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1.89 6.2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刘琼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054705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788776
上书时间2024-12-12
刘琼,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外语系文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及应用语言学,曾负责或参与多项***、省级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或参编教材数部。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虚构”概念辨析和定义
第二节 基本理论概述
第三节 语言哲学围绕“虚构”争论的焦点问题
第四节 研究问题和思路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虚构”:从否定到肯定
第一节 对“虚构”的哲学价值的否定
第二节 对“虚构”的哲学价值的双重性定位
第三节 对“虚构”的哲学价值的肯定
第四节 “虚构”在当代哲学研究中的价值
小结
第三章 虚构名称的意义分析
第一节 虚构专名的指称
第二节 虚构专名的涵义
第三节 文学虚构通名意义分析
第四节 虚构名称的意义分析对意义理论的挑战和启示
第五节 虚构名称的意义分析对两大名称理论的挑战和启示
小结
第四章 虚构名称的语言分析对文学理论的启示
第一节 虚构名称的意义与文学人类学
第二节 虚构名称的意义与文学隐喻
小结
第五章 科学理论名词的意义分析及其对科学发现的挑战和启示
第一节 科学理论名词的指称
第二节 科学理论名词的涵义
第三节 科学理论名词意义分析对两种名称理论的挑战及启示
第四节 科学理论名词意义分析对科学发现的启示
第五节 虚构在当代的新表现形式:虚拟
小结
第六章 虚构语句的语言分析对语言学理论的挑战和启示
第一节 虚构语句的语义意义
第二节 虚构语句的意义理解
第三节 虚构语句的意义判断
第四节 《西游记》案例分析
第五节 虚构话语语言分析对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启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虚构”的矛盾地位和价值对“虚构”的本性研究是一个貌似容易但理论上十分棘手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虚构与真实截然相对,二者很容易区分开来,人们都知道唐三藏是真实人物,孙悟空是虚构人物,由这一对概念衍生出的其他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开来,如虚构话语与真实话语、虚构文本与真实文本。人们可以简单地说,神话、小说、传奇故事等文学文本因为包含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所以都是虚构文本,而如实描绘现实世界真人真事的文本,如史书、新闻报道、游记、传记、方志等文本是真实文本。但进入理论领域,对“虚构”的本性的定义却变得十分复杂。首先在科学和现实世界领域,一些事物和现象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存在争议,例如史料、科学研究和新闻中不乏对“不明飞行物”“野人”“怪兽”等事物或现象的记载和报道,它们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至少在目前看来还很难界定;其次,在科学技术领域,一些理论概念和现象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真实与虚构的相互转化,“在今天看来是真实的东西,将来被证明是虚构;也有可能在今天看来是虚构的东西,将来又会成为现实”①。在文学理论领域,文本中出现的一些历史人物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也存在争议,这也直接导致了将文本内容定位为真实还是虚构的困难。在哲学抽象思辨领域,充斥着各种各样抽象的、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例如关于道德、心灵、伦理、宗教等的言谈。甚至以真实严谨为本的科学理论在建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有虚构的成分”②。这些都说明,要在理论定义上把虚构与真实截然分开,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哲学领域都十分困难。这也造成由它们衍生出的其他成对概念理论定义的不易。譬如如果把文本中是否包含虚构和想象性内容作为区分虚构文本和真实文本的依据,判断结果就很容易被大量的反例驳倒:中国史书的经典“《史记》存有不少刻意违逆史实的文字”①;《荷马史诗》也充斥了大量虚构和想象的内容,却被西方人作为史书来读,《东周列国志》应被归为小说还是史书在学界争论不休;现代文学中以写实为本的散文也开始接纳虚构和想象性内容的加入,更不用说把写实和虚构相结合的自传体小说和报告文学了。
文学理论界和语言学界都在感慨,“我们无法从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中找到虚构性的标准”②。
于是人们都把视角转向语言,因为虚构被看作思想或心灵的虚构,它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和展示出来,人们期望借助对虚构话语的性质或使用方式的研究揭示“虚构”的本性。自汉斯·费英格(Hans Vaihinger,也译作魏欣格尔)20世纪初提出“虚构主义”理论后,20世纪80年代,哲学界兴起一股虚构主义浪潮,声称当今“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的目的不一定非要是真理”③,主张把人们对待文学虚构作品的态度也应用到哲学、科学、数学等领域。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仅在文学领域,在语言哲学、道德哲学、逻辑哲学等领域,大量的虚构话语被人们严肃地使用,尤其在科技哲学和数学领域,“虚构”被用来建构理论或做科学预测和推理,它们显然不是真理,却发挥着真理的效用。这些都表明,“虚构”在哲学领域和其他领域正在发挥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意识到并被重视。如何解释和看待“虚构”的这种矛盾地位和价值,成为哲学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虚构”的研究在国内哲学界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科技哲学领域,殷正坤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了关于科学理论中的“虚构”的多篇论文,探讨了虚构在科技哲学领域的重要价值。自2005年以来,有关“虚构”的一些论文也相继出现在国内重要的哲学、语言学和文学刊物上,并且至今仍是哲学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但遗憾的是,我国对“虚构”的哲学研究,尤其对“虚构”在语言哲学乃至哲学……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系语言哲学领域学术研究专著,讨论语言“虚构”现象及其意义。研究首先综述的“虚构”的多层次含义及相关基础理论、早期争论,其次从语言学、哲学、功能角度分析了“虚构”的价值。接下来围绕虚构专名的意义、虛构通名的意义、虚构话语的意义三个点展开详细分析,探讨了“虚构”的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把语言研究同言语行为、意向性、交际性结合,认为“虚构”是人类思维对感性经验的加工转换,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提出虚构话语意义解读的作者一读者意向双向渠道、符合论和融贯论结合的真值判断标准。最后,理论研究与现实结合,引向对虚拟技术的理性思考,具有前沿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