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9.73 6.2折 ¥ 80 全新
仅1件
作者汪宏宇,傅毅明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114163357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9848505
上书时间2024-12-14
汪宏宇,1973年生,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现任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所属北京中交金卡科技有限公司(全国交通一卡通数据交换中心)总经理,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系统设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工作。先后荣获“第十一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二等奖”“2010信息北京十大应用成果奖”“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交通运输系统‘两学一做’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5年起全面主持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被评为2015—2016年度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交人教发[2017]88号)。
先后参与国家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一代、二代重大工程建设;参与原国防科工委北斗二代民用示范工程建设;负责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建设;主持建设新疆公众交通卫星导航监控系统,组织网约车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工作,是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主要设计者。
先后主持编制《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与《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图集》行业管理规范。作为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的总负责人,主持建设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先后主持制定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行业系列标准,其中《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第l部分:总则》(JT/T 1059.1—2016)获2017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入选交通运输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支付的时代变迁 在中国,每天有将近2.5亿人次乘坐公交车,有超过6600万人次乘坐地铁。作为这个庞大出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是否了解,这些习以为常的上车下车、购票刷卡、充值消费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介于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公共交通支付产业。 中国的公共交通支付方式历经了纸质票、月票、投币、Ic卡o、移动支付等多个时代。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交通支付虽小,但却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出行。曾经,这个产业有着比较固定的“游戏玩家”、服务模式和利益格局,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科技手段的创新,这个基于传统产业衍生出的支付领域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工售票到无人售票;从接触式IC卡到非接触式;从M1卡1到CPU卡3;从实体卡到二维码、NFC(近场通信)等移动支付技术;从本地支付到全国互联互通等。每一次技术和支付模式的迭代发展,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发展的产物。可以说,相对于中国各类支付应用领域,公共交通支付是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
第一节售票时代 一、人工售票时代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伊始,大多采取人工售票模式,即售票员向每一位上车乘客收取现金,同时撕下金额相等的小发票作为购票凭证,如图l—l所示。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可追溯到1899年,德国两门子公司向北京交付了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运行于当时北京城外的马家堡城内的哈德门之间。1906年,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上路。两年后,英资兴办的上海有轨电车开通,从静安寺开往外滩,全程不过6公里。自此,公共交通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除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中国多数大中型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即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工售票模式逐渐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其他模式所取代。因此,一般认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支付的人工售票时代为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时至今日,尽管人工售票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城市公共交通最主流的支付方式。 在人工售票时代早期,公交售票员是个令人向往的工作。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尚不发达,路上车也不多,私家车更是少见,公交车是人们出行的必要工具。每个公交站点都有成群结队的等候人群,车辆到站后人们蜂拥而上。虽然车厢内人挤人,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