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78 6.3折 36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敦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95583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7833130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
1.1.1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3
1.1.2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
1.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含义与特点 8
1.2.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含义 8
1.2.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 8
1.3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9
1.3.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 9
1.3.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任务 10
1.4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 12
1.5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13
1.5.1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13
1.5.2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 15
1.6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15
1.6.1 存在的问题 16
1.6.2 发展思路 16
思考与练习 17

第2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9
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 20
2.1.1 教学目的 20
2.1.2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20
2.2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内容和要求 21
2.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 21
2.2.2 信息技术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2
思考与练习 30

第3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 31
3.1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32
3.1.1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 32
3.1.2 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33
3.1.3 信息技术课的一般学习过程 35
3.2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36
3.2.1 现代性特点 36
3.2.2 实践性特点 37
3.2.3 工具性特点 38
3.2.4 应用性特点 38
3.2.5 文化性特点 39
3.3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 40
3.3.1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40
3.3.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0
3.3.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41
3.3.4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42
3.3.5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43
3.3.6 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44
3.3.7 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45
3.3.8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45
思考与练习 46

第4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47
4.1 教学方法概述 48
4.1.1 教学方法的概念 48
4.1.2 教学方法的分类 49
4.1.3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 49
4.2 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 50
4.2.1 讲授法 50
4.2.2 谈话法 51
4.2.3 讨论法 52
4.2.4 自学指导法 52
4.2.5 演示法 53
4.2.6 实验法 54
4.2.7 练习法 54
4.2.8 教练法 55
4.2.9 范例教学法 56
4.2.10 项目教学法 59
4.3 教学方法的改革 61
4.3.1 发现法 61
4.3.2 启发式教学法 62
4.3.3 程序教学法 63
4.4 教学方法的优化 64
4.5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65
4.5.1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66
4.5.2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 66
4.5.3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66
4.5.4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70
4.5.5 自主式学习模式 73
4.5.6 合作式学习模式 75
4.5.7 探究式学习模式 77
4.5.8 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 81
4.5.9 WebQuest教学模式 85
4.5.10 游戏式教学模式 89
4.6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91
4.6.1 教学方法的选择 91
4.6.2 教学方法的评价 92
思考与练习 93

第5章 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学手段 94
5.1 现代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95
5.1.1 现代教学手段 95
5.1.2 现代教育技术 95
5.2 电化教育 97
5.2.1 电化教育的作用 97
5.2.2 电化课的教学 99
5.3 计算机辅助教学 100
5.3.1 CAI系统的构成 101
5.3.2 CAI的特点 102
5.3.3 CAI的教学模式 102
5.3.4 CAI课件的设计 103
5.3.5 积件 105
5.4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107
5.4.1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 108
5.4.2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 108
5.4.3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 108
5.5 远程教育 109
5.5.1 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支持 109
5.5.2 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 110
5.5.3 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 110
思考与练习 111

第6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112
6.1 教学设计 113
6.1.1 教学设计 113
6.1.2 备课 118
6.2 教学过程 126
6.2.1 教学过程的概念 126
6.2.2 教学过程的结构 127
6.2.3 教学过程的作用 127
6.2.4 教学过程的实施 128
6.2.5 教学过程的优化 128
6.3 课堂教学 129
6.3.1 课堂教学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30
6.3.2 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131
6.3.3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32
6.3.4 课堂教学的艺术 133
6.4 如何说课 135
6.4.1 说课的概念 135
6.4.2 说课的意义 135
6.4.3 说课的特点 136
6.4.4 说课与上课的异同点 136
6.4.5 说课的功能 136
6.4.6 说课的类型 137
6.4.7 说课的原则 137
6.4.8 说课的要求 138
6.4.9 说课的内容 138
6.4.10 说课的评价 140
6.5 实验教学 140
6.5.1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40
6.5.2 计算机实验的分类 141
6.5.3 计算机实验的组织实施 142
6.5.4 计算机实验的考核 143
6.6 课外工作 143
6.6.1 加强课外辅导工作 143
6.6.2 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 144
6.6.3 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145
6.7 教育实习 147
6.7.1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 147
6.7.2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要求 148
6.7.3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 149
思考与练习 149

第7章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 151
7.1 概念教学 152
7.1.1 概念概述 152
7.1.2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52
7.1.3 概念间的关系 153
7.1.4 概念的定义 154
7.1.5 概念教学 155
7.1.6 附:参考教案 159
7.2 操作命令教学 160
7.2.1 命令概述 160
7.2.2 命令的教学设计 161
7.2.3 命令教学的注意事项 161
7.2.4 操作类的教学设计 161
7.2.5 附:参考教案 162
7.3 程序设计教学 163
7.3.1 程序设计概述 163
7.3.2 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 164
7.3.3 程序设计教学 166
7.3.4 附:参考教案 174
思考与练习 176

第8章 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 177
8.1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78
8.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178
8.1.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80
8.2 能力的培养 181
8.2.1 能力概述 181
8.2.2 自学能力的培养 183
8.2.3 操作能力的培养 186
8.2.4 编程能力的培养 189
8.2.5 思维能力的培养 191
8.2.6 创造能力的培养 194
8.3 信息素养的培养 197
8.3.1 信息素养的概念 197
8.3.2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198
8.3.3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 200
思考与练习 201

第9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203
9.1 教学评价概述 204
9.1.1 教学评价的意义 204
9.1.2 教学评价的功能 204
9.1.3 教学评价的原则 205
9.1.4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特点 205
9.2 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分类 207
9.2.1 教学评价的内容 207
9.2.2 教学评价的分类 208
9.3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209
9.3.1 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 209
9.3.2 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评价 212
9.4 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13
思考与练习 215

第10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 216
10.1 教学研究概述 217
10.1.1 教学研究的特点 217
10.1.2 教学研究的类型 218
10.1.3 教学研究的原则 218
10.1.4 教学研究的过程 219
10.2 教学研究的方法 220
10.2.1 历史研究法 220
10.2.2 文献研究法 220
10.2.3 观察研究法 222
10.2.4 调查研究法 222
10.2.5 实验研究法 224
10.2.6 个案研究法 225
10.2.7 行动研究法 225
10.2.8 校本研究法 226
10.2.9 质的研究法 227
10.2.10 人种志研究法 227
10.2.11 德尔菲专家法 228
10.3 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229
10.3.1 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 229
10.3.2 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 230
10.3.3 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参考课题 230
10.4 教学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 231
10.4.1 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本结构 231
10.4.2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本要求 233
10.4.3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常见问题 234
10.4.4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注意事项 234
10.5 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37
10.5.1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地位的探讨 238
10.5.2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的探讨 238
10.5.3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基础的探讨 239
10.5.4 关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形态的探讨 239
10.5.5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40
10.5.6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探讨 240
10.5.7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探讨 241
10.5.8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 241
10.5.9 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 242
思考与练习 242

附录A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初一至初三年级) 244
附录B 教案(教学设计)5例 258
附录C 说课稿3例 271
附录D 报刊目录 277
附录E 网址目录 279

主要参考文献 282

主编推荐

  期待有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形成;
  期待有更多的教学名师、教育家产生;
  期待有更多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著作问世;
  期待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待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就。
 

精彩内容
本书是多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多年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成果,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含义与特征、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和内容、教学特点、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工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等内容。
  为使“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编者提供了本书的教学辅助资源,并发表在人民邮电出版社教学服务与资源网(http://www.ptpedu.com.cn)上,免费供老师与学生下载。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学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的教科书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人员和其他学科教研人员的参考书。其他计算机应用人员也可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和裨益。

媒体评论
周敦主编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从专业思想到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原则,从教学手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案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技能,从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从智力能力到信息素养,从教学研究到论文写作等等,都提供了众多关于万法的知识和操作的万法。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既注意进行教材教法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学科素材和教学资源。书中正文和附录提供足够的、比较典型和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采用了“方法”加“范又”的案例式的编写方式,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