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聚贤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卫聚贤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27 6.2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大中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ISBN9787545715613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9088721

上书时间2024-12-1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董大中,笔名烨子、梅叶等,山西万荣人。历任小学教师,太原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批评家》主编。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赵树理评传》《瓜豆集》《鲁迅与高长虹》等。其中,《赵树理评传》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三届很好著作奖、首届华北区文艺理论奖,《瓜豆集》获中国新文学学会云岗杯奖,《坚持革命现实主义道路——试论建国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获山西省首届赵树理文学奖。已退休,现为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山西省作家协会顾问。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逆境中成长

第一节 在家庭受磨炼

第二节 汤因比的“爬山”理论

第三节 “万荣人”的性格基因


第二章 智者、勇者、强者

第一节 热心公益

第二节 挑战权威

第三节 乡村自治


第三章 商校读书

第一节 “蓬头垢面读诗书”

第二节 《一得录》的写作


第四章 梁启超、王国维的高足

第一节 清华研究院来了个商人

第二节 《古史研究》的写作和统计方法的运用

第三节 痛别导师王国维


第五章 故乡考古

第一节 柏林庙一带的地上和地下

第二节 发掘荆村遗址:中国田野考古开创期的一页

第三节 发现元代戏曲舞台


第六章 吴越文化研究的开创者、奠基者

第一节 南京栖霞山的意外发现

第二节 连续几年的寻觅

第三节 发起成立吴越史地研究会

第四节 编辑出版《吴越文化论丛》等书

第五节 “二重证据法”外加民俗

第六节 《中国考古小史》和《中国考古学史》


第七章 “古史研究”种种

第一节 《古史研究》第二集

第二节 《古史研究》第三集

第三节 中国古史的年代

第四节 卫聚贤的一些新奇学说

第五节 《十三经概论》

第六节 其他古史论著

第七节 《历史统计学》和《中国统计学史》


第八章 在中央银行的日子里

第一节 调查晋商,写《山西票号史》

第二节 研究古钱

第三节 创办《说文月刊》

第四节 编辑《字源》


第九章 开辟另一研究领域——巴蜀文化

第一节 浴室中酝酿成立巴蜀史地研究会

第二节 嘉陵江畔发掘汉墓

第三节 跟郭沫若同被称“盗”

第四节 石纽访大禹

第五节 成都白马寺探古

第六节 《巴蜀文化专号》

第七节 后人的评说


第十章 从西到东,从内陆到海洋

第一节 西北之行

第二节 《册封琉球国》:让事实说话


第十一章 “说文社”时期

第一节 成立“说文社”

第二节 聚贤楼的笑声

第三节 收藏古物

第四节 小说考证

第五节 涉足文学领域,创作剧本

第六节 杂著

第七节 对“新中国”的期盼和被斗的噩梦


第十二章 香港十五年

第一节 讲授汉字的结构和好处

第二节 转向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三节 《说文社中兴丛书》

第四节 自制木船做横渡太平洋实验


第十三章 霞落台湾

第一节 来到台湾会亲友

第二节 《中国人发现美洲》

第三节 《文字学》及其他

第四节 台湾考古


第十四章 暂告结束

附录

卫聚贤学术编年




内容摘要

  《卫聚贤传》:

  卫聚贤五岁那年,来到现在的故乡万泉县北吴村。北吴村在孤山东麓,距山脚不远,地势是西高东低。他家的小巷口竖立着两株古槐,人们叫它“槐树道”,土话念“槐卜套”(当地“树”念“卜”,“道”念“套”)。巷(当地“巷”念“夯”)口跟槐树之间有小土台和石墩,是人们坐在一起胡谝乱扯的地方,也是小孩子玩儿的地方。农闲而不寒冷的夜间,邻人多坐在这些石墩和土台上谈天。有的人一面吸烟一面讲故事,小孩子一面玩一面听讲故事。有时小孩把玩具丢掉,在黑暗之下看不见,那些大人们就来帮忙。他把烟斗向下,用嘴将烟管轻吹,烟斗中冒出火星,把地面照亮,前后左右移动,小孩子丢掉的玩具就看到了。那烟管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给这黑乌乌的夜晚增加了一抹亮色,在小孩子看来,有无穷的美妙。除了这一块乐园外,这个地方就没有给卫聚贤留下什么好记忆了。

  卫聚贤七岁人私塾,念了八年书,到十五岁时,才读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诗经》读到第一册。在我的印象里——是我读卫聚贤的著作所形成的印象——具有非凡的记忆力,简直可以把他的大脑当作一部高性能的计算机看待,存储的信息无穷无尽,但他本人却说幼年的他“记忆力太差,是以生书总是背不过,常被殴责,连在家庭被打,及失业,至今为三恶梦之一”。十五岁,卫聚贤离开山西,回到甘肃庆阳县,在继父开的商铺里帮助记账。那虽是一个平常的商铺,可是业务来往并不见少,他每天要写四五十页的流水账。到晚上,仍不得消闲,还要存钱过账。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这样的劳役和精神负担是沉重的。卫聚贤说,他的舅父、表弟都是大个子,而他,虽然不能说长得矮小,却不能跟那些亲属相比,系由生活重担所压造成。

  卫聚贤说到“在家庭被打”。对此,由其子、著名钱币学家卫月望所作《卫聚贤传略》有具体叙述:“十八岁再返故里万泉北吴村,他本想留在家乡上学,但他的继父不仅不答应,而且以断绝经济接济相威胁。卫聚贤多次请求,并遭到打骂,时常被锁在西屋,不给饭吃。卫聚贤生母哀悯其子,常常背着继父偷偷送饭给他,他愤不受嗟来之食,竞破门而出,只身孤影逃出家门去求学;继父大怒,称其为‘逆子’。”

  这种事,在今天来说,属于“隐私”,人们多不愿谈及。从情理推测,卫聚贤受到家庭虐待,是必然的,不奇怪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是这个家族的亲骨血。

  这样的一种童年生活,如何使他成为一位学术巨人呢?

  卫月望所记,值得注意的不在如何受虐待,而在于对虐待的态度。人生有顺境有逆境,顺境当然很好,逆境不可避免。就人的成长而言,对一般人,可能顺境有利于成长,而对特殊人说,倒是逆境更有利于成长。对逆境,有两种策略。一种是逆来顺受,一种是逆势而为。逆来顺受者大都不会有作为,这种人以后碰到挫折,往往会屈服下来,投降于压迫势力。卫聚贤“愤不受嗟来之食,竞破门而出,只身孤影逃出家门去求学”是他对待逆境的态度和做法。支持这种精神的,首先是一种积极上进的毅力和勇气。人都说“人人生而平等”,这个平等,包括自我价值在内。人的自我价值能实现多少,全靠个人开发,而其先决条件是是否有积极上进的毅力和勇气。卫聚贤具有积极上进的坚强意志,逆境不仅没有磨掉他的锐气,反而给了他极大的反作用力。

  不言而喻,这种”愤不受嗟来之食,竞破门而出,只身孤影逃出家门去求学”的精神,表现了他对自己人格的尊重。




精彩内容


卫聚贤先生,山西万荣人,20世纪30年代中国重要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卫先生对中国现代考古、地域文化研究,以及晋商研究、古代戏曲文物研究等,都具有开创性的贡献。郭沫若先生为其作姓名联:大东家,大方家,法天法地,师古师今,难得一楼新宝贝;卫夫子,卫娘子,聚民聚财,贤劳贤德,真成双料活神仙。可见卫先生多方面的成就。
董大中先生作为卫聚贤先生的同乡人,主动为乡贤立传。该部传记忠实地记录了卫聚贤的学术生涯和巨大贡献,语言朴实,是关于卫先生的一部开创性的传记作品,对彰显其学术地位及民国时期山西学人在近代学术文化领域的成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