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慌不忙,我们来日方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4.66
4.5折
¥
55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季羡林 等 著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ISBN9787514520071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5元
货号11757533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
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文学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学术著作《印度古代文学史》于1997年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翻译作品有《罗摩衍那》系列等,于2006年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目录
壹 在我的世界里,因为有你才更安心
想我的母亲 梁实秋
合欢树 史铁生
父亲的病 鲁迅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林海音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贰 今夜无眠相牵挂,时光荏苒何时逢
回到家里 张晓风
我的三个弟弟 冰心
哭小弟 宗璞
风筝 鲁迅
初冬 萧红
叁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儿女 朱自清
若子的病 周作人
当幽默变成油抹 老舍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我的彼得 徐志摩
肆 人生需要好友,一路同行微光亦暖
给沫若 郁达夫
回过头去——献给上海的诸友 郑振铎
致沈从文 林徽因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我的良友——悼王世瑛女士 冰心
伍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鲁迅的最后一天 许广平
致杨之华信四封 瞿秋白
她走了 梁遇春
水样的春愁 郁达夫
爱眉小札(节选) 徐志摩
陆 此去唯有梦里见,夜半梦回又是空
宗月大师 老舍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藤野先生 鲁迅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
柒 默默无闻的小事中,全是无私深沉的爱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季羡林
记富奶奶 冰心
家德 徐志摩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 老舍
内容摘要
岁月不声不响,你且不慌不忙。在凡俗的烟火里,愿以素心,悦来日方长;愿晨昏相依,四季欢喜;愿你全力以赴地过,云淡风轻地活。手持清风待明月,眉挑烟火过一生。
本书共分为七章,精选季羡林、老舍、朱自清、史铁生、张晓风等名家经典随笔散文,共同回忆我们生活中经历过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经历,让逐渐迷失在生活中的人们重新发现身边的温情与阳光。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又很慢,让我们一起追随名家的脚步共同品味生活中的苦痛时刻与温暖瞬间,找到努力奋进的力量。
主编推荐
☆岁月不声不响,你且不慌不忙。在凡俗的烟火里,愿以素心,阅来日方长,愿晨昏相依,四季欢喜。
一些岁月,念起,便是在意,将其入心珍存,静默如花,才可闻其馨香。日子,原本是这样朴素无华,只是时间左右了我们太多,于是便有了纠结与困惑,有了感慨与念想。放慢了脚步,不再是昨日的步履匆匆。
☆生活有惊有喜,日子平平淡淡。人要不慌不忙,将一份欢喜,深深地植入生活之中。
日子如常,时光如流,一生中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里的岁月,而是岁月里的生活。灶台有汤,窗前有灯,阳台有花,三餐有味,四季有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日子越是忙碌,我们越要不慌不忙。
☆文学大师送给现代人的情感慰藉,从日常生活中感悟亲情、友情、爱情……
精选季羡林、沈从文、梁实秋、汪曾祺、朱自清等21位名家的34篇经典散文,将对父母的依恋、对儿女的体贴、对兄妹的关怀、对朋友的期盼、对师长的崇敬、对爱人的思念等诸多情感汇聚一身,让逐渐迷失在生活中的人们重新发现身边的温情与阳光。
精彩内容
想我的母亲
梁实秋
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是神圣的。我写过一些杂忆的文字,不曾写过我的父母,因为关于这个题目我不敢轻易下笔。小民女士逼我写几句话,辞不获已,谨先略述二三小事以应,然已临文不胜风木之悲。
我的母亲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内上羊市街。我在幼时曾侍母归宁,时外祖母尚在,年近八十。外祖父入学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功名,但是课子女读书甚严。我的母亲教导我们读书启蒙,尝说起她小时苦读的情形。她同我的两位舅父一起冬夜读书,冷得腿脚僵冻,取大竹篓一,实以败絮,三个人伸足其中以取暖。我当时听得惕然心惊,遂不敢荒嬉。我的母亲来我家时年甫十八九,以后操持家务尽瘁终身,不复有暇进修。
我同胞兄弟姊妹十一人,母亲的劬育之劳可想而知。我记得我母亲常于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们几个较小的孩子们洗澡。我怕肥皂水流到眼里,我怕痒,总是躲躲闪闪,总是咯咯地笑个不住,母亲没有工夫和我们纠缠,随手一巴掌打在身上,边洗边打边笑。
北方的冬天冷,屋里虽然有火炉,睡时被褥还是凉似铁。尤其是钻进被窝之后,脖子后面透风,冷气顺着脊背吹了进来。我们几个孩子睡一个大炕,头朝外,一排四个被窝。母亲每晚看到我们钻进了被窝,叽叽喳喳地笑语不停,便过来把油灯吹熄,然后给我们一个个地把脖子后面的棉被塞紧,被窝立刻暖和起来,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我不知道母亲用的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带给我无可言说的温暖舒适,我至今想起来还是快乐的,可是那个感受不可复得了。
我从小不喜欢喧闹。祖父母生日照例院里搭台唱傀儡戏或滦州影戏。一过八点我便掉头而去进屋睡觉。母亲得暇便取出一个大簸箩,里面装的是针线剪尺一类的缝纫器材,她要做一些缝缝连连的工作,这时候我总是一声不响地偎在她的身旁,她赶我走我也不走,有时候竟睡着了。母亲说我乖,也说我孤僻。如今想想,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偎在母亲身旁?
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我母亲好像是没有时候睡觉的。天亮就要起来,给我们梳小辫是一桩大事,一根一根地梳个没完。她自己要梳头,我记得她用一把抿子蘸着刨花水,把头发弄得锃光大亮。然后她要一听上房有动静便急忙前去当差。盖碗茶、燕窝、莲子、点心,都有人预备好了,但是需要她去双手捧着送到祖父母跟前,否则要儿媳妇做什么?在公婆面前,儿媳妇永远是站着,没有座位的。足足地站几个钟头下来,不是缠足的女人怕也受不了!最苦的是,公婆年纪大,不过午夜不安歇,儿媳妇要跟着熬夜在一旁侍候。她困极了,有时候回到房里来不及脱衣服倒下便睡着了。虽然如此,母亲从来没有发过一句怨言。到了民元前几年,祖父母相继去世,我母亲才稍得清闲,然而主持家政教养儿女也够她劳苦的了。她抽暇隔几年返回杭州老家去度夏,有好几次都是由我随侍。
母亲爱她的家乡,在北京住了几十年,乡音不能完全改掉。我们常取笑她,例如北京的“京”,她说成“金”,她有时也跟我们学,总是学不好,她自己也觉得好笑。我有时学着说杭州话,她说难听死了,像是门口儿卖笋尖的小贩说的话。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