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莫言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2.66
6.3折
¥
20
全新
仅1件
作者郭小东等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66618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0元
货号7834259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选择莫言?
《为什么是莫言》阐释莫言的文学观,解读莫言的文学与人生。
莫言的小说,充满着奇诡的想象和象征,需要精读细读,方能悟出遍布其中的隐喻暗喻戏谑反讽。人物所处的环境及性格。经莫言的艺术处理,而从现实坠入非现实的内心景象,一种充满神秘的却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幻想。由现实行为的残酷性和虚幻性所造成的魔幻现象,其实是人与现实关系的重要部分,表现了人在现实世界的另一种内心的与灵魂相关的风景与意象,是现实的一种折射射。全书由郭小东等著。
作者简介
郭小东,兔年兔月兔日兔时生,广东汕头潮阳铜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一级作家、文科二级教授。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国际中华文化学术交流协会理事长、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会长。第八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曾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广东民族学院中文系副系主任、《广东民族学院学报》主编、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曾被授予首届“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获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突出贡献奖。
第三届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目录
序 1985年的莫言
章 莫言:他在高密的地底下飞翔
第二章 莫言:他活在“我爷爷我奶奶”的世界中
第三章 莫言:他听到“透明”和“坚实”的红色
第四章 莫言:他看到了高密的歌哭
第五章 莫言:他活在酷刑之中
第六章 莫言:他陶醉于美好的想象中
第七章 莫言:他在高密的奇风异俗中穿行
第八章 莫言:他礼赞性与生命力的张狂
第九章 莫言:他的乡村就是他的世界
第十章 莫言:他戏谑反讽了沉重的现实
附录 莫言简介及主要作品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帕西拉伯克说:“在小说技巧中,我把视角问题——叙事者与叙事之间的关系——看做最复杂的方法问题。”事实上,叙事角度是19世纪以来有关叙述技巧的探讨中最热门的话题,并且已经取得不可否认的研究成果。莫言的小说能在众多大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青睐,与其独异的叙事角度不无关系。《红高粱家族》把其视角的独异性推向了极致,读者在“我”的讲述中,通过“我爷爷”、“我奶奶”和“
父亲”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生龙活虎、桀骜不驯的高密东北乡。在这里上演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大爱大恨、超越世俗的土匪之爱:为奶奶抬轿相识——三天回门时将奶奶劫走苟合——杀死单家父子——到单家做活计——不被奶奶认可——耍赖混日——出酒显胜——接纳为主人——继续土匪生涯——与恋儿同居——奶奶怒找黑眼——爷爷与黑眼拼命——奶奶原谅爷爷——奶奶抗日牺牲——爷爷为其出大殡。从这个叙事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英雄传奇和才子佳人的故事影子。但熟悉的故事情节并未导致读者的厌烦,这要归结于莫言精巧的叙事角度。它为故事情节注入了鲜活的陌生感,从而也造就了故事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红高粱家族》开头的一段话,奠定了小说家族追忆的基调。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颤,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
走,干儿。”
这是饶有趣味的一段话,讲述从“我”的追忆开始,但我并不是故事的参与者,甚至都算不上是见证者。“我”所要追忆的故事似乎和“我”
没有任何关系,但“我”却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因为一切都源于“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他们在“我”的呼唤中出场,并且按着
“我”的意志行动。“我”这个讲述人此时就是他们的化身,以绝对权威的姿态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描述着他们的感觉。故事人物和读者都没有任何反抗的权利,他们只能追随“我”的意志,做着“我”让他们做的事,知道“我”所希望他们知道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全知叙事”,叙述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有能力说出书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知道的秘密。从这段文字看来,“我”正是这样的人。但是莫言绝非如此简单,他对作家最看重的故事开头,也绝不是如此草率。事实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传统经典小说,叙述人与故事人物并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在《红高粱家族》中,叙述人“我”却是出场的,并且“我”所讲述的人物都是“
我”的长辈。莫言借助故事叙述人和故事人物间的这种血缘关系,消弭了故事的虚构性。这是“我”长辈的故事,而不是“我”凭空杜撰的故事,
“我”的存在也就决定了他们存在的真实性。在抹杀真假之问界限方面,传统的小说往往借助“有史为证”等,来强调故事来源的权威性。莫言采用这种家族追忆的叙事方式,可谓独辟蹊径。
“我”是作为故事的讲述人而存在,讲述的也自是“我”所希望读者知道的一面。但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融人故事中,“我”作为局外人必须有所克制。莫言对此的处理,是通过人物的眼睛来展现故事场景。“我父亲”的感受与见闻是这段话的焦点,也是读者认识其他人物的引线。比如,透过他的眼睛,读者知道“我奶奶”有着“高大的身躯”,身上散发着“热烘烘的香味”。莫言通过将“我”的权利下放到故事人物身上,来呈现更为真实也更为全面的故事情节。透过不同人物的眼睛,读者看到事情的不同方面,也借此了解带领他们的人物本身的性格。这样的技巧处理,在《红高粱家族》中随意可见,“父亲”、“我爷爷”、“我奶奶”、
“罗汉大爷”、“二奶奶”、“我母亲”等都曾担当过这样的角色,看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观看。
对于“奶奶”和“罗汉大爷”的私情,“父亲”是这样描述的:
父亲又想起大约七八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奶奶喝醉了酒,在我家烧酒作坊的院子里,有一个高粱叶子垛,奶奶倚在草垛上,搂住罗汉大爷的肩,呢呢喃喃地说:“大叔……你别走,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面看水面,不看我的面子也要看豆官的面子上,留下吧,你要我……我也给你……
你就像我的爹一样……”父亲记得罗汉大爷把奶奶推到一边,晃晃荡荡走进骡棚。 而罗汉大爷的记忆里,事情却是不一样的:
他惦记着十几里外的村子里,属于他的那个酒香扑鼻的院落,日本人来,烧酒的伙伴们都跑了,热气腾腾的烧酒大锅冷了。他更惦记我奶奶和我父亲。奶奶在高粱叶边给他的温暖令他终身难忘。
事情的缘由通过不同人物的讲述得以呈现,却又只是模模糊糊、似真似幻的解说。不同的视角在展现事情全貌的同时,也带来了真假难辨的困惑,但这在艺术上并非是一个难题。恰恰相反,朦胧之美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也就使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P17-20
精彩内容
在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看来,莫言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与作品翻译传播有很大关系。“翻译联通了各国文学,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的概念。”而“文学质量是专享的标准”。文艺批评家郭小东则从多方面多角度,颇为全面地评析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