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25 6.3折 32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杨联陞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101120813

出版时间2015-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定价32元

货号8870610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联陞(1914-1990),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后赴美,任教于哈佛大学。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有《中国制度史研究》《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汉学论评集》等著作多种。杨联陞从经济史入手,兼治文史,曾为赵元任先生助手,与胡适谈诗论学二十年,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诸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世界靠前流汉学家的作品多有评论,享有“汉学界的检察官”之美誉。

目录
迎杨联陞教授到新亚书院讲学(林聪标)
引言
原报
原保
原包
附论
结语 致谢
附录一 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杨联陞著 段昌国译)
附录二 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初探)(金耀基)
附录三 中国文化中之媒介人物(杨联陞)
跋(金耀基)

内容摘要
 “报”、“保”、“包”三个单字,读音相近、
形体简易,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具复杂脉络:“报”本为交互报偿之意,可引申出报答、报仇等用法;“保”既指代保有、保持之领属关系,也频见于保甲、保举等制度专名;“包”原指统揽、负全责,包纳、包银、包办等俱是中国古时经济活动的重要现象。一代汉学“宗匠”杨联隍教授本着“训诂治史”的精神,细致梳理“报”、“保”、“包”三字及各自复合词汇的语义演化,由此深入阐析字面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观念。杨联陞所著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精)》即小见
大,体现了作者在语言文字学、社会史、思想史等领域的渊博学识,既有助于读者形成看待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整体视野,亦可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情、人际关系提供一重历史的向度。

精彩内容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1977年,设立了“新亚学术讲座基金”,目标是每年邀请中外杰出学人做系列公开演讲,切磋学问,交流思想。1978年,“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首先成立,之后三十年,每年一次邀请著名学者到院主持讲座,成为学院的盛事。凡有书稿者,均整理出版,形成了这套系列读本。
“报”、“保”、“包”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重大。“报”含报偿、报答、报仇等意义;“保”指能够保有、保持之意;“包”指全部保任、负全责,三者都是中国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础。本书阐述了这三个字意由古及今的演变,以及各自引申出的相关复合词。

媒体评论
☆大家小作,重在深入浅出
   这本书是一代汉学宗匠杨联陞教授本着“训诂治史”精神写下的一本小书。“报”、“保”、“包”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重大。“报”含报偿、报答、报仇等意义;“保”指能够保有、保持之意;“包”指全部保任、负全责,三者都是中国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础。本书细致梳理“报”、“保”、“包”三字及各自复合语汇的语义演化,由此深入阐析字面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观念。

  ☆以小见大,体会名家治学之道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本书即是杨联陞先生对此一理论的具体回应。“报”这个字是中国社会文化上一个重要概念,它虽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概念,却更是构成中国社会关系特殊性的基础。杨先生对“报”一字的诠释不啻是作一部(但非全部)文化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