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步充填柔性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同步充填柔性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理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14 2.0折 90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庆发,陈青林,秦世康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8738138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0元

货号9671806

上书时间2024-12-1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同步充填采矿技术理念与代表性采矿方法
1.1 同步充填采矿技术理念
1.1.1 理念提出的背景
1.1.2 理念内涵
1.1.3 理念提出的意义
1.2 大量放矿同步充填无顶柱留矿采矿方法
1.2.1 新采矿方法提出的思想基础
1.2.2 新采矿方法简介
1.2.3 新采矿方法的实施步骤
1.2.4 新采矿方法的优缺点
1.3 新采矿方法矿石流动的典型工艺特征
1.4 散体介质流动规律的研究进展
1.4.1 经典放矿理论简介
1.4.2 放矿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1.4.3 矿岩流动规律物理试验研究进展
1.4.4 矿岩流动规律数值试验研究进展
1.4.5 矿岩流动规律数学及力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 柔性隔离层的概念界定
第2章 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物理试验模型
2.1 模型研制思路
2.2 模型结构参数
2.3 模型材料选择
2.3.1 材料选择的原则
2.3.2 框架材料的选择
2.3.3 面板材料的选择
2.3.4 柔性隔离层材料的选择
2.3.5 漏斗闸门挡板的同步功能设计与材料选择
2.4 模型制作过程
2.4.1 框架结构的成型
2.4.2 后PC耐力板的分割与安装
2.4.3 前PC耐力板的加固与安装
2.5 面板观测网绘制
第3章 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物理试验
3.1 散体介质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
3.2 物理试验方案的制定
3.2.1 标识颗粒的分层处置
3.2.2 隔离层物理性质参数的测定
3.2.3 测力元件的布置
3.2.4 试验步骤与数据收集
3.3 单漏斗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物理试验
3.3.1 物理试验现象
3.3.2 放出量与放出高度的关系
3.3.3 放出体形态演化规律
3.3.4 松动体形态演化规律
3.3.5 隔离层界面形态演化规律
3.3.6 空腔形态演化规律
3.4 全漏斗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物理试验
3.4.1 物理试验现象
3.4.2 各漏斗放出量与放出高度的关系
3.4.3 放出体形态演化规律
3.4.4 隔离层界面形态演化规律
3.4.5 散体矿石移动速度场
3.4.6 散体矿石移动迹线
3.4.7 散体矿石等速体
第4章 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数值试验
4.1 数值试验模型的构建与相关参数的选取
4.1.1 数值试验模型的构建
4.1.2 数值试验的步骤与相关参数的选取
4.2 单漏斗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数值试验
4.2.1 数值试验现象
4.2.2 放出体形态演化规律
4.2.3 放出体高度与放出量的关系
4.2.4 隔离层界面形态演化规律
4.2.5 标识颗粒层演化规律
4.2.6 空腔演化规律
4.3 全漏斗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数值试验
4.3.1 数值试验现象
4.3.2 放出体形态演化规律
4.3.3 放出体高度与放出量的关系
4.3.4 隔离层界面形态演化规律
4.3.5 标识颗粒层演化规律
第5章 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物理与数值试验结果比较
5.1 单漏斗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试验结果比较
5.1.1 放出体形态演化规律比较
5.1.2 放出体高度与放出量的关系比较
5.1.3 隔离层界面形态演化规律比较
5.1.4 空腔演化规律比较
5.2 全漏斗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试验结果比较
5.2.1 放出体形态演化规律比较
5.2.2 放出量与放出高度的关系比较
5.2.3 隔离层界面形态演化规律比较
第6章 物理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
6.1 单漏斗物理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
6.1.1 隔离层全曲面各区段微元段力学体系
6.1.2 隔离层拉应力特性
6.1.3 隔离层压应力特性
6.1.4 隔离层支持力特性
6.1.5 隔离层摩擦力特性
6.1.6 隔离层失效点
6.2 全漏斗物理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
6.2.1 隔离层全曲面力学体系
6.2.2 隔离层拉应力特性
6.2.3 隔离层压应力特性
6.2.4 隔离层支持力特性
6.2.5 隔离层所受摩擦力特性
6.2.6 隔离层失效点
第7章 数值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
7.1 单漏斗数值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
7.1.1 隔离层拉力特性
7.1.2 全过程隔离层上表面接触力
7.1.3 全过程隔离层下表面接触力
7.1.4 隔离层界面摩擦力
7.1.5 隔离层失效点
7.2 全漏斗数值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
7.2.1 隔离层拉力特性
7.2.2 全过程隔离层上表面接触力
7.2.3 全过程隔离层下表面接触力
7.2.4 隔离层界面摩擦力
7.2.5 隔离层失效点
第8章 物理与数值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比较
8.1 单漏斗物理与数值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比较
8.1.1 隔离层所受拉应力/拉力比较
8.1.2 隔离层所受压应力/上表面接触力比较
8.1.3 隔离层所受支持力/下表面接触力比较
8.1.4 隔离层所受摩擦力比较
8.1.5 隔离层失效工况比较
8.2 全漏斗物理与数值试验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比较
8.2.1 隔离层所受拉应力/拉力比较
8.2.2 隔离层所受压应力/上表面接触力比较
8.2.3 隔离层所受支持力/下表面接触力比较
8.2.4 隔离层所受摩擦力比较
8.2.5 隔离层失效工况比较
第9章 隔离层下非同步放矿陀螺体现象再现规律
9.1 数值试验方案
9.2 各工况数值试验现象
9.3 各工况隔离层界面演化规律
9.4 各工况空腔演化规律
9.5 各工况放出体形态
9.6 各工况椭球体-陀螺体现象综合比较
第10章 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影响因素的敏感性
10.1 单漏斗隔离层下散体矿石流动规律影响因素的敏感性
10.1.1 单漏斗隔离层数值试验影响因素
10.1.2 单漏斗隔离层正交数值试验方案
10.1.3 单漏斗隔离层正交数值试验结果
10.2 全漏斗隔离层下散体矿石流动规律影响因素的敏感性
10.2.1 全漏斗隔离层数值试验影响因素
10.2.2 全漏斗隔离层正交数值试验方案
10.2.3 全漏斗隔离层正交数值试验结果

精彩内容
本书以“同步充填”采矿技术理念为基石,以“大量放矿同步充填无顶柱留矿采矿方法”大量放矿工艺过程为认知载体,系统阐述了同步充填柔性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同步充填理念与大量放矿同步充填无顶柱留矿采矿方法;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的物理与数值试验模型;隔离层下单漏斗与全漏斗放矿散体矿岩流动规律、隔离层界面受力特性及失效条件;隔离层下非同步放矿陀螺体现象再现规律;隔离层下散体介质流动规律影响因素的敏感性。    本书阐明了同步充填隔离层下单漏斗放矿放出体由“椭球体”向“陀螺体”演化的新现象与多漏斗放矿隔离层界面整体上保持水平下移、接近漏斗口时呈波浪形的演变规律,揭示了“椭球体”向“陀螺体”转化的必要条件为隔离层横向摩擦效应。    本书可供金属矿与非金属矿地下开采、散体介质流动灾害控制等领域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