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的成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乡愁的成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25 6.2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华说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23689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7708497

上书时间2024-12-1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经济学研究什么?研究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人们的行为。人间是热闹的所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经济学就是观察这纷纷扰扰的世界的一个角度,或者说一个维度。不是唯一的角度和维度,但无疑是重要的。以愚观之,倘要深切地了解这个真实世界,经济学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远在人们的想象之外。
收集在华说编著的《乡愁的成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里的文章,就是以这样的一个角度或维度,好奇地观察和打量着发生于身边的林林总总,试图解释和揭示那些人、事背后的内在经济逻辑,而行文也力图轻松从容。

作者简介
华说,原名郁忠华,经济学硕士,主任记者。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著有《百姓身边的那些事》(书中的文章被《读者》、天津日报读书版、《书摘》、《中外书摘》转载)。在《经济问题探索》、《经济问题》、《经济学消息报》等多家经济学核心刊物发表过经济学论文。

目录
第一辑 民以食为天
  “万人抢萝卜”的经济分析
  “免费午餐”与营养改善计划
  两个菜场的故事
  阳澄湖大闸蟹需要打假么
  “价格虚高”是一个问题么
  “不打压猪肉价格”论的谬误
  “天价榨菜”惹了谁
  “无利可图”的馒头:红旗能扛多久
  乳业标准的争辩双方错在哪里
  西瓜、膨大剂以及讯息费用
  饮料业的“瘦身”游戏
  面包店前的队伍
  “菜贱伤农”背后的经济逻辑
  食品安全事件与香港老太的故事
  “农超对接”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平价商店的“秘密”
  食盐抢购风波与羊群效应
  茅台为什么能“想涨就涨”
第二辑 “长安居,大不易”
  保障房何以成为“关系房”
  楼市维权风波:表象与真相
  “明码标价”管不了价格
  限购、局限条件及其他
  楼市拐点渐行渐近——浅析新一轮房地产调控
  “有法不依”:一个经济学解释——从房屋租赁管理新政看法规的实施
  地方政府为什么喜欢用“房补”吸引人才?
第三辑 红灯停,绿灯行
  收费公路的争议
  一厢情愿的“公交学生班车”
  航空燃油附加费“内升外降”为哪般?
  外地“的哥”入沪的背后
  “加价提车”是“钱多人傻”么?
  生产厂商、经销商与“加价提车”
  出租车涨价后,为什么客流会出现“先降后升”
  京沪高铁:票价与速度
  物流成本高企源于“与民争利”
  高速公路收费究竟是高是低
  “公车私用”与“道德神话”
  计重收费与超载治理
  摇号上牌:黄牛的盛宴——浅析北京的交通新政
第四辑 一言难尽话税负
  减税的话题
  从经济角度看“加名税”
  税收为什么——浅说税收问题之一
  税收的代价——浅说税收问题之二
  税收的归宿——浅说税收问题之三
第五辑 喧闹的十字街头
  天真的幻想——火车票实名制会让“黄牛”束手么
  “社会性讨薪”频发的背后
  行业收入差距与银行利润
  徒劳的“限广令”
  《金陵十三钗》:片商为什么完胜院线
  电信联通垄断案:一场争夺垄断权的竞争
  承诺是靠不住的——再谈电信联通垄断案
  书店的新陈代谢
  苹果代言风波
  淘宝“围城”:门槛与算盘
  从温州企业老板“跑路”说到“高利贷”
  东部为什么比西部更“绿色”?
  从讯息费用看“跌倒干预指南”
  “金缕玉衣”与灵魂之价
  二线洋品牌受推崇为哪般
  “零投档”预示着什么
  “钱荒”的真相
  慈善之困:竞争的缺席
  由北大“富豪校友”风波想到
  碳交易:节能减排的市场解决之道
  “减负”为什么成为一句空话
  商务部、市场与猪价
  分工与市场范围:一个企业的例子
   “电荒”与“油荒”:价格管制惹的祸
  信息不对称与北大“会商事件”
  无稽的“垄断”——浅析日化产品集体涨价
  GDP是个什么东东?
  提前出现的“民工荒”预示着什么?
  “社会办医”能否破解看病困局
  从联通的“停机合约”说到捆绑销售
第六辑 世事洞明皆学问
  戏说 “男人有钱就变坏”
  饭店包房为什么设“最低消费”
  乡愁的成本
   “门面转让费”是什么玩意儿
  谫论“合影经济”
  成本的概念:戏说上海高考作文
  从“怎么给领导开电梯”说开去
  也说“阿富汗牧羊人”
  看客现象:道德困境与利害计算
  鱼塘的价格歧视
  《佣金分配表》背后的消费者行为
  闲话“出名要趁早”
  控烟之困:价格的缺席
  曝光“陋习市民”的经济分析
  商人的慈善之道
  幸福可以计量么
  超市进场费的背后
  大学生与农民工的薪水:不靠谱的比较
  从经济角度看《春天里》的风波
  市场对谁更有利:富人还是穷人
  有偿失物招领”有何不可?

内容摘要
“天价榨菜”惹了谁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据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处世之箴言。不过,从现实来看,似乎是过时了,或者说为现在的人所不屑。对很多人来说,在这个人声嘈杂的时代,沉默是有落伍之嫌的。
  这些日子,一包小小的榨菜,拨动着众多人的神经。在中国,涪陵几乎是榨菜的代名词。涪陵榨菜之声名,几乎人人皆知。这一原本普通的大众食品,因为一则消息的披露,不经意中闹出了大动静。那消息说,涪陵榨菜公司推出了一款600克装的沉香榨菜,零售价达到2200元,是迄今为止涪陵榨菜最高端的产品。
  一包榨菜,要卖2200元!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冷嘲热讽者有之:这年头太疯狂,榨菜都卖出燕窝价了;顾影自怜者有之:一个月的工资就只够买包榨菜了;忧国忧民者有之:榨菜本是大众消费品,非要赶奢侈大集,前途一定很“咸”;当然,更多的是慷慨激昂的痛斥:这是炒作,这是作秀,这是厂家策划的恶意“炫富”……
  这样的言论,外强中干,表面上气势汹汹,实则虚弱得不堪一击。咸菜为什么不可以卖出鲍鱼价?市场上一两块钱的榨菜遍地都是,嫌2200元的榨菜太贵大可以不买,是不是?这2200元的榨菜无论是卖得出去还是卖不出去,那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你操哪门子心呢?生意人都知道,好货还得勤吆喝。试看市场之上,哪家企业不在炒作,哪家公司不在作秀?
  更为荒谬的声音,是居然还有人认为“榨菜价格畸高,政府不作为”。总算重庆市物价局的脑子清醒,回答得干脆利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不能随意干预企业定价行为的。榨菜并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多年来一直是自主定价,不需要到物价部门备案,无论其行为合理与否,2200元的定价肯定不违法。”
  毫无疑问,2200元的榨菜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一种品牌推广行为。其目的,无非是想要提升产品的定位和形象。用该企业负责人的话说,是想“把榨菜打造成高端产品”。一个企业有这样的追求和志向,非但无可指责,而且应当加以鼓励,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痛心疾首于“中国制造”与中低档产品联系在一起,痛心疾首于中国已成世界第二经济体,却鲜有世界级的品牌。以时下的舆论而言,最为热门的经济话题之一,就是有关奢侈品的议论。在中文世界里,奢侈品具有明显的贬意,从客观的角度看,其实以“高档商品”名之更为合适。这些日子,媒体纷纷报道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而且有望在一两年内登顶第一奢侈品消费国。不止此也。由于国内外价格落差,中国的消费者前赴后继地到国外“扫货”,据说令外国人为之惊叹。这种消费的外流,自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国内企业生产奢侈品或“高档商品”能力的欠缺。倘若国内也能够生产出众多的奢侈品或“高档商品”,则进口的奢侈品在国内的价格不会如此之高,而国人的消费也不会外流到如此程度。自然,打造“高档商品”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地努力。但倘若连尝试的想法都没有,何谈实现之可能?
  那么,涪陵的沉香榨菜能不能打造成一个“高档商品”呢?我以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核心的因素,是可以向市场“讲故事”,这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是难得的际遇。涪陵榨菜的历史和文化,涪陵原产地的不可替代,原料青菜头品种的独一无二,传统的巴国古法腌制工艺……都有一系列的故事好讲。其实呢,西方的那些所谓的奢侈品,反反复复地强调的,无非是类似的故事。譬如说法国红酒,一上来强调葡萄的产区--来自香槟区、波尔多还勃艮第;强调血统的高贵和正统--来自哪个酒庄,这个酒庄有着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讲究酿造工艺怎样的与众不同……这些故事,使得法国红酒在众多的葡萄酒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同样一瓶葡萄酒,国产的卖几十元钱,法国红酒就能卖几千乃至几万,两者的质量和口味,真的有价格那样“天上人间”般的落差么?只有天知道。
  对涪陵的沉香榨菜而言,要打造成“高档商品”,一个内在隐忧在于企业的战略定位。从企业对外发布的信息来看,沉香榨菜定位于“一款高端礼品榨菜”。只在涪陵地区销售,且主要是用来送礼的。姑且不论销售区域的故步自封,单说“主要是用来送礼的”这一思路,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贡品”思维,其与面向市场的商品,思维是背道而驰的。这是其最大的硬伤所在,也将是其迈向成功的最大障碍所在。
  这些年来,舆论一方面不满于“中国制造”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一方面却对企业的突围努力笑骂不断,真不知其“意之所之”。
  两千多年前,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在大街上卖军火--
  矛和盾先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接着又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于是有人问他:“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结果自然是“其人弗能应也”,尴尬得很。这是作为笑话流传至今的,但看看现实,这个卖矛、盾之人的同道者,又何其多也!
  ……

精彩内容
经济现象纷繁复杂,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如何在表象之下,看清事情的真相?本书关注与百姓日常经济生活中的林林总总,从宏观的经济运行到微观的经济生活,无不涉及。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经济时局、政策走向、社会民生、日常生活予以审视,深入浅出地道出其内在的本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看懂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相比枯燥难懂的高头讲章,它生动活泼;相比快餐式的经济时评;它专业独到。犀利华彩的文字,独特深刻的见解,淋漓充沛的激情,让你在准确把握经济生活脉动的同时,别有一种阅读的享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