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4.3 4.5折 ¥ 98 全新
库存159件
作者艾书眉,雷陵主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ISBN9787519215712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7790033
上书时间2024-12-11
艾书眉,女,1973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肝胆科及感染科副主任护师,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护理学术带头人,湖北省雷陵知名中医工作室学术继承人。从事内科、肝胆科护理工作20年,擅长中医肝胆病临床护理工作,对各种急危重症肝病护理有丰富的经验,主持研究制定了《常见肝病中医特色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见肝病中医特色护理常规及辨证施护常规》。能熟练开展各种中医肝病特色疗法和血浆置换、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等技术操作。10余年来,交流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荣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及自然科学论文奖5项(篇),主编《常见肝病中医特色诊治与护理研究》专著一部。现为“十堰市中医护理学会常务委员”、“十堰市护理学会委员”。
章 诊治特色篇
1.1 现代医学肝胆疾病的中医病名诊断
1.2 常见肝胆疾病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1.3 中医肝胆病特色制剂研发与应用
1.4 中医肝胆病外治特色疗法
1.5 现代中医肝胆病非药物疗法的运用
第2章 护理调摄篇
2.1 常见肝胆病中医调养
2.2 中医四季肝胆调养
2.3 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调养肝胆
第3章 临证验案篇
3.1 肝热病(急性病毒性肝炎)
3.2 肝著(慢性乙型肝炎)
3.3 黄疸(淤胆型肝炎、Gilbert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3.4 肝癖(脂肪肝)
3.5 肝积病(肝纤维化)
3.6 胁痛(自身免疫性肝炎)
3.7 胆胀、胆石病(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
3.8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3.9 肝瘤(肝血管瘤)
3.10 肝胶瘤(肝囊肿)
3.11 酒癖(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3.12 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
3.13 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
3.14 急黄(肝衰竭)
3.15 呕[吐]血(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3.16 肝厥(肝性脑病)
3.17 癃闭(肝肾综合征)
3.18 厥脱(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3.19 腹痛(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第1章诊治特色篇
1.1 现代医学肝胆疾病的中医病名诊断
目前,现代医学肝胆疾病中医病名尚未统一,甚至缺失,给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有鉴于此,创建省市、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10余年来。雷陵主任医师在查阅历代医籍中有关中医肝胆病病名记载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权威文献论述,对现代医学肝胆疾病中医病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
1.1.1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诊断为区州6机的“的班按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急性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无论急性或慢性,根据黄疸的有无,均可分为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和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关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问题,由于本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一,至今仍未统一。能得到公认的是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至于无黄疸型急慢性肝炎在中医中实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对应病名。目前国内大多把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尤其是慢性无黄疽型肝炎归属于“胁痛”范畴。对于“胁痛”,国家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为其定义为:胁痛系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症。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到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其诊断依据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特征;疼痛性质可表现为胀痛、窜痛、刺痛、隐痛,多为拒按,间有喜按者;反复发作的病史;血常规、肝功能、胆囊造影、B型超声波(后简称“B超”)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我们也观察到胁痛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确实最为常见,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可无胁痛症状,有的仅表现为胁肋不适或胀闷,从中医症状学分析当不属于“胁痛”范围。由于中医病名诊断决定辨证论治,因此对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有胁肋部见症者,不必拘泥于疼痛与否,凡有胁肋不适、胀闷,进而疼痛者均可从“胁痛”论治。对于无胁肋部异常改变者,如两胁下有痞块,或B超检查肝脾肿大,按其特征,似可归为“积聚”(积证)。但若以积证辨证用药,却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际治疗相距甚远,唯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明显肝纤维化或伴早期肝硬化者可按“积证”论治。有学者把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归属中医“虚劳”范围,然虚劳是一大类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所致,虽然病邪久羁、留连不解,也可损伤脏腑气血阴阳,但慢性病毒性肝炎毕竟是以毒邪不解为主,实乃虚实夹杂之证,故不宜从“虚劳”辨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曾把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定为“肝瘟”,但未得到国内普遍认可,亦未能推广应用。雷陵主任医师认为,急慢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中医“黄疸病”范畴;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肝热病”范畴;慢性乙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肝著”范畴;慢性无黄疸型丙型或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伴有胁肋部见症者属于中医“胁痛”范畴;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明显肝纤维化或伴早期肝硬化,同时见胁下痞块(肝脾肿大)者,可按“肝积”、“积聚”诊治。对于不能归属于中医上述疾病类型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仅以乏力、身困、胸闷、脘痞、腹胀、纳差等为主要表现者,应从中医“湿阻病”论治。这的为中礼1.1.1.1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归属中医“湿阻病”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中医病案书写要求具备中西医双重疾病诊断。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不能统一,给病历书写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必须确定相应的中医病名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雷陵主任医师根据自己多年的肝病诊治经验和理论探讨,把部分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归于“湿阻”,可定为肝病湿阻病,是“湿阻”在肝病中的特殊……
本书系统整理了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雷陵主任医师30多年来在肝胆病诊治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及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重点介绍了中医肝胆病诊疗护理特色与方法,同时收录了部分典型病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