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64个人生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庸64个人生智慧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4.95 2.5折 59.8 全新

库存18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瑞主编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57010102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17766074

上书时间2024-12-1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瑞,汉族,某大学历史学学科带头人。其学有本源,治学严谨,对中国经典文化颇有研究,主编相关历史类图书,均受到学界和读者的好评。



目录


序言

智慧01 “中庸之道”的现代意义

智慧02 中庸之道倡导和谐之道

智慧03 不明中庸之道,则难以立身

智慧04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智慧05 权衡两端,取其中道

智慧06 中庸而行,可以无忧

智慧07 中庸与成功之道

智慧08 修身正己,以得天下

智慧09 堂堂正正,遵守道义

智慧10 节制自己的欲望

智慧11 慎独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方法

智慧12 自省是大智大勇

智慧13 成大事者皆自律

智慧14 每天做自我总结

智慧15 诚于中,信于外

智慧16 对人对己都要讲诚信

智慧17 做人无信不立

智慧18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

智慧19 诚信是修身为人的基础

智慧20 你的诚信也要因人而施

智慧21 诚信才能够取胜

智慧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智慧23 施之以恩,动之以情

智慧24 互助互进,互惠互利

智慧25 言多语失,祸从口出

智慧26 结朋交友,亲疏有度

智慧27 德刑并用,四方敬服

智慧28 示强逞能,过犹不及

智慧29 遵循规律,合乎自然

智慧30 循序渐进,顺应潮流

智慧31 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

智慧32 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智慧33 做人不可硬充好汉

智慧34 做人处世切忌强人所难

智慧35 把不利因素变有利因素

智慧36 布在方策,谨慎谋划

智慧37 对比效应,心理操纵

智慧38 处世不能太固执

智慧39 强弱之分,关键在于算与变

智慧40 充满弹性地处世

智慧41 学会辩证处世

智慧42 在主动和被动中变化

智慧43 退让折中,隐忍适度

智慧44 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

智慧45 进退结合乃做人之真谛

智慧46 锋芒不要太露

智慧47 圆通而不圆滑

智慧48 宠辱不惊,委曲求全

智慧49 保留自己的底牌

智慧50 隐藏自己不等于埋没自己

智慧51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智慧52 “藏术”的经典应用

智慧53 仰不愧天,俯不怍地

智慧54 通行四海,礼孚众望

智慧55 平者居多,完美少有

智慧56 为人处世,忍让为高

智慧57 贪心不足,灾祸临头

智慧58 豁达大度,宽阔胸怀

智慧59 远大志向,辉煌人生

智慧60 埋头做事,抓准时机

智慧61 顺势而为,善于借物

智慧62 自我克制,谨慎小心

智慧63 心态平和,宽容待人

智慧64 和颜悦色,放低姿态




内容摘要

智慧01 “中庸之道”的现代意义

提倡“中庸之道”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因为这一思想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处世圆滑、态度暧昧、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而遭受人们的大肆鞑伐和批判。其实,从“中庸”思想的本意看,它并不是“奸猾”,置仁义于不顾,为保全自己而明哲保身,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和智慧。

 何谓中庸呢?孔子认为“中庸”即为“中和”。孔子说,“中”是有喜怒哀乐之情而未表现出来;“和”是感情表达时合乎节度。“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遵循的通则。如果人们能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间的一切就会各得其所,万物也就顺其自然了。

 凡事,取乎中,是应付时代和任何事情的良方。中是不偏不倚,不左倾也不右斜的。非中则不能正,非正则不能稳,非稳则不能久。人生处世的要点,就在于“执中致和”。传说,远古时期的舜帝就是一个善于遵循“中庸之道”的智者,他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又能加以审视,扬其善,隐其恶,取其中,而施行于民,从而使天下化而治之。治理朝政者若能采用“中庸之道”,就可以处于无为而治的自由境地,避免过于专制,过于偏激,过于依恃,表面看似愚拙,内心里却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明亮。

 孔子对“中庸”的评价甚高,他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超过它,若能把握中庸的道理,就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但是,一般人又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这就是说:聪明的人过于聪明,认为它不值得去实行,而愚蠢的人又理解不了。君子和小人在这方面表现就截然不同。君子的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之道,而小人的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能时时居于中,不过亦无不及;而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之道,是因为小人对什么都太在乎或肆无忌惮,不知也不遵循中庸的道理。孔子深知“中庸之道”不是谁都能明白的,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只有那些有修养的君子才能够坚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导向容易使人们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外在的东西。而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又容易使人们往往简单地理解矛盾的两个方面。对满足、成功、富贵、权力等,总是期望达到顶峰,人人在我脚下才好,而对空虚、失败、贫穷、低下等,则惟恐降临自己身上。这样,他们处高位不觉得满足,处低位一蹶不振。这两个极端都不会使人安宁和快乐,并且,对位高者而言,他们难以守成,很快会转入低下;而对位低者而言,他们欲速不达。结果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一切都处在不安与失意之中。他们所缺乏的正是先哲提出并加以践行的“中庸”智慧。

 《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人的欢喜、愤怒、哀伤、快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就是“中”;即使表现出来但是都合乎时宜和礼节,就是“和”。“中”是天下人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所遵从的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与地也就各在其位了,万事万物也就生长发育了。

 由此我们得知,倘若一个人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就会平静淡然,这就叫作“中”。喜、怒、哀、乐都是人们的正常反应,是人们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后产生的自然情感,之所以说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作“中”,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情感是被控制的,内心保持着平静和均衡,这是合乎正道的。然而,人的感情无法正常宣泄是不可能的,因此宣泄需要有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不要看到好的事物就喜形于色,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勃然大怒,极度悲哀或是过度高兴都是不合理的,情感表现得合常理、合时宜、有节度,这就是“和”。

……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中庸之道’的现代意义”、“中庸之道倡导和谐之道”、“不明中庸之道, 则难以立身”、“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权衡两端, 取其中道”、“修身正已, 以得天下”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