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厚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山厚土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18 6.2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海江霖著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4164370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2968845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海江霖,本名海江林,男,蒙古族,1954年12月生,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民族文学》《草原》《芳草》等刊物上发表小说近百万字。短篇小说集《码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合作拍摄的电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曾在中央六套播出。



内容摘要

第一章

陈石匠名叫陈顺,十岁那年跟父亲从阜新来到巴拉格歹这片土地。父亲一见到这片黑土地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戚一样激动得热泪盈眶,双手捧起一把土,跪在地上向东方磕了三个头,这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土地了。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大兴安岭脚下,大兴安岭就像一道绿色的屏风,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绵延四百多公里,横卧在这片土地上。望着这片土地,父亲自言自语地说:“就是饿死也不走了,在这里扎根。”那时,巴拉格歹也就十几户人家,父亲是阜新玉雕艺人,能雕人物、动物、烟嘴、鼻烟壶和各种首饰。据父亲说,他是跟清朝的一位高人学的艺,后来受战乱等影响,到了陈石匠这一辈,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演进导致阜新玉雕的活计慢慢萎缩,社会的需求由精细的奢侈品慢慢转向了粗糙的石刻品。父亲到铁匠炉捻了一把钢钎,连同家里的一把铁锤交给陈石匠,把自己的玉器工具收起来装进一个帆布袋压在了箱底,要陈石匠学习石刻技术。陈石匠对父亲的决定没有反对,他虽然不爱好岫玉和玛瑙雕刻,但对石刻很感兴趣。他喜欢那种粗糙豪放的手艺,既能使上劲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父亲把自己背来的岫玉卖给了老地主赵凤林的父亲,买下了他的三亩地,安家落了户。父亲起早贪黑地干活,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直到陈石匠二十岁时,为陈石匠娶了媳妇,生活才算安定了下来,可父亲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有一天,父亲一病不起,去世前把陈石匠叫到跟前,声音微弱颤抖地说:“我死后就把我埋到地头的荒地上吧,一定要深深地埋。"

父亲病重期间,陈石匠默默为父亲做了一副石棺。父亲去世后,村里人揭开石棺上的炕席后震惊了,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石棺,无论从造型和做工上看都是完美无缺的,而且石质也好,没有一丝裂纹,石棺两侧雕刻着精美的飞禽走兽,人们说不出这些飞禽走兽的名字,暗暗佩服陈石匠竟然有这么好的手艺和这么大的心劲。陈石匠按照父亲的遗愿选择了自家地旁边的一块荒地,挖开一米多深的黑土,把父亲安葬在了黑油油的土地里。他理解父亲的心思,父亲想永久地守着这片黑土地。安葬完,他在父亲的坟前立了一块石碑,这是他第一次做石棺和石碑,也是他石匠生涯的开始。从此,他像父亲一样早出晚归,拼命干活。陈石匠的媳妇既勤快又节俭,为了养家糊口,两口子除了起早贪黑干活就是起早贪黑干活,没有别的出路。冬天的时候,他就把石头搬到外屋,有时一干就是一夜,“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吵得媳妇睡不着觉,便抱怨道:“这三更半夜的,你让不让人睡觉了?”

“我这不也是为了多挣钱吗?没有钱,咱咋活?”他说完仍然凿着。

这“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以它特有的节奏飘荡在幽暗的夜里,仿佛是一支幽怨的乐曲在陈石匠家演奏着,这种使人无法入睡的声音在他们家每个人的心里都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时间飞快,一晃大儿子陈满金十七岁了,长得水水亮亮一表人才,是屯里数一数二的俊小伙。陈满金上边还有一个姐姐,嫁到了离家八十多里外的王爷庙。他身下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最小的弟弟才一岁多,家里除了父母再没有别的劳动力了,陈满金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五月初,大兴安岭的西南坡暖暖的没有一丝的风,归流河边的柳树枝柔软起来,枝条上冒出了老鼠尾巴似的毛茸茸的嫩芽,土地也松软起来。由于开犁早,苞米籽埋到地里半个多月的时间,绿中带紫的小苗就在土坷垃下、在茬子边、在垄台上七扭八歪地拱了出来。有的小苗在手指盖大小的土块压着下,差一点点就抬起了弯曲的叶片,那些钻出来的喇叭筒似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抖动着,好像在欢笑,又像在招手。不远处归流河的河面上积攒了一冬的黑土和枯黄的树叶被河水冲得无影无踪了,只有少数被粘在岸上的苞米叶连带一些杂草还被埋在土里,那些露在土外的苞米叶在风的作用下还能发出乐器般的声音。河水变得一天比一天清亮起来,成千上万条乌黑油亮的泥鳅在岸边浅水的细泥里扭动着身体,钻来钻去,永远不知道疲劳。偶尔有一两条白亮亮的小鱼在河的中央跃起,使原本寂静的水面有了一种生命的响动。

看着小苗都钻出了地面,陈石匠的心里就像长了草似的,每天往地里跑两三趟,他想早早把地铲出来,不能等到下过了雨,那时候地里的草就会猛长起来,土地也板结了不好铲。

这天早晨。他终于等不住摘下了挂在仓房的锄头。

老伴说:“你疯了,全屯子看谁家铲地了,小苗还没离开地皮呢。”

“管别人干啥,没人铲咱就不能铲了啊!”陈石匠吃完饭自己先走了,走到院子里又折回来说,“一会儿满金醒了就叫他过去吧。”

他来到地里,这三亩地离归流河边不远,是全村最好的土地,他看着这些小苗心情特别好,田野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真想吼上两嗓子,可他看着满地的小苗还是把这念头咽了回去。他弯下腰把锄头伸出去,一下一下地拽着。锄头插进地头硬邦邦的黑土里,他要先把地头的草铲干净了,然后再铲地里的苗。俗话说得好:“铲地铲地头。”

……




主编推荐

“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入选作品,以无数真切鲜活的声音,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温度、有厚度的内蒙古故事。这些作品从内蒙古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来,从当代中国、内蒙古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精彩生活的细节中来,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相统一,歌颂无数创造历史的人们。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高山厚土》。



精彩内容

本书以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在乌兰浩特成立为背景记述了当时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当地的斗争历程,也展示了一幅东北农村劳动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小说以陈石匠一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展开情节,作者笔下发生的许多动人的故事令人揪心。当时的东北农村除了有国民党的部队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在活动。老实巴交的陈石匠家的几个孩子当中,老二陈满银和女儿陈满玉跟随共产党参加了革命军队,老大陈满金本想有所作为为父亲争光,却阴差阳错地做了土匪。小说的结尾写出了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力量的壮大和陈满银、陈满玉在革命队伍中的历练和成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