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日记(犹太女孩二战来华避难纪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日记(犹太女孩二战来华避难纪实)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37 6.3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厄休拉·培根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39957

出版时间2021-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10784490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还原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犹太女孩眼中的老上海形象。书中有珍贵插图,保留了那个时代上海的原始风貌。
二战犹太人逃亡纪实。虽然他们的经历无法与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相提并论,但是人们长期多关注集中营,对当时逃亡中国上海的犹太群体缺乏必要的关注,本书即弥补了这一不足。

商品简介

  1939年,第三帝国对德国犹太人的生活逐渐收紧了铁腕政策。多数西方国家不愿卷入欧洲动荡局势,对犹太移民关闭了大门。逃离希特勒残暴政权的中欧难民数以万计,他们把对自由的希望寄托在了上海--这个*能够接纳他们的开放港口。11岁的厄休拉˙培根就是这样一位难民,她和父母历尽艰辛逃脱了党卫队的控制。从他们生长于斯的家中出发,辗转13000千米,目睹了同行旅客的被捕,终于抵达了上海。没想到,抵达之后却发现,纳粹势力的长臂已经伸向了中国。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回忆录中,作者讲述了她在上海这个拥挤而缺乏保障的避难所里的挣扎:从随后发生的日本占领到紧张激烈的自卫时刻,从有针对性的盟军空袭到协助营救被击落的美国机组人员。……带我们回到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历史情境中。



作者简介
    厄休拉·培根,1939年,厄休拉˙培根和父母逃离纳粹德国,与18000名中欧难民一起抵达中国上海。这家人在日本控制的贫民区度过了战争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她在上海的时候,与一位年轻的难民结了婚,并于1947年来到美国,在丹佛定居,养育了两个孩子,实现了她的美国梦。现如今,厄休拉举办演讲、并经营着写作与出版的工作室,经常在妇女会议和其他教育活动中发表演讲。

目录
《上海日记(犹太女孩二战来华避难纪实)》无目录

内容摘要
     “吱——”轮胎剧烈地摩擦地面,发出了尖锐的刹车声,皮靴纷乱地踩踏在鹅卵石的小路上,紧接着,雷鸣般的拳头砰砰砰地砸在了大门上,这些嘈杂的响动在这个下着雨的三月清晨把我们全家人都惊醒了。伴随着刺耳、喧闹的声音,沉重的脚步踏着楼梯朝我父母的住处走去。 他们是来找我父亲的吗?恐惧袭上了我的心头。 在前一天里,我的父亲瓦蒂,被迫签字把他的生意转让给了盖世太保,据我们忠诚的管家洛塔尔的描述,他在理发店里愤怒地咒骂那些该死的纳粹——声音大到全世界都能听得到。听见这些话的人把他出卖给了警方。出卖者甚至可能就是老理发师本人,他给我父亲打理了二十多年的头发。但是,在那些日子里,忠诚轻易就会变质,老朋友可以反目成仇,其他人也都彼此故意疏远。 阿曼达小姐一边着急忙慌地把长袍的腰带扎在腰间,一边在黑暗中冲进我的房间,不由分说地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她拉着我的胳膊,发了疯一样地冲向那个又大又旧的衣橱,把我拖了进去,然后轻轻地关上了我们身后的柜门。她伸手穿过衣橱里挂着的衣服,摸索着把衣橱背后暗间前的隔板推到一边,然后和我一起挤了进去,很后再小心地把外面弄乱的衣物重新整理好,拉上隔板。这个暗间是我小时候玩捉迷藏的地方,它的空间如此狭小,差点儿就容不下我们两个人了。 她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急切地说道:“嘘!嘘!不要出声。” 阿曼达小姐做我的家庭教师已经有七年多了,她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伙伴,我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牢固的情感纽带。我能感觉到她那纤细的身体在颤抖,她和我一样,也很害怕。恐惧燃烧着,把我的喉咙抓得紧紧的。就算她不警告我,我也不可能发出一点儿声音。大人们带着恐惧眼神低声议论的所有事情,几个月来让我们的生活失去色彩的所有事情,正在变成现实。 盖世太保来找我的父亲了。 传入耳中的嘈杂人声越来越喧嚣,凌乱的脚步声匆忙地下了楼梯,往门口退去;接着前面的大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整幢房子就像一座墓穴,到处都回荡着这沉重的声响。接下来,我听见了引擎发动的轰鸣,一辆汽车驶离了铺满沙砾的小路,通向高高的铁门,然后消失在了狭窄的乡间小道上。 随之而来的静默,在某种程度上比适才野蛮的入侵更让人难以忍受。我们沉浸在无边无际的静寂中,好像这幢房子已经死了。 我们从藏身之处爬了出来,冲过宽阔的走廊,来到二楼另一头我父母居住的侧厅。我们没有敲门。玛蒂坐在梳妆台前,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眼中一片茫然,声音喑哑。 “他们把你父亲抓走了……带到盖世太保的某个总部去了。我只知道这么多。我给你的叔叔埃里希打过电话了。”她犹豫了一下,说道,“他还好,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他跟我保证说他有办法,知道怎么处理这事。情况还不算太坏,毕竟他有很多朋友。我们得赶快把你父亲救出来。” P1-2

主编推荐
? 还原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犹太女孩眼中的老上海形象。书中有珍贵插图,保留了那个时代上海的原始风貌。? 二战犹太人逃亡纪实。虽然他们的经历无法与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相提并论,但是人们长期多关注集中营,对当时逃亡中国上海的犹太群体缺乏必要的关注,本书即弥补了这一不足

精彩内容
    1939年,第三帝国对德国犹太人的生活逐渐收紧了铁腕政策。多数西方国家不愿卷入欧洲动荡局势,对犹太移民关闭了大门。逃离希特勒残暴政权的中欧难民数以万计,他们把对自由的希望寄托在了上海——这个唯一能够接纳他们的开放港口。
    11岁的厄休拉·培根就是这样一位难民,她和父母历尽艰辛逃脱了党卫队的控制。从他们生长于斯的家中出发,辗转13000千米,目睹了同行旅客的被捕,终于抵达了上海。没想到,抵达之后却发现,纳粹势力的长臂已经伸向了中国。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回忆录中,作者讲述了她在上海这个拥挤而缺乏保障的避难所里的挣扎:从随后发生的日本占领到紧张激烈的自卫时刻,从有针对性的盟军空袭到协助营救被击落的美国机组人员……

媒体评论
还原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犹太女孩眼中的老上海形象。书中有珍贵插图,保留了那个时代上海的原始风貌。
  二战犹太人逃亡纪实。虽然他们的经历无法与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相提并论,但是人们长期多关注集中营,对当时逃亡中国上海的犹太群体缺乏必要的关注,本书即弥补了这一不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