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45 6.3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美)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编]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23763
出版时间200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1758641
上书时间2024-12-12
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 1945-),耶鲁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被称为战后非常享有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之一。他脱颖于富有历史、哲理思考传统的英国国际关系和战略学界,以《大国的兴衰》等著作显著地丰富了对现代国际关系与国家对外战略的微观探究和宏观认知,体现了对战略与其多方面环境的深刻理解,并且以出众的总体展示能力和恢宏文才,打动了从国务活动家到一般学人甚至普通公众在内的无数读者。
1991年主编出版的《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构成他的杰出成就之一,因为本书近乎里程碑式地代表了大战略理论思想在当代的首要关键性发展。
时殷弘,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A岗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参事。曾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美国密执安大学公共政策访问讲授教授和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访问讲授教授。
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国际关系史、战略理论和战略史、当今国际政治、东亚安全、中美两国对外政策研究。已出版著作18部、译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640余篇,其中许多有较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影响。
第一章 战争与和平中的大战略:拓展定义
第一部分 英国战争方式
第二章 同盟、包围和消耗战:西班牙继承战争中的英国大战略(1702-1713年)
战略形势
英国的目标
英国为实现其目标的战略
执行方面的困难
战略实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结论
第三章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战略
第四章 丘吉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联盟战略
思想准备:《世界危机》和《马尔博罗》
联盟战略的诸层次
同等的伙伴
英帝国
较次要的盟友和中立国
敌国
平衡战略
第二部分 大陆强国的大战略
第五章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
第六章 调控衰落:奥利瓦雷与西班牙帝国的大战略
前提假设和态度
政策和问题
结论
第七章 目标有限的总体战:对德国大战略的一种解释
第八章 军备和同盟:1914-1940年的法国大战略和政策
第九章 苏联大战略的演变
第三部分 美国与大战略
第十章 当今和未来的美国大战略:学习欧洲经验
撰稿人简介
致谢
《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
可是在1914年,战后要做什么的问题极少被提出来考虑。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随德军不可抗拒地横扫法国和比利时,问题在于如何避免战败;接着,是如何在战场上打败这些军队。英国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它怎么能够在与法俄两国结成的同盟框架内,最好地促进实现这个目标。
1914年,规模甚小的英国陆军,包括其所有高级参谋人员和指挥官,几乎统统被派往法国,在那里它对挡开灾难起了显著作用。参谋本部的估计是正确的:所预期的大会战确实发生了,若无英国远征军在第一次伊普雷战役中所作的贡献,它们本来很可能打败。事实上,这些会战仍然不是决定性的。这一结果(或者宁可说无结果)加强了英国战略家中间的传统派。如果战争像目前显然正在成为的那样旷日持久,英国就应当如同在先前的各次战争中那般限制它的陆上义务,主要在海上施展其力量。这将使它能够封锁德国,保持它往外部世界的供应线畅通,逐渐加强财政和经济实力,以此像在先前的同盟战争中那样帮助大陆盟国,并且灵活地使用有限的军事能力,那是它的“制海权”将使它能够做的。
这很可能就是陆军国务大臣、英国最杰出的军人吉青纳勋爵所抱的观点,他在战争的早先月份里是实际上的军事独裁者。由于他未曾写下任何东西,也未同他的内阁文职同僚或陆军部内的参谋本部讨论过自己的计划,我们无法确信无疑。吉青纳肯定预计战争将持续三年之久。他打破了所有先例,征召一支志愿陆军,那最终将数达100万人以上。然而,不清楚他最后要用这支军队来干什么,而且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无论如何,至少两年内它不会准备就绪以投入行动。对吉青纳的意图有一个最可信的解释,系由戴维·佛伦奇提出。根据这一解释,吉青纳估算到英军在两三年时间内更臻其有效实力的顶峰时,敌方兵力和盟国兵力都将打得无可补充。到那时,英国人以其自身力量相对无损,将处于一种能保证获得最好地护卫自身利益的和平条件的地位,并且不致以业经受到根本削弱的状态出来对抗他们的传统敌手。
在支持这一解释方面,必须记住吉青纳是一位帝国军人,以扩展和捍卫大英帝国度过他的整个军人生涯。1892-1899年作为在埃及的英军总司令,他的主要长期敌人是法国人,1899年在法绍达对抗并压倒了法军。1902-1909年作为在印度的英军总司令,他投身于组织在次大陆的英国和印度军队,准备对俄战争。在他看来,同这些强国的同盟只能被视为暂时的:随德国威胁的消失,老的竞争肯定将重演,英帝国必须被置于有利地位来对付它们。
自16世纪以来,避免以帝国利益为代价大规模投入欧陆战争这一愿望,一直是英国战略思维中的一个成分;吉青纳会在他的内阁同僚中间找到许多支持,支持他不乐意将新的部队在绝对必需之外哪怕稍微快些或多些地投入法国。因而,他和他们很容易听得进关于这些部队在其他什么敌方可以有利可图地加以使用的提议。最具吸引力的提议是由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于1914年11月提出的,即它们应被用作一支两栖兵力的一部分,打通达达尼尔海峡,夺取君士坦丁堡,将士耳其踢出战争。丘吉尔一提出这个建议,他的内阁同僚们便群起支持。他们声称,这样的一记重击将给身受巨大压力的俄国盟友带去直接的帮助,因为它将使其土耳其敌手从高加索前线分兵,并且为盟国对俄供应开通其黑海港口。它还将在巴尔干地区吸引盟友,尤其是保加利亚和希腊,从而给身受更大压力的盟国塞尔维亚提供救援。而且,土耳其的失败将使英国不仅能通过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立足点来保护它在埃及的地位,还能扩展它在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的影响,那里丰富的石油蕴藏已经被视为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
这样一场战役的战略好处看来确实如此富有吸引力,以致没有人太担心战术上的困难。因而,派去夺取达达尼尔海峡的兵力以这么一种方式来领导和装备:仿佛是为了对一个文化落后、技术低劣的敌手——如同1882年时的埃及人——进行一场旧式的殖民地远征。结果是惨遭灾难。达达尼尔战役的失败如同此后西线攻势的败北,太清楚地显示了:不管战略目标构想得多好,它们只能依靠战术上的成功来达到。战略规划必须不仅由政治目的决定,也由可得的军事工具的有效性决定。无论如何,达达尼尔战役的战略原理本身大成问题。将土耳其从战争中踢出去不会影响德国的基本力量。巴尔干中立国在其政策方面,受俄德两国争雄的东线战场的事态进程影响,甚于受地中海地区发生的任何事情影响。而且,即使协约国在巴尔干站住脚,它们的后勤困难也会将其置于一种相对于德国的决定性劣势,就像它们几个月后在使一支部队在萨洛尼卡登陆时确实发现的那样。决定性战区、能够在那里输掉或赢得战争的战区,是东线和西线战场。
……
《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首次非常明确地提出:大战略不仅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平时,只要一国有其根本的政治目标,就应当有为之服务的大战略,就大战略而言特别重要的是,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须争取实现目的与手段之间深思熟虑的平衡。保罗·肯尼迪本人撰写的纲领性的首章尤其具有理论重要性。
同等重要的是,《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还组合了迈克尔·霍华德、约翰·H.埃利奥特、阿瑟·费里尔、埃利奥特·A.科恩、康多莉扎·赖斯等著名战略史家的相关论文,大战略研究的时空范围开始大为扩展,从传统的欧洲到全球,从古罗马和现代初期的西班牙到当代的美国和苏联。大战略的理论思想因此更为充实、精细和具有说服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