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战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17
6.2折
¥
59.8
全新
仅1件
作者洛明月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5292531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11290687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洛明月,原名杨洛淼,作物遗传学博士,就职于东北农业大学,他专注苦难文学创作,文笔凝练,作品多集中小人物成长和精神图腾的刻画。其中《荒魂塔克木》获掌阅文学首届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并入选2017年向读者推荐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权签约阿里影业;《重楼》获第二届掌阅文学大赛长篇二等奖;《三十年河西》获2020年度十佳数字阅读作品。《粮战》2019年获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年度最风光文旅IP作品,中宣部70周年推优作品;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推介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2021年入围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共同举办的“红旗颂——庆祝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榜单。
目录
第一章 分道扬镳
第二章 承 接
第三章 过 招
第四章 陷 阱
第五章 所谓爱情
第六章 王牌品种
第七章 首 战
第八章 浮出水面
第九章 负重前行
第十章 市场推广
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
第十二章 腹背受敌
第十三章 销售战
第十四章 丧 钟
第十五章 撤 退
第十六章 家 和
第十七章 残 喘
第十八章 感情牌
第十九章 较 量
第二十章 全面反扑
第二十一章 告 捷
第二十二章 永远的战斗
内容摘要
秋分将至,大地的体温开始逐日下降,出行的路人有意无意地套上了秋衣,奔向各自的人生旅途。 秦怀春作为省农委副主任,又是北川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也加入了这场浩浩荡荡的奋斗大军中。 省农委大楼的多功能报告厅里拉起了红色条幅,林海省农业口的各方代表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听秦怀春解读国务院《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督的意见》的政策文件。 种子行业终于迎来了政企分家和市场监督的双向改革,秦怀春在水稻育种行业摸爬滚打了四十多年,见证了我国种子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他的发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大会上,他梳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种子市场机制的引入,到九十年代种子企业的初步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诞生,及现在改革监督意见的形成的发展历程。 秦怀春做梦都没有想到,临近退休的他盼来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诞生。改革意见的提出表明了新时代育种行业的崛起,也点出了现状和问题所在。 秦怀春知道,一次事关林海省种业的大洗牌即将开始,一批新鲜血液即将注入这次改革浪潮中。 但偏偏这时候,不如意之事接二连三地袭来。 2006年的凤凰城面临着一场靠前的考验,台风“沧海”已经登陆林海省三天了。十月金秋,正是稻黄米香的时节,但这些天对于北川大学水稻研究所的所有师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一个星期。 雨已经下了整整一周,尹振功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愁眉不展。他双手抱着后脑勺,靠在椅子上,瘦弱精干的外表下透着师者风范,沉着的眼神穿过眼镜落在电脑显示屏上。 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十天刮东南风,风力将继续维持在六级到七级,雨量中等,没有晴天。 再等下去,今年将颗粒无收。 尹振功作为秦怀春的助手,马上带着五位研究生做最后的抢收工作。 秋收虽来,但喜悦全无。长时间的降雨,加上水稻进入完熟期,稻秆上的稻穗因湿度过高已经出现发芽现象。看着穗上的白色芽尖,尹振功的脸色异常难看。 “老师,稻子都发芽了,咱们今年的种子还能卖出去吗?一百多亩的育种圃再不抢收出来,这十年来的育种工作就全完了。” 说话的人叫崔挽明,高高瘦瘦,生了一对充满智慧的眉眼,在尹振功的几个学生里,数他专业觉悟优选。望着穗上的白色胚芽鞘,他如万蚁食心般难熬。 尹振功直起腰,雨水从草帽檐淌到脸颊上,他甩了几下脑袋,勉强睁开眼。 “着急也没用,老天爷不关照,咱们只能辛苦点。女同学都回大棚里避雨,男同学跟我干,没有办法,再不干,真来不及了。” 崔小佳和苏慧望了望对方,异口同声地跟尹振功说:“老师,我们不累也不歇,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再说了,多我们两个人,你们也能加快进度。” 崔挽明和刘君什么也没说,秦志杰擦了一把嘴角的雨水,半眯着眼对苏慧说:“要不你俩上去吧,我们仨跟尹老师干就行,你们女生在水田里泡的时间太长不好。” “女生怎么了,科研无界限,更何况咱们做的是关于粮食安全的大事,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苦。” 崔小佳看了眼苏慧,表示赞同她的意见。 一行六个人——一位教授带着他的五位硕士研究生——顶着无情的雨点,穿着雨衣,手里拿着剪刀和橡皮手套,开始他们一年一度的品种选育工作。对育种家来说,这是一年中优选兴的时候。 只不过今年的选种情况比较特殊,优中选优是水稻系谱法育种的原则之一,但要想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大量的株系中挑出好的品种,难度显然很大。 这是秦怀春老先生一辈子的心血,上万份的水稻品系累积了数十年,到现在却抵不过老天的一句玩笑。无论如何种子都要收回来,无论如何都不能断种,穗发芽的品种就多收点;只要保证一个穗上有一粒种子不发芽,这个品种就能在来年延续下去。 雨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尹振功的眼睛里只有这一百多亩的水稻育种基地,他忘记了他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泡在雨水里,大家不分你我,不分师生。虽然近两年他的心慢慢偏向了学术研究,对大田育种的热情开始淡化,但遇到紧要时刻,他还是会冲在线。 也许这就是科研者的勤奋和探索,更是对成果的珍惜和继承。 两个小时后,尹振功放在衣兜里的电话响了,他没有接,过了一分钟电话又响了,他还是没接,于是电话铃声就像催命一般地纠缠着他,让他十分难受。他只好把手机从衣兜里掏出来,毫不客气地骂过去。 “干什么?一天到晚地催命啊,不知道我在忙吗?” 说完这句话,尹振功突然没了声音。他拿着电话出了水田,走到百米之外,背对着五个学生站着。他佝偻着脊背,脊背上冒着一丝凉气。 “崔挽明,你说老师怎么不雇人干这活儿呢?偏偏要咱们来。” 崔挽明没有理会苏慧,因为秦志杰在旁边,所以他不好表达自己的想法,说白了就是不想骂人。 刘君可不怕这个:“苏慧,你都研究生三年级了,还问这种幼稚的问题。你以后怎么工作?就你这样的觉悟,我看哪,还是尽早改行吧。”
主编推荐
本书以我国口粮背后的现实问题为探索口,深度揭示了粮食生产的过程、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及付出的牺牲。以一代育种人十年的斗争为线,挖掘了育种及粮食行业同民生幸福息息相关的内在矛盾点,将个人理想和社会职责同时铺开,阐明了生而为民的大义和无私精神,构建了粮食产业链上的矛盾冲突,以小人物为视角出发,打响粮食攻坚战!
精彩内容
当他走出校园,踏进水稻育种行业,便因优越的能力掉入了同行的包围圈,万里挑一的品种一夜之间沦为了他人囊中,民生大局之下,忍辱负重,为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为守住百姓利益的底线。一场艰难而意义重大的战斗就此展开。
当他选择理想,甘当无私,当妻子远去,师徒反目,仍以抱负为重。十年征战,他终于将林海省育种行业的恶疾拔除,终于肃清了林海省粮食市场的霸权和暗操,终于为勤勉的育种家赢来了尊重,为林海省老百姓带来了农业经济转型的信心。
然而,他失去了家庭的圆满,失去那位曾令他敬仰和爱戴的师长,但他没有失去良知和对劳动者的尊重,他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水稻育种事业,为了“吃饱饭吃好饭”的问题,也为了北川大学水稻研究所创下的基业,更为了尊严和劳动的血汗,他不畏艰辛的在事业中奉献自我。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为了这句话,他带来了一场残酷而有意义的胜利……
媒体评论
精彩评论: 1.这本书以一代育种人十年的斗争为线,挖掘了育种及粮食行业同民生幸福息息相关的内在矛盾点,将个人理想和社会职责同时铺开,阐明了生而为民的大义和无私精神。以现实背景为题材,构建了粮食产业链上的矛盾冲突,以小人物为视角出发,打响粮食攻坚战。文中涉及育种和粮食行业,事关国民口粮问题,既有利益斗争,也有人性光芒,是市场极具稀缺的行业文。 2.整本书读下来酣畅淋漓,集中刻画了两代育种人在粮食产业链上的矛盾冲突,透射出人性的摧毁与重建,故事性较强。重点围绕主人公崔挽明在水稻育种事业发展中,以坚守道义,无私忘我的精神同恩师秦怀春及于向知等老一辈育种家形象塌陷之后的不良作为展开长达十年的博弈论道,映射出主人公身边从事品种培育,审定,推广,销售等人物角色的百态人生,揭示了我国粮食产业链底层人民的挣扎和痛苦,直面了真正的现实。 3.本文文笔凝练,语言平实中带批判,情节代入感强,流年式的书写方式使读者拥有浸入式体验,立意深远,格局宏观,笔触精炼,思想正面,主人公深刻认识粮食之于乡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行文具有人文关怀,切实增强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消除粮食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