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8.62 4.5折 ¥ 86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姜岚著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812138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12466975
上书时间2024-12-11
第一章“五育井举”的提出
第一节一“五育”教育观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五育并举”的现代内涵与特点
第三节“五育并举”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五育并举视野下强化家庭教育
第一节家庭教育的相关内涵·
第二节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五育并举视野下强化家庭教育的路径
第三章五育并举视野下提升学校教育
第一节学校教育的相关内涵
第二节学校教育的内容及原则·
第三节五育并举视野下塑造特色化学校教育的路径…
第四章五育并举视野下的家校共育研究·
第一节家校合作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关于家校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三节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第四节五育并举视野下家校合作育人的策略与建议
第五章家校共育视野下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新时代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家校共育视野下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四节家校共育视野下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与对策
第六章家校共育视野下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
第一节劳动教育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家校共育视野下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分析·
第三节家校共育视野下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88
第七章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
第一节道德教育的相关内涵
第二节新时代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的意义………102
第四节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的具体措施…104
第八章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
第一节体育教育的相关内涵
第二节新时代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体系的建构机制………122
第三节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困境………130
第四节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途径……132
第九章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审美素质
第一节美术教育的相关内涵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艺术表现
第三节美育视角下加强青少年美术教育的意义
第四节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审美素质的途径…
第十章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
第一节创新能力的相关内涵
第二节青少年创新能力适宜培养的时期
第三节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节家校共育视野下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的策略……
参考文献
・
第一章“五育并举”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在新时代极为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才能、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形势下,“五育并举”进人了人们的视野并被要求践行于学校教育中。在追求全面发展的热潮下,全国各地学校纷纷响应,将“五育并举”深入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本章就对“五育并举”这一理念展开分析和研究。
第一节“五育”教育观提出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以前,中西方经济发展水平尚未形成明显的差异。当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时,英、法等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人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时代”的到来打破传统手工业的束缚,运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当时中国还处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社会。
1840年,外国的坚船利炮打破中国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中国开始与西方接轨,伴随而来的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是一个大国被慢慢蚕食的过程。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损害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我国被迫卷人资本主义市场,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遭到破坏,大部分手工业被淘汰或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我国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虽然我国的机器工业生产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民族工业尚未成为主导,重工业依旧被列强垄断。随着列强的人侵,清廷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861年,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以张之洞、李鸿章等人为代表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科技、文化等。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核心,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包括创办安庆内军器所、筹建海军等;兴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开设翻译、通信等课程;派遗留学生出国深造,系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等;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的近代化发展。尽管如此,中西方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内忧外患、经济持续低迷、民生调敝……由此,蔡元培提出“五育”,认为国家变革的关键在于“人才”,期望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国家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使国家立于世界之林。
本书以家校共育为着眼点,从五育并举视域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体育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等多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探索切实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并指导应用实践。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述明确严谨,语言精准通俗。本书的出版,能够长、学校以及家校共育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