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平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研究:以“2·15海南雾灾”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微信平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研究:以“2·15海南雾灾”为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4.7 6.2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榕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ISBN9787104050407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0996273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榕,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传播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业务、危机传播、健康传播。参与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传播形态与中国传播

目录
第一章  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范畴和研究现状
    一、有关灾难新闻的研究
    二、有关微信平台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实施路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路径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来源
  第一节  灾难新闻
    一、灾难新闻的定义及特征
    二、灾难新闻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微信平台
    一、平台型媒体
    二、作为平台型媒体的微信
  第三节  主要理论来源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框架理论
第三章  微信平台灾难新闻的传播主体及其框架建构
  第一节  微信平台灾难新闻传播的主体构成
    一、灾难新闻传播中的利益相关者
    二、微信平台灾难新闻传播的主体构成
  第二节  个案研究:以“2·15海南雾灾”事件为例
    一、案例选择
    二、抽样方法
    三、类目建构
    四、编码与数据处理
    五、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多元框架的竞合:三者之间的博弈
    一、爆发期:灾情披露为主,救援与对策为辅
    二、蔓延期:多种框架集体登场,议题全面覆盖
    三、平息期:救援服务为主,对策与建议并重
第四章  微信平台灾难新闻的传播模式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微信平台灾难新闻的传播模式
    一、微信个人用户之间的人际传播模式
    二、微信群的群体传播模式
    三、微信朋友圈的弱大众传播模式
    四、微信公众平台的大众传播模式
    五、微信平台灾难新闻的传播路径及模式
  第二节  微信平台灾难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微信平台灾难新闻的传播效果
    二、微信平台灾难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子
第五章  微信平台灾难新闻传播的反思
  第一节  微信平台灾难新闻的传播困境
    一、主体困境:原创与深度欠缺,灾难变成消费对象
    二、客观困境:自净能力较差,平台系统制约
  第二节  微信平台灾难新闻传播的效果提升和路径优化
    一、政府应完善自我建设,提升舆论把控力
    二、传统媒体应发挥意见领袖作用,提升舆论引导力
    三、运营商应加强源头监管,优化微信生态环境
    四、个人用户应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舆论理性发展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类
  二、外文类(著作、期刊论文)
  三、论文类(期刊论文、论文集、学位论文)
  四、其他类型中文文献
附录  编码指南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一节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德国的乌尔里希·贝克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风险社会”(risksociety)这一概念,他强调:“工业社会和科技进步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创造了舒适安逸的环境,但同时也带来了足以毁灭全人类的巨大风险。’’①全球范围内的灾难事件层出不穷,2020年8月初,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内发生了一起巨大的化学品爆炸,已经造成157人死亡、5000人受伤,至少30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00亿一150亿美元——堪比“广岛长崎式国家灾难”。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现如今也被卷人风险社会这一浪潮中,必然会遭遇更多的风险挑战,使得灾难事件不断涌现。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7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显示:仅2017年一年,各类自然灾害共导致1_4亿人次受灾、881人死亡、98人失踪,5253万人次被迫紧急转移,此外还包括170.2万人次迫切急需相应的生活救助……所涉及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3018.7亿元。山基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虽然当前人们已经显著提升了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但是F{然灾害仍然属于人类难以控制的因素,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不仅仅局限于生命和财产损失,还包括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系列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地应对危机、消化灾难的历史。迄今为止,新冠肺炎全球抗疫的帷幕尚未落下,《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近日发表文章《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称:“人类现在正面临全球危机,也许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危机。”0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各国早已卷入全球危机的浪潮中,而身处社会急剧转型期的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积聚,各类灾难事件层出不穷。从2015年的“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8’12天津港大爆炸”事件,到2016年的山东非法疫苗风波,再到2017年的浙江台州“2.5”火灾,还有2018年初的香港巴士侧翻事故……数量激增的灾难事件,充分表明当前中国已经置身于全球风险系统中。无论是“大灾”还是“小祸”,都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导致公众的焦虑情绪甚至引发恐慌,进而威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灾难新闻一直是新闻界的重大主题。由于历史原因,灾难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我国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环境的发展变化,当今的灾难新闻传播义呈现H{不同的景观,最明碌的变化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及互联网基因的渗透。在具体实践中,我国政府在面对各种灾难时,逐渐把“怎样才能实现积极有效地应对”作为解决问题的荚键所在,而通过了解和掌握公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利用合适的媒介平台加强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就变成了其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

精彩内容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平台型媒体生产与传播的新闻报道,其中又以灾难新闻为具体的研究领域。灾难新闻涵盖了几乎所有体现新闻价值的关键要素,因此始终占据着新闻报道的核心地位。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平台型媒体迅速崛起,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交流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之一,本书以框架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个案分析、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三个角度对微信平台的灾难新闻传播过程进行逐层探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