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顶层设计18问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0.61
6.4折
¥
32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凤林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36067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8541306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凤林,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上海市嘉定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1958年生,16岁中学毕业“上山下乡”,当过“知青”,做过山村教师。1978年参加高考,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复旦大学―BI挪威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德育管理实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市德育协会理事、上海市嘉定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嘉定区靠前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
从事教育工作36年,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物理课堂小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3个重量课题及“中青年教师培养‘1369’工程研究”等3个嘉定区重点课题。“勿离手”实验教学,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著、主编《班主任攻略》、《公民道德修身课程》、《物理大视野》等教育书籍13部,在《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教育》、《上海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30多篇。
目录
前言: 学校德育需要顶层设计
**章 学校德育目标的顶层设计
第1问: 现行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是什么?
问题分解1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是一回事吗?
问题分解2 现行的中小学德育目标究竟是什么?
第2问: 德育目标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
第3问:学校德育目标顶层设计的切入点是什么?
[案例分享] 和成事 慧泽人——现场解析初级中学的德育目标
第二章 学校德育内容的顶层设计
第4问: 学校德育内容该“教什么与学什么”?
问题分解1现行的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内容有哪些?
问题分解2 德育内容的规定还存在那些不足之处
第5问:设计“接地气”的德育内容要遵循哪些原则?
第6问 :如何进行学校德育内容的顶层设计?
【案例分享】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品质 文化德育彰显学校特色
第三章 学校德育途径的顶层设计
第7问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问题分解1 什么事学校德育途径?
问题分解2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第8问: 学校德育途径顶层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第9问 :如何进行学校德育途径的顶层设计?
【案例分享】立足学生发展的校本德育课程建设
第四章 学校德育方法的顶层设计
第10问:方法与手段是一回事吗?德育方法**多样性,我们要如何来顶层设计德育的*基本方法?
第11问:德育方法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第12问:如何进行学校德育方法的顶层设计?
【案例分享】务本求实 构建魅力德育
第五章 学校德育管理的顶层设计
第13问:从管理哲学到管理科学,再回到管理哲学,厘清德育管理顶层设计的“管”与“理”的含义?
第14问:德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特点决定着德育必须坚持方向性、整体性、民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而作为“众人之事”的学校德育管理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第15问:如何进行学校德育管理的顶层设计?
【案例分享】以“崇善·尚美·蕴思”为导向培养阳光少年
第六章 学校德育评价的顶层设计
第16问:德育目标是让学生到哪里,德育活动过程是让学生怎么到哪里,德育评价则是看学生到没到哪里?什么是德育评价?德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德育评价顶层设计的内涵?
第17问:德育内涵外延的丰富性和德育过程的长周期性、多维性,使德育评价变量因素多,过程复杂,效度难以把握。德育评价的要把握好目的性与一致性、科学性与人文性、过程性与结果性、整体性与个体性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特点,那么学校德育评价的顶层设计原则?
第18问:如何进行学校德育评价的顶层设计?
【案例分享】开展学生人生导航 培养全面发展学子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案例分享】和成事 慧泽人——现场解析初级中学的德育目标
? 德育现场
上海市延河中学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公办初级中学,是普陀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
学校以“智慧地教,成功地学,和谐地成长”为核心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和慧”文化,即“和成事,慧泽人”,并将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的“和慧”精神渗透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以“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为引领,以“优化教师教育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研究为龙头,以优化校本德育机制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人格健全、智力健睿、体格健康、艺文促长”适应社会的“成功者”。
?理性思考
没有目标,哪来劲头?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管理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目标。”可见,目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如果我们能在工作中重视目标,并利用目标进行管理,便可提高效率,获得满意的成效。
目标管理法是美国彼得?德鲁克提出用于企业绩效管理、考核管理者对组织的贡献的方法。所谓目标管理,是以确定目标为中心,安排达到目标的程序,制定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
借用于学校管理,德育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就是学校领导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结合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充分调动学校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共同制订出学校德育发展的总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与个人,明确各个部门、个人的职责,并以实现目标的绩效来评估和决定部门、个人的贡献和奖励报酬,以实现学校发展的管理过程。
一、目标管理的特征与价值
(一)目标管理的典型特征
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具有注重整体观念、关注心理因素和实现民主参与的基本特征。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目标管理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它着眼学校组织的整体,通过调动全体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确定出学校德育发展的总目标,并通过目的链的方法,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形成目标体系。目标体系规定了学校德育活动的方向性、计划性、客观性和可行性。
其次,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目标管理重视和谐民主,实现师生的自我控制。目标管理是建立在以“Y理论”为核心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强调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在这种假设下,管理的方式是和谐、民主的而不是强制的。下级比上级更清楚如何去做自己的工作,愿意而且也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造性,能够对照目标来衡量自己的成就,从而达到自我控制。
再次,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强调师生智慧的成果,注重成效。它的*终目的就是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学校管理者对目标实现的具体方式不作硬性限制,而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依据分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所取得成果的大小进行评定与考核,以提高师生的积极性。
(二)学校德育目标管理的价值
首先,实行德育工作的目标管理,可起到定向作用。因为目标将成为全校教师、学生行为的方向,从而提高管理实效。其次,目标管理可激发教师、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参与学校管理,具有激励作用。再次,目标管理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使全校个性不同的教师、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用目标这把尺子去检查、衡量自己的行为,具有协调作用。*后,目标管理还有反馈作用,通过反馈来及时调整或修正偏离目标轨道的现象,使行为符合目标管理的要求。
二、学校德育目标管理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有方向性。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在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时,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在把握好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文化,尤其是学校历史、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确定远、中、近期目标,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局部目标与总体目标形成一个同向的矢量,通过目标的实现来完成管理。
(二)系统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因素的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学校在确立各层次目标时必须注意系统性原则,使学校的总体目标由宏观到微观,由笼统到具体,逐层进行分解落实。目标系统在级别上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在性质上分为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在时间上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范围上分为综合目标和单项目标等等。学校各层次的组织和成员,都要明确并围绕学校的总体目标,面向全局,立足本职,坚持校内外、课内外、各学科之间的合力教育,团结协作,以保证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教育性原则。教育的管理与其他系统不同,它不仅要通过管理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务,还要重视教育性。因此,要把目标确定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的过程,通过目标的确定,对每一个组织、每一个成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对他们进行爱党、爱国和热爱集体的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促进他们对目标的认可,并为实现目标而尽职尽责。同时,学校内一切管理人员的思想言行,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学校环境的设施等,也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激励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费鲁姆曾提出,选择性行动成果的强度(即员工对某一行动成果的评价或效价)和期望概率(即员工对某一行动成功的可能性的程度或期望值)两者决定激励力的大小。该理论的数学表达方式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其含义为追求目标的强度与目标的价值量和实现目标的期望值都成正比。目标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目标管理调动和激励每一个组织、每一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对工作基础、主客观条件以及对实现目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即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产生较强的激励力。
(五)衡量性原则。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应该能成为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如果制订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自然也失去了目标管理的意义了。当然,目标要达到明确、具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某些方面如果硬性规定数量,目标容易脱离实际。因此,目标的衡量标准可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对于目标的可衡量性应该首先从数量、质量、时间、师生的满意程度四个方面来进行,如果仍不能进行衡量,可考虑将目标再细化,或将完成目标的工作进行流程化,通过流程化使目标可衡量。
三、学校德育目标管理的推进
为了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就必须加强目标的过程管理。一般包括计划(起始环节)、实施(中心环节)、检查(强化环节)、总结(终结环节)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围绕管理目标的实现,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系统,而每一个过程的完结又是新过程的开始。
(一)针对实际,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阶段,同时也是*重要的阶段。它既具有目的性,又是衡量结果的标准,应把它贯穿于活动的始终,以保证活动在方向上的一致性和教育上的实效性。
首先,作为德育工作的管理者,要熟知学校的办学文化,尤其是学校历史、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战略,分析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德育发展的一个设想目标。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群策群力,从而形成为成员所共同认同的、合理的学校发展目标。
其次,要分解目标,确立下级德育目标。学校德育发展预定目标经过全体成员讨论确定后,就要将总目标分解,确定每个部门、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人的目标责任,即形成完整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在商定分目标时要注意:目标不宜太多,必须有重点,有顺序;目标必须尽可能地具体化,使定性目标向定量目标转化,以便测评;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后,要制订实施计划,确定目标责任。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目标和分目标都要成为履职人的确切责任,即谁对完成这些目标和分目标负责。如果目标责任不清,目标订得再好也难以完成。因此预定目标后,往往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的学校结构,做出若干变动,明确职责分工。
(二)人人参与,分层实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职责,不仅年级组长、班主任要围绕德育目标,充分利用教育阵地进行品德教育,科任老师也要既教书又育人,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同时,后勤人员也应积极改进服务设施,优化环境,密切配合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管理者要有协调周围德育环境的能力,发挥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每位教师或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目标的落实,使更多的人能在活动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加强管理,辐射成果。过程管理是实施目标管理的核心,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后,必须严格执行,发挥好管理各要素的职能,优化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
**,要克服德育活动的随意性。如果管理不到位,即使有了目标,教育工作的随意性还是会随处可见。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意控制,使学校一切德育活动都能围绕目标来实施,并努力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协调,一旦发现有些活动偏离目标,就应及时进行纠正,确保全校德育活动纳入实施目标的轨道之中。
第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目标管理,必须强调思想教育阵地专时专用,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对大队集会、主题中队会、午会及中小队活动都要作明确规定,促进教师认真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注意教育形式,寓教育于快乐的活动之中。
第三,各层次的目标责任人要熟知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经常向分管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设想,积极与活动的相关人员沟通,在得到相关的支持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学校赋予的权力,以保障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四,要善抓典型,及时总结交流。目标管理实际上是根据成果进行管理的,因此需要及时检查教育效果,评定成果,改进德育工作。一是向学校广大师生展示德育活动成果,这是成果辐射的外显行为;二是对前一阶段德育活动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有的目标。
没有目标,哪来劲头?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管理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民主化管理手段,它用目标积极地引导、吸引、激励全体学生和教职工参与管理,以学校主人翁的姿态去落实学校各项德育工作任务,从而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正所谓和成事,慧泽人。“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当然,“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这也许便是目标管理的精髓吧!
精彩内容
本书提出学校德育需要顶层设计的概念。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则是从学校层面上系统考虑德育各环节和各要素的关系及作用,注入育人价值,系统构建学校德育。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具有应用性、操作性的特点,强调执行力,在执行中注重细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有效增强学校德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