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19 4.4折 ¥ 68 全新
库存238件
作者余芳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ISBN9787519221782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7771771
上书时间2024-12-11
余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进修,已经在《短篇小说》、《语文建设》与《职业技术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近10篇论文。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高职教育研究。
第一章 没落贵族早慧女童1920-1931
第二章 初入文坛崭露头角1932-1938
第三章 寻梦港大之天才梦1939-1941
第四章 初回沪上初绽传奇1942-1943
第五章 乱世结缘倾城之恋1944-1946
第六章 迷惘重生再创辉煌1947-1951
第七章 再回香港沉寂岁月1952-1955
第八章 异国初遇执子之手1956-1967
第九章 十年一觉红楼梦魇1968-1983
第十章 天涯孤旅海上花落1984-1995
后记
张爱玲经典语录
参考文献
《倾城难再寻:张爱玲》:
我们都知道,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隐喻、象征等深层的意蕴,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霸王别姬》虽然创作较早,但张爱玲的这一特长也已从这部小说中初步显露出来。张爱玲在后来的作品中最常用的意象“月亮”,在这篇小说中已出现。虽然只有一两处,但我们已经看到张爱玲对这一意象的情有独钟。《霸王别姬》中还有一个意象值得我们注意,即虞姬手中那一段短短的蜡烛。“蜡烛”这个意象在这篇小说中多次出现,可以说,每次出现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小说开头写到,“在帐篷里,一支红蜡烛,烛油淋淋漓漓地淌下来,淌满了古铜高柄烛台的浮雕的碟子”。“蜡烛”第一次出现,就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接着,虞姬在项羽睡下之后,“一只手拿了烛台,一只手护住了烛光”出去巡营,其间她多次“用宽大的袖口遮住了那一点烛光,防它被风吹灭了”。这里的烛光又意味着什么呢?是否象征着她和项王的爱情,抑或他们的事业、他们前途未卜的命运呢?终于,在四面楚歌声中,她手中的烛光熄灭了。她似乎看到了他们的结局,她内心中所有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最后,当她回到帐篷里时,“蜡烛只点剩了拇指长的一截”。这拇指长的一截蜡烛又暗示着她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而她和项王的生之缘分也只剩最后的一个时辰了,她的生命之旅即将走到尽头。当蜡烛熄灭的时候,她将找到她的归宿。
在描写女人的时候,张爱玲才最深情。虞姬,一位涂上战乱色彩的红颜。张爱玲为她哀叹为她心伤。在刻画虞姬时,用墨最多,用情最深,仿佛此时的自己已经化身成哀怨的虞姬。在战马悲啸、“长矛闪闪”,“马粪的气味、血腥、干草香,静静地在清澄的夜的空气中飘荡”的背景里,张爱玲笔下的虞姬,就仿佛“夏夜里山坡上开放的红心白瓣的野豆花一般”。
虞姬离不开项羽,她不能离开她深爱的男人。她能为他做些什么呢?虞姬不知道,张爱玲也是不知道的。所以,她让虞姬在夏夜里,“披上一件斗篷,一只手拿了烛台,另一只手护住了烛光,悄悄地出了帐篷”。她细步地走着,小心翼翼地走在她的夫君最后坚守的方寸土地上。她还能为他做什么呢?此刻还能做的,只剩下替自己心爱的男人最后再看看那些誓死效忠的战士们。
虞姬跟随楚霸王南征北战十几年,一直陪伴在其身旁,战争的残酷险恶她见过无数次,楚霸王成为她生命的一切,如同文中所说的,“她像影子一般地跟随他,经过漆黑的暴风雨之夜,经过战场上非人的恐怖,也经过饥饿,疲劳,颠沛,永远的”。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依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而虞姬为什么会突然产生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呢?小说通过虞姬按照惯例外出巡视营房的所见所闻,及垓下近日的战况和士兵的厌战心理,清楚的表现出:她所依赖、仰慕、追随了十几年的太阳,眼中这个永远年轻的大英雄,此时此刻,已走到了他的末路,彻底的失败已是他难逃的劫数了。因此,虞姬有了这一系列的想法和最终用自刎结束自己生命的抉择,也就是说虞姬的自刎是经过她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英雄与美人的故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虽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也没有激烈的打斗场景,但通过张爱玲的描写,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秦末汉初垓下决战那残酷、激烈、血腥的战斗场景。
虞姬只是个女人,国家大事、天下存亡对她来说比不上霸王脸上那一丝忧郁对她来得重要。项羽在别人眼中是霸王、是英雄,但在虞姬的眼中,他只是她的丈夫、她的爱人,她只为爱他而活。在她的世界里,项羽才是中心,死亡和失败对她来说都无关紧要,失去丈夫的宠爱对她来说才是致命的。
她的死是完美的,因为她死在了她所爱的男人的怀里。这可能也是张爱玲所喜欢的结局。
我们无法否认,张爱玲确实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在十七岁的懵懂的年龄,就写出了这样可圈可点的成熟的作品,令人惊叹。虽然,在张爱玲自己和许多研究者看来,这篇小说和张后来发表的许多大作相比起来文笔还略显稚嫩,但综观整部小说,笔触柔和细腻,结构简洁自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都恰到好处,不得不令我们叹服。可以说,从张爱玲的这部“少作”,就可以预见她后来的辉煌。有了这样的源作铺垫,张爱玲的创作生涯能够如此蔚为壮观,也是不难理解的。
在圣玛利亚女校,很多个上课的日子里,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一个角落里的张爱玲,对台上板着面孔讲课的先生不感兴趣,就随心所欲地在纸上涂画着,以打发她寂寞悠长的时光。学校的课程安排,对这位天资聪颖的少女来说,或许太过简单,抑或有太多不合她口味的地方。尽管如此,她的考试成绩每次都很不错,写作成绩更是了得。可她却并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乖”学生,上课走神、作业忘记写,是常有的事。倒也没有人去计较,她一句“我又忘啦”,他们也便笑笑,就原谅了她。
……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家族中的淑女的传奇故事,她把自己的小说集也命名为《传奇》,而她的生命也是一部苍凉、哀婉、精彩动人的女性传奇。《倾城难再寻:张爱玲》以张爱玲的人生轨迹线编录其一生的代表著作,并插入其他学者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研究评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