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52
6.3折
¥
5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高闰青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00711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9274241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高闰青,1968年8月出生,河南沁阳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教育学博士,教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兼任河南省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焦作市青联副主席等职务。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第5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第49批)、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目录
??
章 人格完善之基:习惯养成 1
养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工程 2
生活习惯决定人生走向 5
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 11
遵守规则是对孩子好的保护 16
坚持体育锻炼是好的成长方式 20
做家务是孩子的必修课 26
第二章 智慧开拓之路:认知发展 35
人生中童年伟大 36
游戏是孩子智慧的源泉 41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45
孩子可以“不分享” 51
引导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56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63
大自然是本好的书 68
孩子的成长不能靠“投机” 74
让孩子讲好自己的故事 78
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81
第三章 生命成长之源:家庭影响 87
健康家庭是好的教育环境 88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95
母亲的影响力 102
父亲不能缺位 109
夫妻相处方式胜似亲子教育 116
生命里的四分之一 121
亲情是好的营养品 123
书房是教育孩子的“道场” 127
善良是好的通行证 132
第四章 精神滋养之道:亲子关系 141
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142
陪伴是好的亲子教育 150
陪考 157
与孩子一起成长 159
子也可以教“三娘” 162
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 166
体罚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170
家长会是孩子成长的加油站 175
书信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 181
第五章 梦想承载之舟:自我实现 189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190
静待花开就是爱 195
尊重孩子的选择 202
放手也是一种爱 208
不剥夺孩子追梦的权利 214
为孩子的成长送行 217
附录 223
附件1 给女儿的信 223
附件2 侄子的来信 227
附件3 女儿的明信片 229
后记 231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父母是孩子的靠前任老师,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打底色的工程。本书是作者在总结自己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身边一些孩子的成长故事的基础上,对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重要性进行的真实记录、系统探讨和深刻阐释。其中的生活事件和理性思考,不仅能为家长提供一些“育儿心经”,还能为中小学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媒体评论
序
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种幸福
孙云晓
196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詹姆斯·科尔曼教授通过一系列研究,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即的《科尔曼报告》),报告中指出:“当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校教育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家庭。”诚如其言。当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前提和基础,而家庭运行模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习惯、认知、素养和人格的形成。家庭是孩子人生之路的起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能否成就幸福人生影响深远。
在我国,家庭教育之风由来已久,早在《周易》中就提出“蒙以养正”。自此,端蒙之养就成了中国人家庭生活中的*一要务。孟母三迁,为的是“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岳母刺字,为的是“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三娘教子,为的是“勿以薄而志不壮,贫而行不高”。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时至今日,随着父母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我们迫切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专家学者来从事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用大众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来指导和示范家庭教育。我很高兴看到,高闰青博士能够一直在做此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深度思考。
寒冬之夜,我读完了高闰青博士的书稿《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感到别样的温暖,一是为作者对教育的深厚情结和执着追求,二是为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满腔热情和理性反思,三是为作者对细微的教育事件所给予的温暖情怀和人文幽思。
这本书是作者在反思女儿成长历程的基础上,结合身边孩子的成长故事,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教育现象的思考,运用叙事的方法阐释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的基础工程。生花妙笔尽显学者风范,行文朴实满载师者热忱,可以说,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父母认真阅读和学习的书。作者不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从事教育事业近30年,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情结,也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这使得她始终保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投向她的专业领域,更满怀爱意地投向自己的女儿和身边的孩子们,以及周围的家庭教育现象。爱子必以其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她的书不是简单地罗列教育理论,也不是居高临下枯燥的说教,而是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教育孩子的切身体会,以谦谦学者之姿,作娓娓道来之文,明昭昭若揭之理,行谆谆育人之道。她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用专业特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更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努力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不仅构筑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毫不吝惜地把这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位母亲理论联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作为一本出自教育学教授之手的家庭教育书,它不是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而是经过缜密地思考、系统地整理,以便于广大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阅读、理解和实践运用,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在书中,作者以孩子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强调了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家庭是孩子习惯养成和认知发展的起点,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是孩子未来获得人生幸福的不竭源泉,父母对待孩子梦想的原则和态度是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助推力。
本书归纳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位即是人格完善之基:习惯养成。关于这一点我与作者是知音。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近30年,其中连续10年主持教育部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门研究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多年来,我讲得*多的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和《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既是难点,又是关键点,还是效能*高点。本书生动翔实的内容充分证明,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好父母的基本功。
有人或许会说,作者是教育学博士后和教授,还能不会教育孩子吗?可是,大家是否也发现,有些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是失败的。因为听的道理过多,教师的孩子往往“抗药性强”,反而不好教育。在我几十年的研究中,越来越相信一个规律,即学历、收入和地位不是能否教育好孩子的关键要素,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才是能否教育好孩子的关键。也可以说,教育素质是关键。本书勇敢而艺术地回答了这一挑战。在母亲与女儿都成为博士的过程中,这位教师母亲的特点简而言之有四:一是给孩子做出榜样,二是发现和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潜能,三是真诚地向孩子学习,四是不断觉察自己的成长并享有幸福体验。作者的成功经验值得天下父母学习,也值得教师父母借鉴。
读此书稿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饱含深情的母亲促膝长谈,也像是在听一位充满智慧的教育专家谆谆教诲——她不仅向我们描述家庭中常见的教育场景,而且结合国内外知名的教育理论,向我们阐释家庭教育的原则;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针对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具体解决的办法。“故善教子者,正之唯其始。”如面对孩子说谎,怎样做才能既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遇到孩子对老师不满的时候,怎样做既能让孩子配合老师的工作,又能疏导孩子的心结?当自己的心愿和孩子的理想发生冲突时,父母该如何尊重孩子的选择?当孩子年纪渐长,父母如何恰当转身,转变孩子成人后的亲子关系?以及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怎样教孩子遵守规则,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内容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实际操作都具有指导性或者启发性的意义。
此书的写作和出版,为追求更好家庭教育的父母指明了方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成就孩子完整而幸福的人生,让孩子成为*好的自己。家庭教育要尊重家庭本身存在的特点与家庭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父母应该把更多的经历用在家庭建设上,重视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尊重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成长。同时,本书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些启发,比如,如何用专业的知识和眼光来解决日常遇到的教育问题?如何用生活中的小事来阐明深邃的教育学思想?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如何用叙事的手法将教育理论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本书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相信,随着本书的出版和传播,一定能够引发更多的教育者深入思考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反思教育叙事的内在动力,从而提升教育行动的自觉性,以一颗平常与理性之心去理解教育事件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凡此种种,尽是作者本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也相信,本书的出版,会更加促进高闰青博士对于家庭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思考,期待她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与我们分享!
应作者邀请,特书此文,是为序!
2017年12月28日于北京云根斋
(孙云晓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席专家、研究员,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