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62 6.2折 ¥ 3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董晓奎著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ISBN9787550517639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1893394
上书时间2024-12-12
董晓奎,出版从业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二级作家。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放牧心灵的草原》(散文)荣获大连市文艺“金苹果”优秀创作奖。在全国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作品200余万字,出版作品多部。2015年起参与“女童保护”□□防性侵教育公益行动,在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所负责的公益机构大连市中山区理想湖青少年关爱中心申报的“女童保护”□□防性侵知识讲座项目荣获银奖。
海南丢子 此地巴子 / 001
海南丢子,此地巴子 / 001
歹饭 / 007
血受 / 011
赖塞,跑风 / 016
格路,玍古 / 019
跑腿子,孤老棒子 / 023
吃苍蝇,吃杂木地 / 026
对撇子,上赶子 / 029
坐蜡,上讲 / 031
辣眼,道道眼儿 / 034
浪 布拉吉 / 038
浪 / 038
猫头狗耳,撮火扬沙 / 043
稀罕,宾服/ 047
泡嫚儿,情况儿 / 050
布拉吉,挽霞子 / 054
掉价儿,砢碜 / 058
轧乎,扎咕/ 061
脑子有病,彪乎乎 / 065
勾嘎儿,熬糟 / 069
老对儿,发贱/ 073
章程 手拿把掐 / 077
编派,翻小肠 / 077
大拿,章程 / 081
撒谎撂屁儿,打冒支/ 086
扯老婆舌 / 090
吭哧瘪肚,手拿把掐,挣死扒命 / 093
够人,不善 / 097
不来悬,不打哏儿 / 100
攒欺,掐把 / 104
豪横,不差事儿/ 106
支腿儿,眼气/ 109
隔锅上炕 五脊六兽 / 114
瞎嘞嘞,臭败 / 114
隔锅上炕 / 117
拿人,抓唬人 / 118
不耳视,不坤 / 120
五脊六兽 / 124
打人家什,当盘菜 / 127
迂里刮外,跟头把式 / 130
搅牙、掉歪,闹妖儿 / 135
咔刺,艮 / 137
忽悠,咋呼/ 140
干净 展扬 / 145
干净 / 145
脏样儿,稀碎 / 147
一包劲,钢钢的 / 150
展扬,嘚瑟 / 153
秃噜翻张,疵毛撅腚 / 156
捞干的 / 158
不刮堆儿,烧包 / 162
颠倒,照量办 / 165
婢养的,鳖羔子,鸡蹬子 / 167
看眼儿,撮火 / 170
飒棱 姿势 / 175
剜到筐里就是菜 / 175
拉饥荒 / 178
梗儿梗儿,不忿儿 / 183
拉拉嘴子,轻腚郎当 / 184
迷了魔了,不上线儿/ 188
掉链子,装灯 / 191
飒棱,姿势 / 195
鬼头蛤蟆眼,老眉咔哧眼 / 199
下死赖,不当意 / 202
轻次溜,赖赖巴巴 / 205
参考文献 / 209
后记 / 210
海南丢子,此地巴子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移民运动之一,从站在大海边准备起程的那一刻起,山东人就已经开始用自己创作的语言来进行命运叙事。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语言比普通话更切中肯綮,也更有力量。
在大连方言库里,“海南丢子”是最有代表性的方言词,它诉说着那段极其悲壮的移民史,也深藏着老大连人深重的苦难史,反映了我们祖辈顽强不屈的生存意志。
在大连方言和文化语境中,“海南丢子”是指那些以齐鲁人群为主体的“闯关东”人群及其后裔。
一个“闯”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路线需要“闯”,清朝入关后,在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到关东需要“闯”过封锁线——河北民众大多私越长城走辽西,山东民众大多泛海偷渡到辽东,所以称之为“闯关东”;二是指山东流民在绝境中谋生存、求发展的一种能力。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上溯先秦,下及近世,代代不绝,可以说是人类一种很重要的生存方式。人口迁移主要有两种:一是民众自发的流徙迁移,二是政府有计划的移民。前者多是由战乱、灾荒或人口膨胀所致,后者则是出于政治、军事或经济建设的目的。比如,山东、大连地区将大小便称为“解手”,从中可以推断当时移民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在移民途中,为防范老百姓逃跑,用绳索捆绑双手,要大小便时,便让士兵解开,久而久之就简化成“解手”。
在清朝前中期,山东人口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屡创历史新高,由明代的1000余万上升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2400余万,嘉庆十七年(1812年)增至近2896万,道光年间突破了3000万。当时,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东北就成了山东过剩人口维系生存的避难所。从绝境中跋涉而来的山东人站在这片黑土地上,喜极而泣,生存的希望瞬间被点燃了。东北物产有多么丰富珍奇,《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有记叙。腊月里,宁国府出现了一群陌生人,领头的叫乌进孝,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为的是给宁国府进献年货。那个地方确切地说就是今天的吉林。清朝入关后,在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同时在吉林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这是一个采购中心,地位甚高,专门为宫廷、皇室置办山珍野味等地区特产。打开乌进孝那张进献年货礼单,全是东北名贵特产,那场面壮观又奢华,包括: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东北像一座天然的宝藏,山中之宝、水中之珍,难以细数,养育能力深厚。
这个时期进入东北境内的山东人大多从事采参、淘金、伐木、狩猎等工作,这些人一般被称为“走山者”。官方也支持山东人移居东北,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政府颁布《垦荒令》,招徕流民,不论原籍别籍,编入保甲,开垦无主荒田,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这种“占据式移民”使得大连方言染有山东方言的基因,与东北方言也有大面积的一致性。
到了清末民初,山河破碎,战乱频仍,老百姓自发的移民风潮兴起。彼时的山东人饱受天灾人祸的蹂躏,整体陷入了生存的绝境,尤其是各种天灾在齐鲁大地上肆虐不息,水灾、旱灾、蝗灾交替出现、间或还伴有黄河泛滥,老百姓流离失所,卖妻鬻子,生存境遇极为悲惨。1877年4月16日《申报》报道:青州“大率一村内死者十分之一二,逃者十分之五六,病者十分之一二”。同年7月11日《申报》又报道:“妻妾姊妹贩鬻他方,故各村止有男而无女,所存者不过一二。”为了活命,有一部分山东人选择“闯关东”奔向大连,因为山东半岛在辽东半岛的南边,所以他们就被称为“海南……
本书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大连方言若干,以随笔的形式,剖析方言背后的市井生活、民俗风情与文化特质,带你领略声音里的别样大连。大连话有一股神劲儿,每一句都蘸着点辣根说出口;大连话上口快,有一股热辣味儿和劲道感;大连话直白亲切,不矫揉造作、转弯抹角,具有奔腾的张力和蒙气;大连话充满趣味性与幽默感,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荡气回肠;大连话很解馋,“血干净”,“真姿势”,“不来玄”……就在这浓浓的海蛎子味儿里找到了大连人的精气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