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海兴,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兼任中华吟诵学会理事,北京吟诵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国学教育学院特聘硕士导师,湖南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诗词教育顾问等。个人专著有《旧体诗吟咏及创作教学浅论》,主编或参编有《中华经典素读本》《诗词吟诵》《经典诵读》《景山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等。
目录
出版说明……………………………………………1
编者的话……………………………………………1
第一单元先秦卷
一、立德立言,斯称不朽
《离骚》节选(屈原)……………………………2
涉江(屈原)………………………………………8
渔父(屈原)………………………………………14
九辩(宋玉)………………………………………18
二、记言记事,史家楷则
五子之歌(《尚书》)………………………………25
楚归晋知?(《左传》)……………………………31
《命训解第二》节选(《逸周书》)………………36
子常问蓄货聚马斗且论其必亡(《国语》)………40
三、全生养真,大道无为
《秋水》节选(《庄子》)…………………………46
渔父(《庄子》)……………………………………52
小国寡民(《老子》)………………………………65
《列子》节选(《列子》)…………………………68
四、谈法论术,学以治世
《说难》节选(《韩非子》)………………………80
《牧民》节选(《管子》)…………………………85
战法(《商君书》)…………………………………89
第二单元两汉卷
一、文赋光辉,两汉气象
美人赋(司马相如)………………………………94
哀二世赋(司马相如)……………………………100
士不遇赋(董仲舒)………………………………103
二、今古经学,儒士情怀
《毛诗序》节选(《毛诗正义》)…………………109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韩诗外传》)…………116
《尔雅》节选(《尔雅》)…………………………120
《说文解字叙》节选(许慎)……………………135
《汉书`艺文志》总序(《汉书》)………………140
三、武以安国,文以定邦
《淮阴侯列传》节选(《史记》)…………………145
《霍光金日磾传》节选(《汉书》)………………152
《范滂传》节选(《后汉书》)……………………158
《赞学》节选(王符)……………………………166
《治学》节选(徐幹)……………………………171
第三单元魏晋卷
一、文心清幽,寄怀山水
《洛神赋》节选(曹植)…………………………178
登楼赋(王粲)……………………………………186
二、情之所钟,端在我辈
诫子书(诸葛亮)…………………………………191
别郗氏妻书(王献之)……………………………194
三、说鬼谈神,痴心谁解
董 永(《搜神记》)………………………………196
三王墓(《搜神记》)………………………………200
黄白二蛇(《搜神后记》)…………………………206
四、玄学思辨,学究天人
学而第一注(何晏)………………………………210
《老子注》二章(王弼)…………………………217
第四单元南北朝卷
一、谈有谈空,万法归一
《晋邺中竺佛图澄》节选(释惠皎)……………222
二、温文尔雅,名士家风
《颜氏家训》二则(颜之推)……………………227
《世说新语》七则(刘义庆)……………………235
三、谈文说义,品评才藻
《文选`序》节选(萧统)………………………248
《文心雕龙`神思》节选(刘勰)………………255
《诗品`序》节选(锺嵘)………………………260
四、尺幅之间,人世波澜
请假启(鲍照)……………………………………268
为衡山侯与妇书(何逊)…………………………271
内容摘要
编者的话
2014年3月26日,发布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在中小学以及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纲要》提出“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编写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以及多层次、成系列的普及读物。《纲要》还明确指出要“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就给中小学乃至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中学生要想更为、比较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就不能只靠语文课本,还要博览精读,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诵读的作品上,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中华经典素读本》的初衷。
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交际工具,更是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媒介。在当今社会,文言文虽然已经不再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但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道德理念、价值观等却亘古常新。学生诵读这些文本的过程,就是和古人开展心灵对话,向他们汲取智慧,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理念,我们在编选这套读本时,确立了如下原则。
一、章节编排
全套书分为六册,初级、中级、各两册。每一级则按照时代顺序编排,分为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两宋辽金卷、元明卷、清及近代卷等八个单元,每册四个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全面、系统地感知我国各个历史时代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思想潮流。
此外,六册书按照难度系数,由浅入深,逐级递进。比如第13册中的先秦部分,主要是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进入第15册,先秦部分就更多地开始出现具有一定难度的历史故事片段,对于诸子百家的选编也更强调完整性、系统性。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按照自身特点,逐步提升阅读古文的能力。
二、文章选择
各个历史时代的选文,首先力求文质兼美,便于诵读。古人为文,抱有强烈的功业意识——所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于这种创作目的,从整体布局而言,古人讲究行文的起承转合,抑扬推进;从字句锤炼而言,或以单行散句为主,或骈偶结合而行;从风格而言,或流利畅达,或简洁凝练。诵读这样的文章,对于学生体会古文凝练、雅致之美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各个时代的选文,力求有利于学生汲取养料,吸纳其中仍然鲜活的因子,以便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二者一脉相承,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汲取古代汉语中的养分,我们对文章中富有哲理、言辞优美、情蕴丰厚的句子划线标注,以便于大家在zui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精髓,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再次,内容涵盖全面。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一百多项对世界的贡献,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自中国。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契机下,本着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目的,我们编选的这些文章,内容涵盖科技、哲学、政治、宗教、历史、教育、文学、书法、绘画、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同学们在诵读这些文字时,可以初步感知浓缩于其中的中华文明精神,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可以了解历朝历代文人的情感生活,透视他们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是我们选编这套作品的重要参考。这些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记录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记录了古代士人心怀天下,道济苍生的宏愿。学生日日浸润之,涵泳之,就会无形中受到精神的熏陶、感染。有助于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人格。
zui后,文体涵盖全面。大概而言,有骈文有散文。具体言之,则涵盖了辞赋、颂赞、箴铭、哀祭、碑志、序跋、论辩、奏议、书启、诏令、杂记、诗话、词话、戏剧……可以说,这是本套书区别于其他文言读本的一大特点。读者在提升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对于古代典籍中常见的各种文体也有了基本把握。文体知识既明,对于以后进一步学习乃至赏析古人文言作品,都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古为今用,提升自己现代汉语运用的能力。
三、注释翻译
文言文阅读zui大的障碍就是字词关。因此,我们在原文下面附列尽可能详尽的注释。注释时,首先涉及的是文章出处。出于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将尽量选择出自名家之手校勘精严的本子。
对于读者可能不认识的生僻字词,在文中加注拼音;对于一些古今含义差异较大的字词,或者疏通起来比较难的句子,详加注释、解说。注释时,如果是句子,一般是先将其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分别解释句中的关键字词、典章制度等。如果是字词,则先解释其在文本中的含义。
对于原文翻译,我们将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古代语法、字词句含义是很有助益的。
四、阅读提示
文章译文后面,附有阅读提示,主要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具体而言,遵循下列原则。
首先,注意结合作者所处时代和文章文体方面的特点,或突出其历史价值,或彰显其文化意义,或揭示其哲学意蕴……既注意对读者的启发性,又要求具有一定深度,以期真正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
其次,倡导开放性阅读。为方便教学或者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还设置了“学问思辨”环节,目的是鼓励读者开发想象,独立思考,对文本提出看法和疑问。
zui后,对文章涉及的一些有趣味的话题,提供可以相互参看的阅读书目、文章篇目或者线索。目的是以原文为生发点,激发读者更为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于一些不太好查找的篇目,附录于“学问思辨”之后,以便拓展学习。
五、使用方法
本套书每两册为一个独立系统,分别涵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八个大的历史阶段。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了解相对完整的文学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便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重新将内容进行编排组合。比如将六册书中的先秦卷部分组合到一起,就是相对完整的先秦文学史。
除此之外,本书编排还照顾到了学生每学期在校学习的时间。每册书共四大单元,比如,第十三册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四个部分。先秦单元中又分四个小的版块,分别是:远古神话,大美中华;医易同源,泽被苍生;诸子智慧,发蒙醒聩;以史为鉴,可知得失。这样,每册书算起来一共是十六个小版块,和学校每学期十六到二十周的教学时间安排大致吻合。了解到这一特点,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每周解决一个小版块——学习量不大,同时又能做到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具体学习方式可以通过选修课,也可以作为课下作业留给学生。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尝试在脱离注释和翻译的情况下独立疏通原文。文言文学习和英语学习一样,既要积累词汇,也要注意培养语感。积土成山,读得多了,阅读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在借助古汉语词典或者注释,仍然无法理解原文的时候,再去翻看译文,这样看似耗费时力,实则更有利于初学。再有,文章赏析只代表编纂者对文本某一方面的理解,所谓“诗无达诂”,对于古代典籍的理解也是如此。因此,读者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结合“学问思辨”环节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由于编写时间紧促,再加上学养所限,这套书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由衷期待着更多专家的指教,以便我们修订。
王海兴
2015年10月
主编推荐
1.历代名家名作,文采斐然,意蕴醇深。
2.主题组合,时代框架。经史子集等皆有涉猎,赞铭诔志者各体兼赅。
3.文章注解、阅读提示、学贵有思,三大环节层层深入,启发思考,拓展深化。
4.培根固基,突破文言阅读难关,将中考、高考古文测试难关轻松逾越。
5.联系传统,汲取先贤智慧,让古代、今天思想之流汇聚成海,成德成人,学以致用。
精彩内容
本书由文本和音频两部分组成。
本册所选文章,更加强调思想性,主要引领学生在前几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阅读篇幅较长、思想性较强文章的能力。同时,力求呈现各个朝代在哲学、科技、文学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步,勾勒出相对清晰的思想文化史脉络。比如,有今古文经学,有魏晋玄学,有文艺批评等。
媒体评论
1.精选历代名家名作,文采斐然,意蕴醇深。
2.主题组合,时代框架。经史子集等皆有涉猎,赞铭诔志者各体兼赅。
3.文章注解、阅读提示、学贵有思,三大环节层层深入,启发思考,拓展深化。
4.培根固基,突破文言阅读难关,将中考、高考古文测试难关轻松逾越。
5.联系传统,汲取先贤智慧,让古代、今天思想之流汇聚成海,成德成人,学以致用。
编者的话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在中小学以及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纲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以及多层次、成系列的普及读物。《纲要》还明确指出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就给中小学乃至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中学生要想更为高效、比较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就不能只靠语文课本,还要博览精读,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诵读优秀的作品上,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中华经典素读本》的初衷。
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交际工具,更是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媒介。在当今社会,文言文虽然已经不再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但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道德理念、价值观等却亘古常新。学生诵读这些文本的过程,就是和古人开展心灵对话,向他们汲取智慧,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理念,我们在编选这套读本时,确立了如下原则。
一、章节编排
全套书分为六册,初级、中级、高级各两册。每一级则按照时代顺序编排,分为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两宋辽金卷、元明卷、清及近代卷等八个单元,每册四个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全面、系统地感知我国各个历史时代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思想潮流。
此外,六册书按照难度系数,由浅入深,逐级递进。比如第13册中的先秦部分,主要是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进入第15册,先秦部分就更多地开始出现具有一定难度的历史故事片段,对于诸子百家的选编也更强调完整性、系统性。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按照自身特点,逐步提升阅读古文的能力。
二、文章选择
各个历史时代的选文,首先力求文质兼美,便于诵读。古人为文,抱有强烈的功业意识——所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于这种创作目的,从整体布局而言,古人特别讲究行文的起承转合,抑扬推进;从字句锤炼而言,或以单行散句为主,或骈偶结合而行;从风格而言,或流利畅达,或简洁凝练。诵读这样的文章,对于学生体会古文凝练、雅致之美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各个时代的选文,力求有利于学生汲取养料,吸纳其中仍然鲜活的因子,以便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二者一脉相承,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汲取古代汉语中的养分,我们对文章中富有哲理、言辞优美、情蕴丰厚的句子划线标注,以便于大家在z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精髓,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再次,内容涵盖全面。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一百多项对世界的贡献,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自中国。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契机下,本着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目的,我们编选的这些文章,内容涵盖科技、哲学、政治、宗教、历史、教育、文学、书法、绘画、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同学们在诵读这些文字时,可以初步感知浓缩于其中的中华文明精神,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可以了解历朝历代文人的情感生活,透视他们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是我们选编这套作品的重要参考。这些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记录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记录了古代士人心怀天下,道济苍生的宏愿。学生日日浸润之,涵泳之,就会无形中受到精神的熏陶、感染。有助于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z后,文体涵盖全面。大概而言,有骈文有散文。具体言之,则涵盖了辞赋、颂赞、箴铭、哀祭、碑志、序跋、论辩、奏议、书启、诏令、杂记、诗话、词话、戏剧……可以说,这是本套书区别于其他文言读本的一大特点。读者在提升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对于古代典籍中常见的各种文体也有了基本把握。文体知识既明,对于以后进一步学习乃至赏析古人文言作品,都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古为今用,提升自己现代汉语运用的能力。
三、注释翻译
文言文阅读z大的障碍就是字词关。因此,我们在原文下面附列尽可能详尽的注释。注释时,首先涉及的是文章出处。出于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将尽量选择出自名家之手校勘精严的本子。
对于读者可能不认识的生僻字词,在文中加注拼音;对于一些古今含义差异较大的字词,或者疏通起来比较难的句子,详加注释、解说。注释时,如果是句子,一般是先将其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分别解释句中的关键字词、典章制度等。如果是字词,则先解释其在文本中的含义。
对于原文翻译,我们将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古代语法、字词句含义是很有助益的。
四、阅读提示
文章译文后面,附有阅读提示,主要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具体而言,遵循下列原则。
首先,注意结合作者所处时代和文章文体方面的特点,或突出其历史价值,或彰显其文化意义,或揭示其哲学意蕴……既注意对读者的启发性,又要求具有一定深度,以期真正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
其次,倡导开放性阅读。为方便教学或者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还设置了“学问思辨”环节,目的是鼓励读者开发想象,独立思考,对文本提出看法和疑问。
zui后,对文章涉及的一些有趣味的话题,提供可以相互参看的阅读书目、文章篇目或者线索。目的是以原文为生发点,激发读者更为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于一些不太好查找的篇目,附录于“学问思辨”之后,以便拓展学习。
五、使用方法
本套书每两册为一个独立系统,分别涵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八个大的历史阶段。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了解相对完整的文学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便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重新将内容进行编排组合。比如将六册书中的先秦卷部分组合到一起,就是相对完整的先秦文学史。
除此之外,本书编排还照顾到了学生每学期在校学习的时间。每册书共四大单元,比如,第十三册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四个部分。先秦单元中又分四个小的版块,分别是:远古神话,大美中华;医易同源,泽被苍生;诸子智慧,发蒙醒聩;以史为鉴,可知得失。这样,每册书算起来一共是十六个小版块,和学校每学期十六到二十周的教学时间安排大致吻合。了解到这一特点,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每周解决一个小版块——学习量不大,同时又能做到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具体学习方式可以通过选修课,也可以作为课下作业留给学生。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尝试在脱离注释和翻译的情况下独立疏通原文。文言文学习和英语学习一样,既要积累词汇,也要注意培养语感。积土成山,读得多了,阅读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在借助古汉语词典或者注释,仍然无法理解原文的时候,再去翻看译文,这样看似耗费时力,实则更有利于初学。再有,文章赏析只代表编纂者对文本某一方面的理解,所谓“诗无达诂”,对于古代典籍的理解也是如此。因此,读者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结合“学问思辨”环节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由于编写时间紧促,再加上学养所限,这套书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由衷期待着更多专家的指教,以便我们修订。
王海兴
2015年10月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