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64 6.4折 60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相旭东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0458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9009973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相旭东著的《爱的七项修炼(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描述了发生在家庭成长中的动力关系,描述了符合心理科学的正确的爱的方式,描述了个体成长不同时期和家庭成长代际之间差异所对应的基本心理原则。理解和运用这些蕴含在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心理疏导工作者帮助别人,当然也有助于人们遵从乃至驾驭发生在自己家庭成长中的爱的动力,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

作者简介
相旭东,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首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积极倡导者,狭义心理疏导概念的提出者。著有《落地的感觉》《心理疏导技术和运用》。

目录


自序
前言? 爱的七项修炼
第一章 爱的暖流
第一项修炼: 学会发现
一、 爱的样子
二、 爱的能量
第二章? 爱的共舞
第二项修炼: 学会融合
一、 两情相悦
二、 婚姻融合
三、 家庭联姻
第三章? 爱的种子
第三项修炼: 学会养育
一、 0—3岁孩子的早期养育
二、 3—6岁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 0—6岁孩子的快乐阶梯
第四章? 爱的魔镜
第四项修炼: 学会陪伴
一、 爱是一种陪伴
二、 成长陷阱
第五章? 爱的协奏
第五项修炼: 学会并行
一、 家有高中生
二、 迎接新成年人
第六章? 爱的炼炉
第六项修炼: 学会和谐
一、 传统心理学对中年人的研究和中国的情形
二、 家庭成长的中流砥柱及其个人障碍
第七章? 爱的归属
第七项修炼: 学会欣赏
一、 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二、 老年期的转型和挑战
三、 成功地老化
第八章? 爱的智慧
第八项修炼: 贯穿一生的修为
一、 儒家“五伦”与家庭成长
二、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三、 积极心理学与中国哲学
四、 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家庭成长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二、爱的能量

    不光父母爱孩子,孩子也爱父母;不光我们需要家庭,家庭也需要我们。爱是需要能量的。父母孩子彼此获得爱的能量,家庭和个人之间也需要彼此获得能量。不光如此,更大的能量来自社会,来自人类天性中的社会良知。这种存在于个人、家庭和社会中的良知,它们在生活之上,而不在生活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控制良知,而是我们被良知控制。就像自然之道控制了水的流淌一样,良知之道控制了爱的动力。海灵格先生的家庭排列疗法,是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对这种爱的能量流动的优选观察和实践运用实务理论。他的观察所得和实践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深受中国哲学的启发和影响。与海灵格先生的家庭排列疗法思想一致,并且我本人也深受家排疗法的影响,我把发生在家庭里的这种爱的能量流动及其影响叫做家庭成长心理动力学。

    (一)个人良知

    海灵格把个人在家庭中发展的“清白感”和“罪恶感”叫做个人良知。受清白感和罪恶感的驱使,我们在家庭中表现出各种行为,实际是一个自我的适应和发展过程,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个过程是下意识的,但经过引导,人们可以意识到。以前的阿德勒博士,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他用个人的“自卑感、优越感和完整感”来描述自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过程。用“罪恶”和“自卑”两个词语来形容自己,好像有点太露骨,中国人不喜欢,我们可以用“歉疚感”来理解;用“清白”和“优越”又有点太骄傲,我们可以用“安定感”来形容;用“完整”有点缺乏情感色彩,我们可以用“完善感”来形容。

    个人在家庭中生活和发展,带着“歉疚感、安定感、完善感”的交互影响,我们可以保持内在的稳定。因为对父母亲有歉疚感,我们愿意接受父母的缺点,听从他们未必接近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对孩子有歉疚感,我们愿意接受孩子的缺点,满足他们未必接近正确的心愿和要求。歉疚感,让我们的爱变得谦逊而温和,这是一种饱含能量的关系。这种谦逊,创造了家庭心理关系的和谐安宁,我们得到了安定感。定则生慧,我们可以更好应对和创造生活中的物质形态或精神空间,体验到生活的完善感。这是用中国哲学中庸平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的那股看不见的力量。歉疚感的力量是柔滑的,海灵格用罪恶感来命名这股力量,凸显了这股力量的强大。

    【个人良知的运行】

    我们在关系中经历和体验着良知,而这也是一种罪恶和清白的感受形式。因为所有我们的行为都会影响其他人,并因此造成我们清白或罪恶的感受。就像我们的双眼,无时无刻不在分辨光明和黑暗,我们的良知也无时无刻不在分辨着我们的行为是伤害还是滋养着关系。当行为伤害关系时,我们会感受罪恶感;当行为滋养关系时,我们就会感受清白感。

    罪恶与清白都同样服膺着一个更高的力量。这更高力量使得罪恶与清白同时存在,并且一前一后地引导着它们走向同一个方向,透过这样的方式,确保我们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时我们会希望能够自己掌舵,但这更高的力量并不因此罢休,我们不过是轨道上的过客。这更高力量我们称之为“良知”,良知遵循它自有的规律运行,那是一种你看不见的力量,也就是中国哲学里面的“道”。

    人与人的关系有几个已然存在的先决条件:归属、平衡和序位,这三者之间相互牵制又互补。透过良知的作用,我们体验到归属、平衡和维持序位的需求。它们总是同时运作,但也各有不同的目的,也各有不同的罪恶和清白的方式。所以,随着目的和需求的不同,我们会经历和体验不同的罪恶和清白感受。

    当罪恶和清白的感受是为了达到“归属”时,我们会以分离、疏远来经历和体验罪恶感,而以舒服、亲密来经历和体验清白感。

    当两者是为了达到施与受的“平衡”时,罪恶感会以责任呈现,而清白感会以自由或是期待的形式呈现。

    当罪恶与清白是为了达到“序位”的目的时,我们会以内疚、对被惩罚的害怕来经历和体验罪恶感,而以尽责、忠诚来经历和体验清白感。

    即使有时我们与他人看来相互对立,但透过良知的引导,我们在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朝向“归属、平衡或序位”。因此我们会经受到与他人之间因良知目的的不同而带来的冲突,同时我们内在也可能因为同时经受不同目的而产生冲突。因此,为了达到平衡,良知会为了达到归属的目的而止我们的某些行为,但同时为了维持序位,又否定为了达到归属的某些行为。

    比方说,当我们以他人伤害我们的程度等量回报对方时,我们“平衡”的需求会感到满足,并认为这是公平的。然而在此同时,我们也牺牲了归属的需求。

    为了同时满足归属与平衡,我们必须以低于对方伤害我们的程度回报对方。如此一来,虽然我们牺牲了平衡,却达到了爱与归属的目的。

    相反,如果我们以对方所给予我们“好”的程度等量回报,我们满足了平衡却无法照顾到归属的需求。如果希望同时满足平衡和归属的需求,我们必须回报多于对方所给予我们的。当我们回报了对方所给予我们的礼物之后,对方就要以同样的原则以多于等量的礼物再次回报。以这样的方式,施与受能够达到平衡,归属与爱的流动也会在往来的循环中达到。这就是礼尚往来的心理学含义。

    我们也可能同时体验到归属的需求与序位间的矛盾。举例而言,母亲告诉她的孩子,他因为顽皮而必须留在房间里。当她独自将孩子留在房间里时,序位目的就达成了。但是孩子会开始生气,如此一来,虽然满足了序位,却违反了爱的原则。但是,如果母亲在一小段时间之后,解除了对孩子的惩罚,虽然此举违反序位的原则,但是却强化了她与孩子之间的爱与归属。

    无论我们如何回应我们所碰到的情境,我们都同时会感到自由和罪恶。有些罪恶感是伴随我们终身的,我们无法也不用消除它,要学会与它和睦相处。P26-28

主编推荐

《爱的七项修炼: 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告诉我们爱的智慧是贯穿一生的七项修炼:

爱的暖流  学会发现

爱的共舞  学会融合

爱的种子  学会养育

爱的魔镜  学会陪伴

爱的协奏  学会并行

爱的炼炉  学会和谐

爱的归属  学会欣赏
 

精彩内容

《爱的七项修炼: 家庭成长中的心理动力和疏导指引》描述了发生在家庭成长中的动力关系,介绍了符合心理科学的正确的爱的方式,解释了个体成长不同时期和家庭成长代际之间差异所对应的基本心理原则。理解和运用这些蕴含在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心理疏导工作者帮助别人,也有助于人们遵从乃至驾驭发生在自己家庭成长中的爱的动力,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

媒体评论
名人: 
 

《爱的七项修炼》把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说是心理疏导技术在家庭成长领域实践运用的指引;既适合专业工作者参考,也适合公众阅读学习。得天独厚者,当替天行道;世界需要勤奋学习、踏实工作的人。祝贺旭东出版新著,相信我们还会不断收到旭东的好消息,还会看到更多中国心理学李云龙出现。

 

 

 孙时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