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医真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医真言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89 6.2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辉武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6470

出版时间2013-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8298647

上书时间2024-12-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辉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导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实用中医药》、《肝博士》杂志副主编,著有《中药临床新用》、《病家百忌》等9部著作。

目录
●读书明理

《内经》“久而增气”的警示

“脾为谏议之官”与肿瘤防治

验证《内经》“肝者,罢极之本”

《内经》的祝由疗法

重温《伤寒杂病论》原序

从“伤寒最多心病”说起

《伤寒论》食欲辨证要义

谈谈《伤寒论》病程日数的辨治意义

重视《金匮要略》“?饪之邪”的研究

“经方”的药物剂量须熟记

《温病条辨》与“《伤寒》方”

读《温病条辨》,谈久痢论治

闲话《儒门事亲》“药邪”说

我们应向张锡纯学点什么

浅谈医中之变

从知之者,到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

医家当以“诚”为本

学学庄子“鞭其后”

再读《庄子?养生主》

老师不可成“老板”――再读《师说》

一味继承则涉嫌抄袭

再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谈谈中医人的读书问题

读经、诵经与用经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诊余杂谈

发热辨治时习之

关于痤疮的思考

说“痞”

如何对付难治性耳鸣

说说瘙痒的辨与治

汗与汗症的辨治

说说少气与短气

也说饥不欲食

失眠的方证辨治

在“知止”中安眠

便秘并非小毛病

久病恶寒当解郁

湿病活血能增效

应对疑难杂症之策

湿邪致病何其多

“湿”为病毒说

寒冷招病勿等闲

七情之外另有情

“久病皆郁”论

医法尚通论

治病之要顺其势

中医名方学与用

五个“加减正气散”的学与用,

守方易药贵权衡

饥饿的得与失217,

卧床,不仅仅是休息

时间是一味良药,

从“病人教会医生”所想到的

认真对待患者的主诉

“相对斯须,便处汤药”小议

“验案”何以难验

说说中医之“悟”

宁拙勿巧在医中

当**术强迫症

名医不易明医更难

敢说中医无远忧

●行医于记

肝胃不和(慢性胃炎)

脾虚失运(慢性胃窦炎)

胃失和降(胃炎)

中气下陷(胃下垂)

胃阴虚(慢性胃炎)

胃阴不足(食欲亢进)

寒凝气滞(腹痛)

肝阴耗损(肝硬化)

痰热扰心(失眠)

心神不宁(失眠)

痰热扰心(失眠)

胃气不和(失眠)

阴虚夹湿(失眠)

阳气虚弱(失眠)

痰湿阻窍(抑郁症)

阳虚湿滞(郁病)

风中经络(头痛)

气郁血瘀(心悸)

木火刑金(慢性咳嗽)

肾阳不足(咽痛)

脾胃阴虚(鼻炎)

湿温发热(鼻窦炎)

虚火浮越(口舌灼热)

阴虚火炎(舌痒)

肝火上逆(面目红赤)

肾气不固(慢性肾炎)

风寒湿痹(类风湿)

肺肾阴虚(肺癌)

气阴两伤(胃癌)

肺阴受损(肺癌)

痰湿伤阳(阳痿)

冲任亏损(月经失调)

肝血不足(更年期综合征)

●用药如兵

比较运用苍白术

话说葛根“主诸痹”

白鲜皮的应用别解

印象中的防风与独活

将军美誉说大黄

人参的忌与宜

附子应用的宜与忌

警惕何首乌的毒性

三七

不要小看蒲公英

用蝉蜕认定一个“风”字

湿病用药之我见

●验方举要

合欢解郁汤

头风汤

化湿汤

开胃饮

运脾通润汤

鹿衔止咳饮

●他山之石

中医必须先读国学经典

书画与中医

篆刻与中医

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的医学价值

从“善书者不择笔”说开去

“字如其人”与“方如其人”

《阴符经》“五贼”说的养生旨趣

良相与良医小议

爷爷的读书理念

生存逼着我学中医

记住当农民的时光

“自留地现象”的启示

甘温除大热与“五谷治大病”

●门徒心语

胃病辨治经验述要

三分师徒七分友

我心中的中医与艺术,

不读书无以言

不循常道乐攀崎岖

一个吝啬时间的医者

人际皆善处世轻松

兼取众长以为己善

后记

内容摘要
此外,尚有“饮食如故”(129条)、“初欲食”(192条)、“食不下”(273条)、“人强与谷”(398条)等,都足以说明仲景在询问病情,描述症状方面诚是一丝不苟、至微详明,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与食欲相关的症状
  从病机分析,《伤寒论》中与食欲有关的各种症状,有寒、热、虚、实等不同属性,以此为纲来观察食欲状况,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1.阳明中寒
  阳明属胃,中寒者乃胃中虚冷。若患者脾胃素虚,加之外寒直伤胃阳,或误用苦寒攻下,必致中虚寒盛,阳气衰微,不能腐熟水谷,因而食欲减退。如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195条“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190条“阳明病,不能食,名中寒”;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等均为阳明中焦虚寒证。可见,阳明虽主燥,病多阳热炽盛,但因中寒而不食者亦不少。中寒之证与体质有关,胃气素虚之体再受外寒侵袭,必然胃阳更衰,影响食欲。即使外受热邪,胃中之寒也未必就能化解,切不可认定阳明之不食都是属热属实。
  2.胃中积热
  邪热盛于胃者亦能杀谷,最多见者是消谷善饥、食欲亢进。如257条“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122条“患者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等将消谷能食之症辨作为“热”。但在《伤寒论》中更多见的是因里热壅盛所致的食欲减退,如太阳篇中有汗不得法而热阻于胃,转属阳明的呕不能食(185条);阳明病下后,余热不尽的“饥不能食”(228条);热结于里,不能外达的“口不欲食”(148条);蛔厥之“得食而呕又烦者”(338条);少阳热郁“嘿嘿不欲饮食”等等。由此可见,热郁中焦,既常见消谷善饥,又可影响气机升降,伤阴耗液,出现纳差食少的证候,这在辨证上不容忽视。
  3.胃气虚损
  食欲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纳运功能是否协调,倘若脾胃虚弱,既不能纳谷,或虽可纳谷亦难运化等都要影响食欲。在太阳篇和阳明篇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误吐、误下所致的脾胃虚弱不能食。如120条“太阳病……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陆渊雷解释说:“一二日、三四日谓病之深浅,不可拘泥日数。病浅而误吐之,则胃受刺激而为热,故食即吐,虽饥不能食;病渐深而误吐之,则胃受刺激而充血,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又如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医二三下之,不能食……”此因患者气血素虚,邪入里而表未解,医见邪人,竟二三下之,重虚胃气,因而不能食。此外,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运化无权;其主症是腹满而吐食不下,为太阴病的提纲证之一。再如厥阴病上热下寒,风木横侮脾土,脾胃受病,胃中空虚,故“饥而不欲食,食则吐”等诸如此类的食欲变化都属虚。一般情况下,辨证时可作为鉴别脾胃虚损的特征性证候。
  ……

精彩内容
王辉武编著的《老医真言》记录了一个草根老中医在读书、学医、行医、教学与带徒历程中的思考,以及业余生活体验,还有弟子们的跟师体会。全书分为读书明理、诊余杂谈、行医手记、用药如兵、验方举要、它山之石和门徒心语等七章。文论皆独立成篇,心绪随感,娓娓道来;现场手记,真实鲜活;医患对话,深切动人。字里行间,透视人生真谛,传承医中学术,展示医外功夫,可供探索借鉴。细细品来,沁人心脾,雅俗共赏,不无情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