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7.13 6.2折 ¥ 108 全新
库存76件
作者许卫红,申珅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35293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14619303
上书时间2024-12-11
许卫红
女,1966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曾参加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掘20余年,担任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领队,现任秦都咸阳城大遗址项目考古领队。
从事秦汉考古研究30余年,深刻体会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努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向大众普及考古成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考古公开课》等节目分享考古故事,并成为小红书、B站、抖音等平台知识博主,微博拥有近60万粉丝。
已出版作品《说说秦俑那些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等。
申玮
女,1992年生,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第九届全国十佳“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2021年《中国国宝大会》十佳选手。
从事青少年文博教育近10年,从全国第一位中小学博物馆专职教师,到文博教育自主创业者,再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科研工作者,近年来更以科普短视频、组织“薪火文博”公益活动等新的方式,在薪火相传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已发表《浅说通俗性考古读物的写作》《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何没有女俑》等文章主笔编写《博物致智,博物馆课程理念与实践,实践篇》等作品。
第一章・初识
01.书写秦赢政
02.兵马俑坑的考古岁月
03.烧成灰的麻绳与俑坑的盗扰
04.考古探案一波三折
05.创作灵感哪里来
第二章。兵马佣坑建筑问题06.初问俑坑建筑质量
07.建筑“夯墙”闹乌龙
08.故作玄虚那点事
09.建筑结构的量身打造
10.修建秦陵的三种人
11.修陵人的后方基地
第三章。奇迹的诞生与重构12.尘埃散尽遇见你
13.几枚秦人鞋印
14,陶俑塑造工具
15,寻找陶俑制作地
16.一根刷子毛
17.是妥协还是务实
18.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19.模块化方式做陶俑
20.兵马俑在陵中属老几
21.还期本色似从前
22.漆工技艺秀
23.秦始皇不好色
第四章.兵器的神话24.杀器寒光令人生畏
25.强弩中的绝绝子
26.兵器真是“真”的
27.这件铜戈有点怪
28.岁久遗戈金不销
29.弹性“收兵”
30.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第五章・从兵马俑发散开去31.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32.让他们叶落归根
33.历史的接力棒
34.汉惠君的心爱物
35.华县东阳去“救火”
结语
要想看懂兵马俑,必须先从史书中了解一下它们的主人一秦赢政。
秦赢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公元前210年,终年49岁。赢是姓。姓是一种族号,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氏是姓的分支,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的情况,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赢姓源于其老祖柏翳,拜舜帝所赐。但是柏翳一支只是赢姓之一,按照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解释,同姓的族群包括秦、徐、江、黄、郑、莒。柏翳赢姓一支历经夏、商、西周传至造父,因战功被周穆王赐封于赵城,即今山西境,据说在洪洞县赵城镇。由此柏翳赢姓衍生了赵氏,合称赢姓赵氏。赵氏有庶支同族,居住地在陕西、甘肃一带,首领非子擅长养马,被周孝王于秦地封为附庸,赐秦氏,成为赢姓秦氏。从柏翳再向前推,可溯至神话人物一一少昊、黄帝。
黄帝,传说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姓姬。少昊,黄帝的长子,一说为赢姓,和太吴伏羲一样同为传说中的东夷族祖先和首领,因修太昊之法,故被称为“少昊”。
考古是科学,讲究的是实证,考古工作者并不将神话人物对应到考古研究之中,只承认存在神话传说的历史时代,并根据考古发现,以最早发现的地点命名确定出的不同文化类型,如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考古实证表明,在大汶口文化晚期,鲁中南一带“炅(昊)”族兴起,他们盛行太阳崇拜、鸟崇拜、祖先祟拜以及山川崇拜,以“日火”组合、“日火山”组合、“日火+羽冠”组合的图像作为族徽,来标识族群身份,后来分化出少吴氏与太昊氏(伏羲氏)两个支族。少昊氏在大汶口文化晚期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和鲁东南一带,大汶口文化末期迁人鲁东南地区,并在龙山文化早中期走向繁荣和强盛,龙山文化晚期少昊氏再迁鲁中南,并分裂成皋陶和柏翳(伯益)等分支①。
顺着伯益再继续向下对秦赢政刨根问底,细扒下来,所谓“赳赳老秦”原来属于西迁移民。我们每个人向上推三代问祖籍,谁家又不……
兵马俑是大秦帝国实力与气度的象征,兵马俑的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中生活过的证明,他们似秦帝国的一个个细胞,成为大秦帝国最鲜活的注解。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寻亲迹”、研究秦史,在本书中,她为我们呈现了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诸多细微的发现,它们合力再现了秦代社会的鲜活图景:沿着秦俑家族开枝散叶的脉络,能看到秦人怎样的创新和传承、现实与期望?“物勒工名”制度日臻完善,用“接骨膏”修修补补的兵马俑,代表着秦人的务实还是监管部门的妥协?秦代本土怎样发达的漆器工艺技术支撑着匠人们制造出如此鲜活的彩色兵马俑?修建秦陵的究竟是哪三种人,他们的后勤保障是如何做到的?……而跟随作者探索秦朝鲜活过往的步伐,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文物遗址背后秦朝的实相:强弩中的“绝绝子”反映了秦朝在军事方面对游牧民族怎样的追赶和超越?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到底是真是假,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弹性?“暴秦”对战死的士卒有一套严格的发丧流程,是否可为我们解开一点点“秦国为何会统一天下”的疑惑?骊邑的发展壮大,为大秦帝国稳固全国统治做了哪些贡献……这支沉睡了2200多年的地下军团,其千军万马的形象,气势宏大的军队阵容,无不彰显出秦王统御天下的威势和统御万世的雄心壮志。但武力征伐不代表秦文化,更不是中华文明,要真正看懂兵马俑,我们就不能局限于秦军所向披靡的军事传奇,而应该去多了解兵马俑及兵器所体现的包容性、多元性,这才是秦文化更真实的面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