超越,是将整个学科作为研究对象,探明其预设问题,通过研究元科学概念和元科学问题,研究其中的认识论和逻辑问题,其根本目标是要推动学科的科学发展,消除学科内部的疑惑,促进正确知识的产生。
当下译学研究拓展的部分原因在于经验世界中的复杂翻译现象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一是包括语料库研究、本地化研究、职业化研究在内的新的研究领域不断产生,二是学界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如神经学、认知心理学等继续推进“翻译过程研究”“译者研究”等已有研究领域。但翻译学的科学发展还需要对经验进行分析、抽象和综合。单纯对现象的描述无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大量借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仅能说明翻译研究需要……
理论翻译学是对翻译学的元反思,是对译学研究所产生的概念、所用方法、所构理论以及所建的分支学科等各方面开展的系统性反思,并进一步求问何谓翻译、翻译何为等翻译学本体问题。本书以元学科构建为宗旨,从学科史、元理论与方法论三层推动理论翻译学构建:融通中外,宏微兼具,重其方向性;追问翻译本体研究的现状与诸多问题,重其性;借由方法论构建理论体系,解决实践问题,重其工具性。 本书可供翻译学方向师生以及对翻译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