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69 6.3折 ¥ 6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庄涛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7932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9221369
上书时间2024-12-12
版权信息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三螺旋理论
第二节 资源整合理论
第三节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第四节 协同创新理论
第三章 三螺旋动态整合机制模型构建
第一节 三螺旋中的创新主体
第二节 三螺旋资源整合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三螺旋风险管控机制
第四节 中国的三螺旋模型及整合机制
第五节 中国三螺旋协同创新案例研究
第四章 中国官产学三螺旋关系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三螺旋模型与算法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第三节 基于时间序列的三螺旋实证分析
第四节 基于行业分类的三螺旋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五章 中国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四维关系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三螺旋模型拓展
第二节 三螺旋算法拓展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基于互信息的三螺旋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中国官产学三螺旋国际合作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三螺旋国际合作模型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三节 基于SCI论文数据的三螺旋实证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七章 高技术产业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假设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第三节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扩散和应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被看成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日益表现出多领域、多机构、多地区融合的特征,创新所需知识和技术日益增多,创新过程趋于复杂,依靠企业、大学或者政府一方的力量难以实现科技的重大突破,因此,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企业和政府(又称“官产学”)三方在创新中的协作与互动关系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国学者针对这一领域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1995年,由美国学者埃茨科威茨(Etzkowitz)和荷兰学者莱特·雷德斯道夫(Loet Leydesdorff)提出了用以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官产学之间新型互动关系的三螺旋理论。该理论认为,官产学三方在创新过程中紧密协作、互动补充,每一方都表现出另外两方的一些功能,同时又保持自己独立的身份,强调三者角色的相互渗透,偏离自身角色越多的组织就越能够成为创新系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官产学的交叠部分构成了创新系统的核心,三方互动,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创新螺旋不断上升。
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20年里,世界各国为了推动本国的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继兴起了构建以“官产学研三螺旋协同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热潮。三螺旋协同创新对国家、区域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层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政府组织了2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研究机构共同研究,成功地实施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在区域层面,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快速转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后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信息工业基地“硅谷”,这也开创了大学、企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模式。在企业层面,有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与大学和政府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与科技优势、政府的政策与资金优势,实现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有效融合,提高了科技创新效率。
三螺旋理论为平衡官产学三方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三者之间平等互动、紧密联系的合作关系。但对于如何找到合作各方的利益诉求点、激发合作热情、建立有效的关系联结、提高合作创新效率等问题却难以解决。而实现合作各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官产学研各方资源复杂不一,需要在特定区域、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合理、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各要素,促进创新资源的流动与扩散,并能够被创新主体迅速消化、吸收,产生整体涌现性和聚合能动效应。各方资源要素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动态调节、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从而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资源整合是对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分类、吸收与配置、激活与融合,使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价值性和可利用性,并激发出其创新能力的复杂动态过程。资源基础观认为,如果企业获得了稀缺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以及难以替代的资源,就会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潜力。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要对所获得的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近几年来,有关如何有效整合各方创新主体的科技资源、提高合作创新效率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伊丽莎白(Elizabeth)等认为,资源整合应该从企业与外界的互动性方面进行考量,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创新资源是较为有限的,只有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吸收利用其他创新主体如大学、政府提供的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张公一和孙晓欧认为,科技资源整合过程与整合能力通过扩散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知识经济形势下,从资源整合的视角对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找到全面整合官产学各方科技创新资源的解决方案,为推动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发展,自1992年4月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产学研合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又明确提出了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然而,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往往遇到诸如创新成果难以转化、融资渠道不畅、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政府、科技中介、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而三螺旋理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中国产学研合作形式也开始逐渐向“三螺旋协同创新”演变。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中,更加注重各个行业、机构、区域在创新中的融合与协同,因此,新形势下官产学研(即“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简称)协同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实践,中国的协同创新体系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在第28位,比2013—2014年度上升了1位,不过中国在金融市场发展、科技创新和市场效率三个单项领域的排名有所下降,这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整体竞争力。中国正在成为更具创新性的新兴经济体,但还不是创新强国。与官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指标包括研究机构的质量、公司的研发投入、产学合作研发、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每百万人中专利合作协议,中国分别排在第44位、第24位、第35位、第46位和第38位。可以发现,中国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指标排名普遍滞后于全球竞争力的排名。其中,官产学研研发投入滞后于企业研发投入,说明企业对协同创新重视还不够。在一些重大的前沿科技领域,中国的创新主体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较少,主要依赖于技术引进,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都要支付大量的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用。
该书从资源整合的视角研究三螺旋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致力于建构适合中国情境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理顺大学、企业、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关系、提高创新效率提供理论指导。首先将资源整合理论引入到三螺旋协同创新的研究中,构建起三螺旋动态整合机制的研究框架,通过对其动力机制、风险机制的研究来诠释资源整合对三螺旋创新系统提升的内在作用;然后运用三螺旋算法对中国三螺旋主体大学、企业、政府在创新中协同的紧密程度及资源整合程度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包括中国大学、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在内的四维协同创新模型,通过三螺旋算法的拓展,对四维主体在协同创新中的互动关系与发展态势进行实证研究;再对中国大学、企业、政府参与国际合作中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用互信息来考查中国三螺旋主体在国际协同创新中的紧密程度;最后通过对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找到提高协同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以及三螺旋持续上升的内在动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