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诗学思想史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宋诗学思想史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2.01 6.3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皓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0288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634355

上书时间2024-12-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宋皓琨,文学博士,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献。参加国家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通志”及“民国时期日记整理与研究”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在《求是学刊》《励耘学刊》《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各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北宋诗学思想体系的萌芽

 第一节 “三体”诗学:并非简单地延续

 第二节 引领时代、勇于振作的复古诗学

 第三节 多元、开放的诗学空间

 第四节 宋初诗学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北宋诗学思想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导夫先路:范仲淹《唐异诗序》

 第二节 北宋中期经世诗学的内涵

 第三节 儒学复兴与诗歌美学倾向

第三章 北宋儒学新变与诗学传承

 第一节 儒学山林气与“晚唐体”兴味的延续

 第二节 儒学乐道精神与“白体”风神的张扬

第四章 北宋儒学思潮与唐诗接受

 第一节 唐诗接受的主要倾向

 第二节 对李、杜的突出接受

 第三节 对唐诗的批评与指摘

第五章 北宋诗学思想体系的调整

 第一节 儒学:诗学体系调整的内因

 第二节 党争:诗学体系调整的外因

第六章 苏轼:诗学调整的风向标

 第一节 乌台诗案:特定条件下的必然事件

 第二节 “诗穷”:现实对固有内涵的强化

 第三节 清平丰融:戒惧状态下的诗学选择

 第四节 黄州耕作:陶渊明接受的关键因素

第七章 黄庭坚:后期诗学的典型

 第一节 心性涵养及美学品格

 第二节 诗学典范的多元选择

 第三节 超离现实的创作方法

 第四节 关于超逸绝尘的格调

第八章 北宋辩证诗学的发展与成熟

 第一节 北宋辩证诗学思想探源

 第二节 北宋辩证诗学思想的流衍

第九章 北宋诗学对唐诗的“超越”

 第一节 平淡与工巧:披沙拣金后的接受倾向

 第二节 唐诗接受的批判性与北宋诗学的自立

第十章 余论

 第一节 道学家诗学思想举要

 第二节 《宋史·薛田传》“与魏野友善”考

 第三节 两宋后山诗学传承考论

 第四节 观照与反思:民国时期开放的文学史观与古典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绪论

诗学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如《诗大序》关于诗的本体论,唐五代诗格,宋以后诗话及各种序论碑志中关于诗的鉴赏、批评与创作方法等,然而范围并未仅限于此,诗歌作品作为诗学思考的艺术实践,自然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一般来说,诗学思想即诗歌理论、批评及诗歌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有关“诗”的思想。一个人的零星点评与感悟式的表述或许称不上“思想”,然而一个时代的诗学表述汇集在一起,则大有可观。20世纪罗宗强先生开了中国大陆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先河,此后张毅先生《宋代文学思想史》获得高度评价,然而在专门领域仍大有可为。北宋诗学是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但人们往往只重视对个案或某一命题的理论探讨,孤立地看待一个诗学人物或现象,而忽视对北宋诗学发展的整体观照及对其发展脉络的梳理与论述,至今尚未有关于北宋诗学思想演变的专门论著。本书将用发展的视角,对这一领域的源流脉络进行合乎逻辑的探讨。

一宋代的独特人格及北宋诗学的总体倾向

宋人是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时代群体,他们体现着务实的儒家风范,同时也体现出潇洒的魏晋风度。他们延续着唐末五代人在个体空间里优游的处世态度,也注重用儒家情怀彰显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就这样游走于出世与入世两种情境中,频繁地切换着两种不同的人生格调,这对他们来说是如此容易,他们从不缺乏走向乐易①的契机与追求。

这种独特人格与唐末以来社会和思想环境的变化有关。在唐末以来的乱世中,佛、道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深刻,并与儒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面对外界的种种纷扰,人们往往能泰然处之,平淡地看待人生的得失和社会的转型。从创作的角度看,从晚唐起诗人便逐渐将自己局限在吟咏个人性情的狭小天地里,而与社会乱离隔离开来。他们的吟咏虽然看似平和,但常带有黯淡的色彩,这无疑是乱世中人们精神风貌的自然呈现。唐末人就是带着这种士风与诗风走入五代乃至赵宋新朝的。或许由于政权的平稳过渡,对于宋人而言,国家只是改了名号、换了皇帝而已,大臣还是那些大臣,生活还是同样的生活,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易代之际常出现的剧烈社会动荡。而随着赵宋政权日益巩固和全国统一形势逐渐形成,人们愈加感受到平和安定的社会氛围,他们着意于对山林景物的优游吟咏,抒发平和乐易的闲适情调,尽管其中往往带有装点升平的意味,官员的诗作更是如此,但从整体上说,诗人们平淡的诗歌普遍具有了乐易明朗的格调,这是宋初士风给诗歌创作带来的微妙新变。

进入北宋中期以后,宋人虽然面对政治、经济等弊端,终于进发出革弊图新、积极振作的热情,这成为当时士人生活中最突出的亮色和强音;但唐末以来儒、释、道思想融合给予士人的影响仍是根深蒂固的,一旦跌入人生逆境,宋人就立即回到对山水的吟咏和对旷达情怀的抒发当中。如苏舜钦在被罢官后说:“三商而眠,高春而起,静院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愉悦;逾月不迹公门,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消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胜绝;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答韩持国书》)范仲淹离开京城后也说:“有严子陵之钓石,……




精彩内容

北宋诗学是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以往学者大多从个案入手,孤立地探讨某个诗学现象或诗学人物、诗学作品,而忽视对北宋诗学的整体观照。《北宋诗学思想史论》从北宋诗学思想的成因、内涵、特点以及代表诗人的诗学风格及思想等方面入手,分阶段对北宋诗学的继承、发展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入阐释,完整再现北宋诗学思想的全貌。这对于北宋诗歌史的深入研究,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