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耿占军(1965一),汉族,河南温县人。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历史学博士,教授,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和中国古都学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重量、省市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2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7部,主编教材1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的区域范围
第三节陕西的自然状况
第四节研究综述
第二章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旱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二节水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三节雹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四节冻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五节虫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六节风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七节小结
第三章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影响的多维分析
第一节农业自然灾害与人口的变迁
第二节农业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的萧条
第三节农业自然灾害与社会秩序的混乱
第四节农业自然灾害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继承与嬗变——清至民国陕西官方救灾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第一节清代陕西官方的救灾措施
第二节清代陕西官方的救灾资源调控体系
第三节政府主导:民国陕西救灾机制的现代化构建
第五章清至民国陕西社会救灾力量的兴起与壮大
第一节民间力量的兴起——清代陕西的社会救灾活动
第二节民国陕西社会救灾力量的壮大——以华洋义赈会为例-
第六章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地区救灾活动的特点、困境与启示
第一节清至民国陕西救灾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救灾机制现代化构建的困境
第三节清至民国陕西救灾活动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内容
全书共分六章,详细论述了清代陕西旱灾、水灾、雹灾、冻灾、虫灾、风灾等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探讨了农业自然灾害对人口变迁、社会经济、社会秩序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考察了清代陕西官方的救灾措施、救灾资源调控体系以及政府主导下民国陕西救灾机制的现代化构建过程;分析了清代陕西当地乡绅的传统“社区救助”、江南绅商的“跨省义赈”以及外国人在陕西的赈灾等社会救灾活动的兴起,并以华洋义赈会为例分析了陕西社会救灾力量在民国时期的壮大;总结了清至民国陕西救灾活动的特点、救灾机制现代化构建的困境以及当时的救灾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历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深入了解清至民国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经验教训,为现代政府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目标,有效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