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数据的真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生数据的真相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1 6.3折 3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行方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39021

出版时间201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7509818

上书时间2024-12-1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严行方,财经热点研究专家。擅长用很简单的道理阐述很枯燥的话题。主要著作有《每天学点金融学》《人民币可以说不》《人民币不高兴》《通胀来了,你准备好了吗》等,均为财经类畅销书。其中不乏中国图书奖、“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目录
前 言 别被统计数据忽悠了
第一章 统计口径:读懂统计数据的基本前提
统计口径是统计数据的入门。了解统计数据必须先了解统计口径,否则就无法对统计数据作出合理解释,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利用了。

第二 章抽样调查:以偏赅全就免谈公正客观
抽样调查一般来说是能够“以点带面”的,但前提条件是样本选择和数量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否则难免会“以偏赅全”、“盲人摸象”。

第三 章民意调查:谨防“民意”成“名义”
民意调查结果能否代表民意,客观上看调查机构是否真正独立,主观上看是否尽可能减少倾向性,有没有把倾听民意变成包办民意。

第四章 概率:说穿了就是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本身只是一个数学或统计学名词,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不应该受到人为干扰,否则就必然会影响到统计结果的正确性和代表性。
第五章 发展趋势:未来不可能是直线运动
哪怕过去的统计数据再真实,据此作出的预测也不过是你的某种猜测。要记住,用外推法预测的“未来”并非就是“过去”的延长。

第六章 小数点:影响判断力,有误导作用
小数点精确到多少位,初看起来只关系到精确度问题,实际上对读者的心理感觉影响是很大的。换句话说,小数点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第七章 平均数:它在多数情况下毫无意义
一位不会游泳的统计学家听说河水平均深0?5米就蹚过去,结果淹死了,实际上它的最深处超过2米。极端值会严重干扰平均数的真实性。

第八章 职工平均工资:与你自己关系不大
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在宏观上有助于政府决策,但具体落实到某个人身上基本上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所以大可不必对它耿耿于怀。

第九章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代表真实消费能力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是家庭和个人可以支配的纯收入,所以受到公众特别关注。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也是一种平均数。

第十章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上还是毛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并不是家庭结余,也不是现金收入,并且除了现金还包括实物。所以它名义上是“纯收入”,其实质还是“毛收入”。

第十一章 平均住房面积: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
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究竟是多少,总体上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住宅条件;可是具体到个人来说,这样的统计数据就毫无意义。

第十二章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各敲各的锣
权威机构发布的房价指数相互打架,中介机构则永远唱多。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在行”背后,其实都有自身利益的诉求在内。

第十三章 商品房空置率:折射出的是政策空置
住房空置率是衡量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关系到国计民生及房地产政策走向。住房空置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政策空置。

第十四章 消费价格指数:通常落后于通货膨胀
房价、肉价、菜价轮番上涨,使得公众对消费价格指数这个经济学术语越来越感兴趣。其实,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作宏观调控参考的。

第十五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考核政府官员的“硬指标”
谈经济必谈GDP,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某种“共识”。然而联合国认为,GDP指标既没这么重要也没这么科学,大可对它看轻一些。

第十六章 粮食总产量:指标内涵比数据更重要
老百姓说“民以食为天”,当官者说“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由此可见粮食总产量这个数据是多么重要、公众对它为什么如此重视了。

第十七章 汽车销售量:与多数人的理解不一样
各企业、各品牌的汽车销量究竟是多少,最权威的数据是国家公安部门的上牌数。但奇怪的是,恰恰是这个数据千呼万唤出不来。

第十八章 增长率:经济增长从来不是越快越好
增长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评价指标,但不能什么都看增长率,也不能随意用过去的增长率来预测未来增长率。“增长率崇拜”要不得。

第十九章 失业率:两个失业率,龙凤双胞胎
无论从哪方面看,登记失业率指标都已经严重落后于现实,变得越来越不可信,取而代之的必将是国际通用的调查失业率指标。

第二十章 离婚率:统计口径不符合理解习惯
统计专家也有集体昏头的时候:1987年到2005年间我国的离婚率全都被高算1倍,稀里糊涂地就成了“全球离婚率最高的国家”。

第二十一章 性病率:真实数据根本就统计不到
性病率的官方数据只不过是实际发生率的十分之一。只有明确性病率指标的统计范围和性病概念,才可能对该数据有一个客观认识。

第二十二章 国民阅读率:只统计纸媒已落后时代
阅读率不高本质上反映的是“读书无用论”,但也应当看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国民阅读率包括纸质阅读,也包括电子阅读。

第二十三章 交通事故死亡率:不是天灾是人祸
飞机、火车、汽车都以各自的统计数据强调自己的运输安全系数更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在全球是最高的。

第二十四章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率:水火无情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详细了解自然灾害等级中有关“重大”或“特别重大”的划分标准,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灾情报道。

第二十五章 智商高低:不以高喜,不以低悲
人的智商确实有高低,但不必过于迷信。智商测量表的内容30年不变,已经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环境,由此得到的结果自然难以服众。

第二十六章 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不是平均死亡年龄
“平均预期寿命”和“平均死亡年龄”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更何况,每个人的寿数都不一样,平均寿命一说毫无意义。

第二十七章 孩子究竟长多高:这是不可能预测的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父母在关心孩子究竟能长多高的同时,更重要也是更现实的,应该是关注他们的身体素质,关注运动量。

第二十八章 保健品功效:功效和疗效并非一回事
保健品能否保护人体健康,首先要看它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是什么,然后是掌握安全限量和有效量比例,决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

第二十九章 高考人数下降: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
读大学不是高中生的唯一出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条最佳出路。2009年开始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实在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第三十章 大学生同居率:摸着石头过河
究竟有多少大学生在同居,众说纷纭的数据很难确保完全符合实际,不过从中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是很难用好奇或对性的渴望解释的。

第三十一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想不造假也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一种硬性考核标准,设计过于简单又缺乏监督,只需学校自己说话就行,这样的数据如果不是水汪汪的才怪呢!

第三十二章 数据打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在行
统计数据打架,受伤的并不是当事人(数据),而是一脸无辜的第三者:你我他。混乱的统计信息干扰着政府判断,也愚弄着公众。

第三十三章 权威数据:权威的根基是读者信服
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就更正确吗?不一定。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所谓权威部门就更别提了。请相信,只有永恒利益,没有永恒权威。

第三十四章 被统计:扭曲数据真实性的哈哈镜
应该统计在内时却没有被统计,不该统计在内时却强行被统计,这样的数据虽然会让人有被“幸福”笼罩着的感觉,但终究是歪曲的。

内容摘要
前言 别被统计数据忽悠了
  统计数据在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是强调“用事实说话”,就越离不开统计数据。因为,具有可靠来源、运用正确方法得到的统计数据本身就是“事实”的一部分。
  据中国信息报、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新华网联合开展的“2008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简称2008年度数据)投票结果,当年我国公众最关注的统计数据依次是:(1)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2)消费价格指数(CPI);(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4)房屋销售价格指数;(5)GDP及其增长速度;(6)城镇登记失业率;(7)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8)粮食总产量;(9)万元GDP能耗水平;(10)进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11)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12)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14)投资增长速度;(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6)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17)外汇储备量;(18)贸易顺差;(19)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20)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上述三家机构2011年2月23日发布的“2010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简称2010年度数据)表明,最受关注的前五位依次是:(1)消费价格指数(CPI);(2)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3)房屋销售价格指数;(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5)粮食总产值。
  毫无疑问,统计数据的生命在于真实。然而,近年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关心工资、住房、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重大国情国力的调查结果,希望能从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人们对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又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并且总是感到这些数据无法满足要求,以至于产生了诸多误解。
  人们越重视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就越不堪重负,越容易受偏见,越容易受操纵。她就像一位“洗头妹”,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用有色眼镜来看她,对她指指点点;也有人在牵线遥控,想把她变成道具。
  有关揭露统计数据造假的译作近年来在我国颇为盛行,如美国学者的《统计数字会撒谎》、德国学者的《统计数据的真相》中文版已相继问世。这些无疑都是经典名著,但由于脱离我国实际,对我国读者来说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书在贴近中国读者生活实际、针对中国读者关心的民生话题、切合中国读者阅读口味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此以外,与前者主要揭露统计数据造假不同的是,本书的重点放在读者如何正确看待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手段等方面,无论观点还是结论都要客观、公正得多。
  统计数据当然会有假,但绝不会全是假的,否则统计学也就不会成为一门科学,官方统计机构也就不可能列入政府直属机构序列了。就好比说,市场上一定会有假币,但不可能所有钞票都是假币。政府部门要打击假币,而你则要学会如何识别假币。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
  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厘清与民生数据有关的各种关系,睁眼看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而是你自己不懂统计造成的,从而帮助读者形成一种科学、正确的统计观。
  不用说,对于所有希望用统计数据说话的人看来,这部著作都会从一个独特角度帮助你分析和思考问题,无论你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员,也无论是个人事务还是政府决策。书中列举的都是目前我国读者最关注的热门统计数据尤其是民生数据,仅仅因为这一点,相信就会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得到应有收益了。
  
  2012年1月28日
  
  第三章 民意调查:谨防“民意”成“名义”
  “我们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特别是老百姓对我们整个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去年(2008年)我们经过了省里的抽样调查,老百姓对我市的小康社会满意度达到94.8%,是目前江苏省所有达到小康社会的县市里老百姓满意度最高的。我们有三句话: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一个不含水分是说明我们这25个指标确实都达到了。是所有人家里的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都提供给它,就在这个里面随机调查,通过这个调查,老百姓认可。”
  ——摘自某公开报道
  所谓民意,是指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民意调查,是指通过抽样调查、电话提问、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民众的政治意愿或对某一热点问题的意见、要求和想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民意、顺应民意。从政府统计层面看,民意调查并不是某几个人甚至某个人随便弄个题目往网上一挂,然后看看反馈意见,或者随便打几个电话,了解一下对方的想法这么简单。
  在过去几年中,社会各界呼吁公开、透明统计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省统计部门纷纷设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以更好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国家统计局也于2009年6月23日正式开通12340全国社情民意调查热线电话。这标志着政府部门在全国统计系统原有25个省(市、区)统计局成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上,将越来越重视民意调查,努力搭建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现在的问题是,民意固然重要,可是究竟谁来实施民意调查却一直悬而未决,这关系到民意调查结果的公正和可信度。
  在我国,目前大量的民意调查尤其是民众对政府施政满意度调查,基本掌握在政府相关部门手里,而在西方国家这主要是由媒体进行的。
  按理说,民意调查由政府部门实施,权威性强、可信度高。但显而易见,如果由政府部门外的社会独立机构操作,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这些独立机构不仅具有专业调查能力,而且必然会考虑自身行业信誉,尽量让调查结果做到客观、公正,避免发生大规模造假丑闻,否则这个行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民意调查结果如果直接与当地领导政绩挂钩,就难免会遭到扭曲和篡改。
  从目前我国专业统计机构的民意调查职责看,主要是承办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社情民意调查,为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社情民意信息;密切关注、及时反映民众对社会热点、难点、焦点以及突发事件的态度与看法,使得来自公众的主流声音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和参考;通过对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测评,对政风行风进行评议调查以及社会民众对政府和行业满意度进行调查,反映百姓对公众形象和施政成效的评价与看法;规范、指导和管理社情民意调查工作。
  政府统计部门开展民意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评价、需求、感受,克服政府统计部门上级评价下级、领导评价干部的弊端,创造性地把群众是否满意与干部政绩挂钩,促进社会和谐。
  民意调查评价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民生状况、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群众满意度8类60项指标组成。
  其中,群众满意度是指从教育、卫生、治安、环保、社会保障、干部作风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方位了解群众对党委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实际工作成效的直接感受。
  民意调查过程共分3个层次:一是调查中心通过电脑辅助电话访问系统(简称CATI)得到群众满意度,这个比重占50%;二是通过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得到群众满意度,这个比重占25%;三是当地干部意见,这个比重占25%。容易看出,比重最大的是民意。
  电脑辅助电话访问系统的具体过程是,调查员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电话用户,然后从中甄别、选择合适的被访者进行电话访问,把访问结果直接输入电脑,电脑自动进行逻辑验证和统计,这样能很好地省却面对面访问的上街入户、问卷复查、问卷编码、数据录入等烦琐过程;同时也不必进行开会动员、层层发动,而是可以一竿子到底,有效避免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统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速度快、成本低、质量高、可控性好、保密性强。
  但是也容易看到,凡是与干部政绩挂钩的因素都容易受人为干扰,民意调查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统计部门独立性不强的背景下,这种情形几乎一定会发生。
  例如,读者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官员们嘴边常挂着“老百姓的满意度很高”这样一句口头禅。按理说,老百姓的满意度高是好事,即使这句话从老百姓自己的嘴里说出来也要考证一下是不是被迫的,可想而知这种话从官员的嘴里说出来是怎样的可笑了。
  以下这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根据中共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江苏省提出了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小康目标,并且引进民意调查机制,规定民意调查满意度超过60%才能认定该县(市)全面小康达标。
  在2008年末的随机电话民意调查中,江苏省××市(县级市)的民意调查满意度高达94.8%。该市市委书记面对记者采访大言不惭地说:“去年我们经过了省里的抽样调查,老百姓对我市的小康社会满意度达到94.8%,是目前江苏省所有达到小康社会的县市里,老百姓的满意度最高的。”
  而真实情况呢,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为了配合这次调查,当地干部层层宣传、落实,要求家里有电话的受访群众一定要按照事先发放的标准答案回答。不少中小学校还专门放假一天,让这些孩子背熟答案后贴在电话机旁,协助家长“应对”电话调查,答对者至少可以奖励200元现金,并免缴144元的全年电话月租。
  记者发现,标准答案中有这样的规定:无论家庭人均收入实际是多少,农村居民都必须回答年收入是8500元、城镇居民回答是16500元;无论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或保障,都必须回答参加了;无论对住房、道路、居住环境是否满意,都必须回答满意。试想,这样的民意调查结果还有什么可信度可言呢!
  遗憾的是,这种情形并非该市独有,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记者采访到的一位小学生说,他也被放了一天假在家里背答案,“遗憾”的是他家里并没有被抽到,所以不能得到“奖励”;如果他有机会接受电话调查,也一定会按照“标准答案”回答的。
  由此可见,政府统计部门虽然是权威机构,可是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惩戒措施,调查结果就难免弄虚作假。在本案例中,固然有组织胁迫、社会风气等问题,但也与民意调查的方式方法有关。
  中学英语课本上有则故事说,拿破仑将军在部队视察时经常会逮住一位士兵按顺序提问这样三个问题:“你多大啦”“参军几年啦”“我的两次战役都参加了吗”,于是就有军官统一制定“标准答案”,要求士兵背熟了按顺序回答:“21”“3”“Both(都)”。
  有一次,拿破仑在提问时鬼使神差地说错了顺序,问面前的一位士兵“你参军几年啦?”士兵高声地回答“21年了!”拿破仑大吃一惊,接着问“那么你多大了呢?”回答“3岁!”拿破仑一听愤怒地说:“奇怪,到底是我疯了还是你疯了?”士兵响亮地回答:“Both(都疯了)”!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容易想见,如果统计调查稍微作些变通,随便改变一下问题、调整一下内容,甚至只要修改一下问卷次序,就会让造假者出尽洋相。遗憾的是,这样的举手之劳不知是他们没想到呢还是根本没有去想、不愿意想?
  虽然没有证据说是有关统计机构故意“放水”、故意泄露题目的,但从最简单的道理来说,统计调查问卷内容要保密、要设置规避接受调查者说谎的内容,怎么说也是保证调查结果客观、公正的基本功罢?退一步说,在被调查者爆出造假丑闻后,调查机构总要立刻宣布调查结果无效吧,遗憾的是,大家好像并没有看到这一幕。
  鉴于上述现实,于是有意见认为,民意调查应该让民间来举行,这样才能更好地代表民意。其实这也不绝对。
  也许读者还记得,全球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商杜蕾斯每年都要出台一份“杜蕾斯全球性调查报告”。2004年的这份报告说,当年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数全球第一,为人均19.3人,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数10.5人!消息一出举国哗然,人们纷纷开玩笑追问“我的那18.3个在哪里?”这种暧昧心情,就像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如果说这也算是民间机构搞的民意调查,不如说这是商家的一种炒作。因为如此一来,许多原来不了解这个品牌的人从此就记住了这个名字,而其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几乎没几个人会相信。理由如下:
  一是几乎所有人都能从自己和周围的人际交往中感到,这个数字绝对不可信。
  二是这份报告称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数为19.3人,在参与调查的4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同时又说中国人每年性生活频率为90次,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3次,在41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8,这违反“性伴侣人数”越多“性生活频率”越高的常识,不合情理。
  三是从统计角度看,参与调查的这41个国家的调查数据分布在2.5~12.7之间,基本上是均匀的,呈正态分布,只有排在最前面的中国和巴西数字一下子就蹿到19.3、15.2,属于明显的统计偏差。在比较严肃的统计结果中,这样的失效数据应该排除在外。
  四是在同一机构的同样调查中,2001年报告的数据是中国人人均性伴侣数为2.1人、性生活频率为72次。仅仅相隔3年,在中国人平均性生活频率没有太大变化(从72次到90次)的背景下,人均性伴侣数就增加将近8倍(从2.1人到19.3人)不符合统计学原理。
  综上所述,这项调查报告的数据肯定有问题。但读者宁愿相信,杜蕾斯公司连续多年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推广性知识功不可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项错误的敏感数据,原因很可能在采用网络调查这种简单手段时,填写这份问卷的读者以“性工作者”居多,从而出现统计学上常说的“噪音数据”,导致统计结果发生偏差。而事实上,该公司2005年公布的中国人人均性伴侣人数就下降到3.1人,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19.3人数据不可靠。
  现在,民意调查正在逐步影响政府决策,这从一些政策的制定、修改上就能看出来。
  2009年8月12日,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再恢复繁体。但同日推出的刚刚研制出来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其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而且还推出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写法的意见,立刻引起社会广泛争议。
  这44个汉字“整形”的主要内容是:“琴”字左上角“王”字的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等等。
  这份据说“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的”局部性汉字“技术改良”方案,在民意上遭到“一边倒”反对。有人甚至调侃说,现在已经进入张扬个性的时代,所以“唇”字要由半包围改成上下结构,再也不用“掩口说话”了。
  截至2009年8月31日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87.14%的人表示这种改革不但“没必要”,而且“很无聊”,是“穷折腾”,必定会引起文字使用混乱,连以后辅导孩子写字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更不用说由此带来的修改地名、身份证等各种证件和文书的巨大成本。如果真要这样改,必然会导致相应的字典、词典、课本重新印刷;使用这些字的招牌、店铺也得改;与这些字相关的地名、人名、银行账户都得改;就连高考作文也会因为“错一字扣一分”导致一大批考生哭笑不得……这将是一个浩大工程,成本之高一定会是天文数字。
  针对这样的网络民意,国家教育部针锋相对地推出另一个民意调查——据说在汉字调整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的9天内,有“67%的民众意见支持汉字调整”,与各大网站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截然相反。为此有人预言,“67%”将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络流行语。
  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民意调查,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倾向性。无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这种倾向性或多或少存在着,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换句话说,所有民意调查必定会带有方向性误差,客观的民意调查能做的只是尽量减少这种误差,而不是完全消灭它。读者在阅读民意调查数据时,非常有必要考虑到这一点。
  举个有趣的例子。当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刚开始招收女生时,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民意调查,并且把结果发表在媒体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有1/3的女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