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24.74 6.6折 ¥ 189 全新
库存44件
作者陈小林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72777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89元
货号17763812
上书时间2024-12-11
陈小林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
著有《陈小林教设计》《极致的平淡》等,并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设计作品获国家专利30余项。
设计作品获国际、国内大赛金奖20余次。
2023年获全国设计事业卓越贡献奖。
源起——酒说
第一章 重礼之邦到实用主义——酒器文化的变迁之路
第一节 重器之时礼器之道——材料与工艺的变迁
一、古拙的原始工艺文明萌芽——陶制酒器文化功能及审美
(一)酒器的陶制时代
(二)陶制酒器的文化功能及审美特征
二、狞厉庄严之器——商周战国时期青铜酒器文化功能及审美
(一)青铜酒器的历史沿革
(二)饕餮为盛的青铜酒器文化及审美
(三)铁器、玉器与木漆器文化
三、火力下的陶艺裂变——中国瓷制酒器文明的开端
(一)酒器与瓷器的“合奏”
(二)瓷制酒器器型与装饰
四、精致巧文化,瓷韵盛世传——唐宋瓷制酒器的鼎盛时代
(一)盛世瓷酒器
(二)盛世瓷酒器造型及装饰审美
(三)炫彩夺目的唐三彩酒器与风俗
(四)盛世时期金、银、玉酒器
(五)玻璃酒器的孵化摇篮
第二节 盛世之礼——酒文化的风貌发展
一、宴饮与娱乐
二、中古时期酒器的审美风格及饮酒礼仪
(一)酒器的别样种类
(二)醇酒初尝,渐成习俗——早期饮酒风俗特征
(三)饮酒场域及种类
(四)酒宴上的习俗
三、巴蜀早期酒文化及酒器风貌
第三节 民俗雅器——审美特征的变化
一、五彩釉色——雅致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
二、元明清时期其他酒器的发展
三、明清时期川蜀酒器风貌
四、明清时期酒器审美特征
五、明清时期饮酒风俗
第四节 实用主义——设计与酒器发展
一、现当代酒器的发展历程
二、酒器类别
三、大行其道的玻璃及陶瓷酒器
(一)晶莹剔透的玻璃特性
(二)陶瓷酒器的特征
四、现当代酒器审美特征
五、现当代饮酒习俗
第二章 从象征意义到品牌文化诉求——酒器包装文化及审美
第一节 酒器与酒包装的发展关系
一、酒器包装的界定
二、酒包装与酒器、酒文化变迁之关系
第二节 象征意义下的盛世包装
一、盛世隋唐时期的包装种类
(一)巧夺天工的精致主义——金银器包装及其特征
(二)细致坚美的陶瓷容器及功能
(三)富丽丰腴与生命力的结合——漆器包装及其艺术特征
(四)功能驱使的包装形式——纸质包装问世及特征
二、盛世包装中的不同审美风格
(一)奢华精致之美,体现阶层思想的宫廷包装
(二)淳朴天然的民间包装风格
(三)神秘的宗教包装风格
(四)融合异域风情的包装形式
三、盛世包装中的审美核心要素
(一)阶级性审美特性
(二)象征性审美特性
(三)多元化审美共存
四、认识包装的文化意义与格局
第三章 近现代酒器包装——标志时代的记忆符号及审美特征
第一节 近现代酒器包装设计的启幕
第二节 现代商品包装的审美特点
一、现代酒器包装的民族性
二、酒器包装的时代意义
三、酒器包装与品牌文化
(一)酒器包装形象系列化
(二)突破酒器包装同质化
四、酒器包装的构成要素及审美特征
(一)容器及形态
(二)容器的“虚”“实”
(三)酒容器材料:玻璃
(四)酒容器材料:陶瓷
(五)酒容器材料:不锈钢
(六)销售包装
第三节 酒器包装的演变——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酒器包装的历史脉络及特征
一、茅台
二、五粮液
三、剑南春
四、泸州老窖
第四节 文化艺术引导下的酒器包装审美追求
一、现当代酒器包装的发展特征
二、商品意识觉醒带动消费变革
(一)多元的包装形象设计
(二)当代酒包装分类
(三)酒器包装红色与金色的魅惑
(四)酒容器设计五原则
三、当代酒器包装文化及艺术性
四、酒器包装设计的趋势
(一)包装设计故事化
(二)新材料复合应用
(三)绿色环保再利用
(四)智能与精细化
(五)传承与象征
(六)结构个性化
(七)简约与空灵
(八)色彩多元化
五、创新酒器包装之文化意义
六、当代酒器包装审美追求
第四章 以酒为媒的文化艺术发展
第一节 从积极入世到超然物外——酒文化影响下的文学
一、酒文化下的诗词歌赋
二、酒文化浸润下的小说散文
三、烧春誉满蜀州道
四、积极入世与超然物外的“墨客”饮酒
第二节 现实写照寄情笔墨——酒文化下的书画艺术
一、借酒寄情于笔墨
二、历史生活的视觉写照
三、酒文化与艺术发展的精神内核
第三节 现代酒文化与艺术发展的关系
一、酒为艺之媒
二、酒文化下的艺术社交
三、艺术发展对酒文化的推动
第五章 宫廷酒到全民普及——酒文化的圈层发展
第一节 人与酒历代的共谋共生
一、礼乐之下,统治阶级与酒的亲疏关系
二、文人士大夫的避世之介
三、官民同乐,酒与人的融合发展
第二节高度精英意识转向大众消费文明
一、呈贡皇酒一一唐时“烧春”的特质
二、御酒走出宫廷,进入千家万户
三、跌宕起伏,酒文化拉动消费文明
第三节集权社会到文化释放
一、古代宫廷酒与皇室权贵
(一)各朝代宫廷造酒
(二)宫廷酒与民间酒的区别
(三)宫廷酒的符号象征性
二、文化发展带来的饮酒习俗
三、从饮酒窥见集权社会到现代文化释放的转变
第四节功能庄严到万事之媒
一、宫廷庄严的饮酒氛围
二、民间饮酒的风俗转变
三、酒文化氛围下的圈层发展
后记
参考书目
源起——酒说
酒是一种发酵食品,它是由一种被称为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分布较广泛的菌类,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中,极易繁衍生长。高糖水果又是猿猴喜爱的食物,它们吃剩后扔在岩洞中的果实腐烂,糖分受到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发酵,生成为酒浆,形成天然的果酒。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被称为“猿酒”。人类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利用之。酒虽以物质形式呈现,但作用于人的精神,沿着这一演进过程,人与人、人与神及人与社会之间不断生发出轶闻趣事,酒文化肇始。
中国古代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西、戊、亥)中,有一个西字,在古时候代指酒。秦汉以前将“西”的本意解释为酒或酒器。《说文解字》讲:“西,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2西代表八月,此时节黍已成熟,可以酿制醇酒。卵是古文写法的“西”字,其字形采用“卯”作偏旁,“卯”表示春门已开,万物已从地下冒出。“西”表示秋门已闭,万物已人门内,“西”字内的一横“一”,是闭门的形象,可见它是一个象形字,整体就像一个酒坛子的形状,而甲骨文“西”字是一个尖底的酒坛,金文中也是如此。后篆文经字体整齐化写成楷书变为“西”,后人又据此将“西”直接释为“酒”:既然“西”的本意是酒或者酒坛,再给它加上三点水偏旁,“酒”字便以水合西,变成了一个会意字。
由于酉与酒的直接关系,与酒或酒器有关的文字都带有“西”作为偏旁或者部首,如酝酿、酩、酊、醉、醒、醇等。
……
本书旨在强调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美学结合的设计观, 培养读者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与时俱进的践行意识。本着拓宽专业视野、重在实践应用的原则, 内容力求适应当今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时代变化的需求。全书以酒器包装设计的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 有机地整合主要知识点, 以利于学习者对酒器设计的全面认知与理解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