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家张之洞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家张之洞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44 6.3折 6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喜旺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93750

出版时间2015-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6元

货号8777491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喜旺,现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中国现代大学史、教育文化学。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学术与教育互动: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合著)等,合作编写《高等教育学》等教材,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文化月刊》(台北)等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4项。独立或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2项,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1项。

宋恩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全国教育科学一、二、三届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二、三届“全国教育图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暨学术交流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暨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系列研究》(主编,23种),《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全史》(联合主编,包括专著4种、资料集4种),《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联合主编,26种),《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合著),《晏阳初及其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编著,日文版,东京),主编或联合主编的其他文献资料集12种,发表论文近百篇。

李剑萍,现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院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聊城大学副校长、天津城建大学常务副校长(正校长级)、甘肃省金昌市副市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审查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教育史、高等教育学。代表性学术专著有《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中国现代教育史》等4部,主编重量规划教材《教育学导论》和《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大学教学论》等7部,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教育部人文社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独立或首位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目录

总序 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
引言

第一章 对教育传统的接受与承续
第一节 早年的儒风濡染
第二节 走上教育事功之路的前奏
第三节 对教育传统的坚守与确证
第四节 拓展权力空间中的权变与持守

第二章 传统教育的改造与西方教育实验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松解教育传统的开端
第二节 对洋务教育价值的深切体认
第三节 推行洋务教育的肇始
第四节 改造传统教育的努力

第三章 西式教育的拓展与深化
第一节 创办自强学堂
第二节 《吁请修备储才折》中的教育蓝图
第三节 新式学堂的密集创设
第四节 首次派遣留学生
第五节 返任湖广之后的大举兴革

第四章 对传统教育的大力改造
第一节 创办两湖书院
第二节 改革书院的多层面尝试
第三节 推动书院改制的不懈努力
第四节 变革科举的新篇章

第五章 融汇中西的文化图式与教育蓝本的建构
第一节 《劝学篇》诞生的历史根基
第二节 “中体西用”的文化图式
第三节 《劝学篇》中绘制的教育蓝图
第四节 《劝学篇》的反响及其根由

第六章 “新政”时期教育改革的引领者
第一节 在审慎的博弈中推出教育纲领
第二节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以湖北实验为基础的新学制厘定
第四节 西式学堂创办的系统化
第五节 促动教育行政机构走向近代化的努力
第六节 在中、日博弈中为留学政策奠基
第七节 对废除科举的推动

第七章 坚守传统中的鼎力兴革
第八章 张之洞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影响与流变
第九章 张之洞教育智慧的当代价值
附录 张之洞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教育家张之洞研究/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研究丛书》:
  张之洞在得知噩耗后,迅即返回贵州,着手操办其父的丧事。1857年(咸丰七年),张之洞将张锳的灵柩移至祖籍的双妙村,与张锳的刘、蒋、朱三位夫人合葬一处。在安葬了父亲后,张之洞谨遵传统礼教,在籍守制。1859年,守制期满,张之洞准备赴京参加会试,可是,在那一年,恰逢张之洞的族兄张之万(1811-1897)为同考官,张之洞只能循例回避,故未能参加会试。1860年,又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还是没有参加会试。就在这一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如丧家之犬般逃离紫禁城,避居热河。国运衰微之势日显。怀着对国家运势与自身命运灰心、失望的心情,张之洞在当年秋天进入山东巡抚文煜的幕府,借以打发难耐的时光。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861年8月,晚清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变突然发生了。咸丰皇帝奕伫(1831-1861)死于热河避暑山庄,尚不满5岁的载淳(1856-1875)继位。载淳的母亲那拉氏(1835-1908)秘密串通恭亲王奕诉(1833-1898),发动政变,处死了载垣(1816-1861)、肃顺(1816-1861)等参赞政务的大臣,“垂帘听政”,牢牢地将最高统治权把持在自己手中。这位被称为慈禧太后的最高统治者后来成为张之洞仕途上当之无愧的伯乐。
  1862年3月,张之洞进京参加会试。三场试毕,考卷被分投各房,由房官分阅,再推荐到主考那里决定取舍。很快就到了发榜之日,张之洞早早起床去看榜,结果竟然是榜上无名,这让他大失所望。后来,张之洞才得知,自己的考卷曾被置于内阁中书范鹤生的案上。范鹤生阅毕,对张之洞的答卷极其赏识,遂力荐于主考郑小山处,但未能获得郑氏的认可。范鹤生怜才心切,为之“愤悒泣下”“竞夕永叹”。虽然会试没有金榜题名,但张之洞还是被挑取为誊录第三名。少怀大志的张之洞当然不屑于仅仅做些舞文弄墨之事,于是,转而离京赴豫,进入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毛昶煦(?-1882)的幕府,襄助毛氏督办团练。不久,他的族兄张之万由礼部侍郎外放河南,任河南巡抚。这位族兄没有忘记自己对族弟的两次牵累,于是,请张之洞进入自己的幕府。在张之万的幕府,张之洞常常代其族兄草拟奏章。奏章上呈,经常获得朝廷的赞誉。如《请厘定折漕疏》,便是张之洞代拟的佳构。两宫皇太后读后,下的朱批是:“直陈漕弊,不避嫌怨,饬部施行。”这可以说是张之洞治国理政才能的初步显现。在文煜、毛昶煦、张之万幕府的历练,虽然时间不长,但使张之洞增长了在宦海生涯中必备的经验与识见,对其后来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
  ……



精彩内容

《教育家张之洞研究/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研究丛书》主要内容包括:松解教育传统的开端、对洋务教育价值的深切体认、推行洋务教育的肇始、改造传统教育的努力、创办自强学堂、《吁请修备储才折》中的教育蓝图、新式学堂的密集创设、首次派遣留学生、返任湖广之后的大举兴革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