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道西风:现当代丝绸之路文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道西风:现当代丝绸之路文学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34 6.2折 4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荀羽琨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45021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11599524

上书时间2024-12-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荀羽琨,女,陕西泾阳人,文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并完成陕西省人文社科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其他各级科研项目7项。近年在《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小说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贾平凹生态主题研究》《宝鸡文学六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等著作。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丝绸之路与丝路文学的历史呈现

 第一节 发生学意义上的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的发生

 二、丝绸之路产生的原因

 三、丝路文学的内涵

 第二节 从物质走向精神:丝路文艺

 一、民族迁徙与丝路文艺

 二、文化使者与丝路文艺

 三、宗教求法与丝路文艺

 第三节 西游东来的古代丝路文学

 一、先秦时期的丝路文学

 二、汉唐时期的丝路文学

 三、宋元之后的丝路文学

 第二章 丝路文学的现代演进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丝路文学

 一、旧瓶装新酒:旧体诗与易俗社

 二、唐祈的边缘诗学

 三、“花儿”的发现与再造

 第二节 丝路文学与新中国的创业实践

 一、西北丝路上的创业颂歌

 二、英雄人物的重塑

 三、景观书写的政治化

 第三节 新时期丝路文学的文化自觉

 一、游牧经验与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二、从本土文化到丝路文化的自觉

 第三章 西行与丝路文学

 第一节 西行与丝路游记的繁荣

 一、西方探险家与丝路游记

 二、文人学者与丝路游记

 三、中外记者与丝路游记

 第二节 西进热潮中的“牧歌”与“战歌”

 一、闻捷的边疆“牧歌”

 二、边疆“战歌”

 第三节 丝路小说:流寓作家的在地经验

 一、流寓作家类型

 二、丝路书写在地化

 三、民间文化的内在认同

 第四章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丝路文学

 第一节 文化守成与乡土书写

 一、刘亮程:边地乡土的诗性建构

 二、郭文斌:民俗事相中的文化退守

 三、李学辉:乡土精神的重构

 第二节 游牧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一、红柯:丝路古道上的文学骑手

 二、请给我以火——儒家文化的重建

 第五章 丝路文学的美学精神

 第一节 创造:丝路文学的审美基石

 一、创业叙事与丝路文学的创造之美

 二、创业英雄的精神之美

 第二节 苦难:丝路文学的精神内质

 一、游牧文化与路遥的苦难意识

 二、苦难的朝圣与精神的超越

 第三节 崇高:丝路文学的精神高地

 一、内陆高迥:昌耀诗歌的崇高精神

 二、丝路意象的崇高美

 余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绪论

“丝路文学”概念的界定与“丝绸之路”的内涵密切相关。“丝绸之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以古代中国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地区,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伊朗等地,连接亚洲、欧洲的交通和商业贸易路线。广义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即凡是古代中国到相邻各国的交通路线,不论是陆路还是海路,均称为“丝绸之路”。本文所说“丝绸之路”,专指学界公认的从长安出发,以陕、甘、宁、青、新五省为核心地带的西北丝绸之路,也称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丝绸之路,其他“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则不在关注的范围。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不仅推动了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且也创造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盛世时代”,产生了西行记、边塞诗、变文等特定的丝路文学类型,并在其中诞生了李白、岑参、高适这个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历史顶峰的诗人群体,是中国文学的精神高地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丝路文学”是建立在“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上的文学类型,它的提出首先是基于丝绸之路上大量的创作史实,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二是指题材涉及丝绸之路的文学。”①单纯以地域定义“丝路文学”容易将这一概念泛化,难以取得学界的共识;以题材界定丝路文学虽然明确而清晰,但却极大地窄化了丝绸之路的内涵,遮蔽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和精神价值。目前学界对“丝路文学”的界定大多是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它既是指题材关于丝绸之路,也是指丝绸之路这一地缘文化空间中产生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比较科学,原因在于丝绸之路本身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它不仅体现为交通道路、建筑文物、绘画雕塑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存,同时还体现为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遗存,具有在场性和活态性的特征,张骞“凿空”西域的开拓精神,边塞诗中建功立业的生命豪情,宗教僧侣不畏艰险的求法精神,这种在多元文化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都从本质上反映了丝路先民对域外世界的向往,开拓一种生命新气象、新境界的勇气和魄力。“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蕴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成为民族文化生命的象征和密码”②,这种基于丝绸之路历史经验所形成的活态性的精神文化遗存,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塑造了丝路民众的生命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内在地影响了丝路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审美风格,所以,“丝路文学”不仅体现为一种题材,也体现为丝路这一地缘空间中的文……




精彩内容

本书按照丝路文学的发展历程,从本土作家和西行作家两个角度,系统地整理丝路文学文献,借此勾勒现当代丝路文学生成与发展的概貌,从一个新的角度拓展了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领域。尤其是本论文对现代阶段丝路作家作品和西行文献的整理。把以前处于被遮蔽和碎片化的文学史料,在丝路文学研究这个整体构想之下。重新发掘出来并对之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丝路文学的学科建构,而且也拓展和完善了现代文学史料的范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