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2.65 6.3折 ¥ 3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英)怀特海著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322916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11620066
上书时间2024-12-12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1861—1947),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源头。在哲学上,他的《过程与实在》堪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相媲美;在数学上,他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堪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相比肩;在教育上,他培养的罗素、奎因、凯恩斯是各自领域的名家翘楚。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第三章 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第四章 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六章 数学课程
第七章 大学及其功能
在教育史上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的学校在某个时期人才辈出、充满活力,而其后继者却趋于迂腐,墨守成规。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大脑已经被这种僵化思维深深地捆绑和束缚起来。这种拘泥于僵化思维的教育不仅无用,反而有害。古谚有云,“最恶者乃由最善者堕落而来”①。虽然教育史上偶尔会出现短暂的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时期,但大部分时期都万马齐喑。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中年女性没有接受正规教育反而成了社会中最具智慧的群体,因为她们逃过了僵化思维的荼毒。历史上每一次促进人类进步的知识革命,都是对僵化思维的批判和斗争。然而可悲的是由于人类的无知与愚昧,革命之后又继续延用旧的教育制度,重新用固有的僵化思维去蒙蔽人们。现在让我们谈谈如何避免在教育体制中出现思维僵化和观念陈腐的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教授太多学科;(二)不教则已,要教就教得透彻。学科过多且授之皮毛,这样只会让孩子们被动接受一些脱节的知识,不能激发任何思想的活力。因此,教授的知识要少而精,尽可能将知识贯通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让学生内化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样孩子在
受教育之初,就能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虽然这种发现是基础的、笼统的,但是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中出现的大事小事,理解什么是生活。这里所说的“理解”,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分析,而是那句法国格言“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①层面上的“理解”。迂腐的学究们也许会嘲笑这种实用性的教育,但是如果教育无用,那它为什么存在呢?当然,无论你生活的目标是什么,教育都应该是有用的。它对圣·奥古斯丁②有用,对拿破仑③有用,对你我也同样有用。好的教育能让人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所以教育即生活。
这种理解不应局限在教育的精神文化层面,也不体现在所开设的古典的或者现代的教育课程孰优孰劣之中,我只想说,我们想要的“理解”,着眼于当下,着眼于现在。过去的知识的唯一用处,就是赋予我们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对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忽视脚下土地正在发生的问题所造成的智力伤害更大的了。现在涵盖了一切。现在是神圣的,因为它既联系着过去,又面向未来。同时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存在于两百年前的时代,就和它存在于两千年前是一样的,都是过去,不要被形式上的纪年日期所欺骗。就像莎士比亚①、莫里哀②的时代和索福克勒斯③、维吉尔④的时代一样,都已成为过去。与先贤圣者的交流是一个伟大而鼓舞人心的集会,但是集会的殿堂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现在,至于先贤们谁先到谁后到并没有多大区别。
当我们考察科学和逻辑方面的教育时,前面说过不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是指知识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和我们的感觉、情感、希望、欲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毕竟这些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设想一下,如果只是被动记忆一些知识碎片来构建和巩固精神世界,那肯定不能形成真正的人,或许只有一些报纸的编辑才需要这么做。⑤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学习。基于这个逻辑前提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必须是学生成长的启蒙者、点灯人。因此,本书通篇反对生搬硬套的死记硬背和毫无温情与敬意的灌输的观点与立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