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6.62 6.2折 ¥ 7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张清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0359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9702485
上书时间2024-12-13
自序 个人记忆与历史遗产?
?
引言 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上升还是下降??
一、作为先锋文学思潮的“启蒙主义”与“存在主义”?
二、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演变轨迹?
三、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四、先锋文学思潮的限度、悖论与谬误?
?
第一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第一阶段?
一、背景:社会正义的重建与人性价值的回归?
二、先锋思潮的前引:对六七十年代地下诗歌的追溯?
三、先锋的诞生:“朦胧诗潮”论?
四、、走向人性与心灵的空间:意识流小说思潮论?
?
第二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第二阶段?
一、背景:文化时代的焰火?
二、寻根思潮的发端:杨炼等人早期的文化诗歌探索?
三、寻根小说思潮的缘起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悖论与转机:寻根文学思潮论?
?
第三章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一、背景:文化哲学与现代美学思潮风起云涌?
二、观念的“爆炸”:新小说思潮论?
三、诗歌现代主义运动:“第三代诗歌”论?
四、现代主义戏剧实验?
?
第四章 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一、背景:历史理性的瓦解与困惑中的追问?
二、“第三代诗歌”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三、“新历史主义小说”思潮的演变轨迹?
四、“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
?
第五章 存在主义文学思潮:关怀的一支?
一、背景:哲学的转向与精神的蜕变?
二、追问存在的海子及其追随者的悖论?
三、先锋小说中的存在主题?
四、文化接力者的生存寓言?
?
第六章 存在主义文学思潮:思索当下生存的一支?
一、另一个背景:“从群众中回家的个人”?
二、“新写实”及其界邻者的生存图景?
三、从“新状态”到“新生代”?
四、历史蜃楼的崩溃与堕回地面的舞蹈?
?
第七章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一、背景:女权抗争的需要与结构主义的启示?
二、女性主义的诞生与“女性主义诗歌”?
三、“女性主义小说”的第一阶段:性别自觉?
四、“女性主义小说”的第二阶段:话语自觉?
?
第八章 先锋文学思潮的分裂与逆变?
一、背景:相对主义时代的文化分裂与喧嚣?
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幻象?
三、“人文精神”论辩与“新保守主义”升温?
四、文学精神的分化和个人写作的下降?
?
后记 追忆20世纪的风声?
修订版后记?
引言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上升还是下降?
这有可能是一个非常武断的逻辑设定,但某种神会的冲动,使我对这样一个逻辑充满了迷恋。虽然作为“知识”和作为“认识论”与“世界观”的“启蒙主义”与“存在主义”是完全不同的,在80年代的中国,无论是启蒙主义还是存在主义,都几乎是作为知识来进行传播的,还很难构成真正的思想要素,更难以生成具有自主意识的认识论与世界观。但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它是以最快的速度与最简单迅捷的逻辑,进入了一种知识的赛跑与观念的追新。从有如“狂飙突进”一般激进疯跑的80年代,到经历了巨大的精神震荡与文化颓败的90年代,如此含义丰富而且暧昧的剧变,假如我们要用一个宏观的思想脉络与历史逻辑来对其进行描述的话,除了使用这样一个逻辑关系,还有什么更清晰和传神到位的表述呢?
因此,这一冒险也许是值得的,如同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开头所坦言和断言的,“这部作品的中心内容就是谈十九世纪头几十年对十八世纪文学的反动,和这一反动的被压倒…….”0历史中就是如此充满了黑格尔式的正反合,也充满了悲剧性与必然的精神衰变与转折。我意识到,“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这也许不是一个我能够驾驭和说得清楚的哲学命题,但却有可能是一个最有文化和精神的辐射力、最为传神和有效的命名与表述
一、作为先锋文学思潮的“启蒙主义”与“存在主义”作为对当代诗歌运动和小说现象的某种指代,“先锋派”、“先锋文学”多年来已广为学界和批评家们所谈论。但综观已有论述,悉为对某个具体流派、群落和现象的指称,如在诗歌领域主要是指80年代后期以来具有实验倾向的青年诗歌群落,后来又有论者将之扩展延伸为包括“朦胧诗”在内的当代诗歌中的创新一族;在小说领域,“先锋派”则基本上是指1985年前后声名鹊起的马原、洪峰等人,及其后崛起的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等新潮青年作家。假如要从根部梳理这一词语,“先锋诗人”一词早在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一文中已经明确提出了,1981年还是吉林大学中文系在校学生的徐敬亚,在他的学年论文《崛起的诗群》中,就相当自觉地使用了“先锋”一词来描述“朦胧诗”的特征,指出“他们的主题基调与目前整个文坛最先锋的艺术是基本吻合的”。这里“先锋”显然是当前文学的“前沿”或“开路者”之意。兹后至迟在1984年,“先锋”一词作为一种方向和旗帜就已出现在诗歌中,这首诗即是我们在开头所引用的骆一禾的《先锋》,这里“先锋”之意显然也不是出于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比附,而是对中国当代诗歌自身“使命”的一种体认。1988年前后,“先锋诗歌”一词开始较多地为创作界和评论者所使用。徐敬亚在他的另一篇文章《圭臬之死——朦胧诗后》中将北岛、顾城、江河、杨炼、舒婷、梁小斌称为“引发全局的六位先锋诗人”,朱大可在他的《燃烧的迷津——缅怀先锋诗歌运动》一文中亦将朦胧诗传统正式“追认”为“先锋诗歌”。兹后,“第三代”的写作者也开始以“先锋诗人”自称。这样,“先锋诗歌”实际上便成了从朦胧诗到第三代的新潮诗歌的一个总称。
在小说中,“先锋派”称谓的出现似稍晚③,所指亦相对狭义,在特指马原之后的新潮实验小说时有比附于法国“新小说”的意思……
本书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学术著作,曾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很大反响,被很多高校列为当代文学专业的学习参考书。本书出版后,许多报刊曾发表文章予以评介,称其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研究的开拓之作。
本书极富个人色彩,创造性地将史料考证、作品审美分析与理论思辨结合起来,生动、深入且诗意地论证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来龙去脉、审美特征及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许多颇具学术价值的新见。
本书修订版在原作基础上,纳入了作者近年来对相关问题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可谓一次新的归纳和总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